投稿命中率为什么这么低
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投稿命中率为什么这么低。第一个方面,我们从学术期刊用稿的角度来考虑。从编辑的角度来讲,他其实是对所有的来稿进行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那么,优中选优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的稿件、来稿最后能不能用,这一点其实是没有标准的。从作者的角度来讲,我们经常会思考:一个稿件到底写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期刊的录用标准呢?这个也是没有标准的。当然,不管是编辑还是作者,对一本期刊可能会有一个大概的判断,一个稿件到什么水平,可能会进入期刊的可用范围。学术期刊有一个规律,不是说你的稿件达到它的要求、进入它的范围后就可以录用了,而是要优中选优,在进入用稿范围的所有稿件中进一步筛选出最优秀的论文才能够顺利进入审稿环节,再到录用。优中选优这一个审稿规律经常被作者所忽略,应该说大部分编辑是可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但是作者往往不考虑这个问题,有些作者经常说我的稿子写得也不差,为什么投到某个杂志就不能被录用呢?它的影响因素非常多,比如投稿的时间:这段时间是不是优质稿件比较集中呢?在投稿的时间段里是不是期刊正缺少比较优秀的稿子呢?等等。因为审稿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不是说你的稿件达到一个水平就可以了,所以这个规律值得我们重视,至少我们要认清杂志社在审稿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这样一个现象。
第二个方面,我想从编辑部的角度和大家讨论一下投稿命中率为什么比较低。从期刊本身的角度来讲,一个稿件最终能否被录用,除了稿件本身的学术质量外,还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到稿件最后的审稿结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期刊会有期刊自身的考虑,比如,你的这个稿件是否符合期刊的风格、期刊的要求,是否符合期刊的选题计划,是否符合编辑、审稿人、主编等人的用稿习惯,这些都会影响到稿件的最终审稿结果。与此同时,期刊还有一些其他考虑,比如,在一批稿件学术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可能除了我们刚才讲的,还会考虑一些另外的因素,比如,你这个论文潜在的引用率,就是发表以后能有多大的影响,编辑也会有这方面的考虑,这是因为期刊本身也是被评价的。比如,一本期刊能否入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能否入选CSSCI?能否入选各种各样的期刊目录?期刊本身也是被评价的,所有的这些评价都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指标,而这些指标在无形中会反过来影响期刊的审稿,甚至会影响期刊审稿的一些细微环节和编辑判断稿件的一些细节。当然这些有时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有的编辑可能会比较强调这些细节,大部分编辑可能不是很强调,但都会或多或少地考虑期刊本身被评价的时候有哪些指标,从而来考评我们的论文。
第三个方面,我们每一位作者的投稿命中率为什么会这么低?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编辑和作者对稿件的判断有时候是矛盾的。我们具体到一篇稿子来看,作者可能更在乎稿件中自己独到的学术观点、学术理念以及自己所做出来的真正创新的东西,很多作者可能比较在意这一点。但是,从一个编辑的角度来讲,拿到一篇稿件,把稿件放在手上,他可能一开始看到的不是你的稿件真正的创新性所在,而是你的稿件的一些其他东西,比如,稿件的形式问题——标题、摘要、文献、前言、结语等。形式问题也包括大标题、小标题的逻辑关联,标题语言方面的一些因素,等等。很多编辑,甚至是大部分编辑,审稿时都不是拿着你的稿件认认真真地从头到尾读一遍,大部分编辑不是这样审稿的。不同编辑有不同的审稿习惯,有的编辑可能一开始会看你的标题、摘要,有的编辑习惯看完你的标题后再看你的结语,有的编辑看完标题后再看前言,甚至有的编辑看完标题后会直接看你的文献,总之就不看稿件正文里的东西,你真正核心的东西不是编辑首先能够看到的东西。其实我们在稿件的写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编辑审稿过程,那么我们在自己写稿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怎么处理,是可以倒逼我们的写作过程的。
第四个方面,我想从稿件本身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投稿命中率的问题。应该说,尽管我们国内的学术环境比较复杂,学术期刊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影响稿件录用,但我们国内学术期刊基本上还是坚持质量第一的标准,而恰恰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编辑审稿其实是没有标准的,它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它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它可能没有标准。另外,在我们国内以文献计量学为代表的学术评价领域中,目前的学术评价主要还是停留在对学术期刊的评价上,没有进入学术论文评价这样一个层面,这就导致不管是编辑还是作者或第三方,针对一篇稿件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甚至经常会碰到两个专家意见不同甚至意见完全相反的情况,比如一个专家认为稿件可用,另一个专家认为直接退稿就行了,那么这时候编辑可能就要有自己的判断,就是因为实际上是没有标准的。而且总的来说,可能编辑或者审稿人,包括一部分作者,只会有一个大概的判断,没有量化的,甚至连明确一些的定性标准都是缺乏的。
虽然从外部评价的角度来看,稿件往往是没有标准的,但是我们从写作的角度看,稿件其实也是有标准的,比如:标题写成什么样子?摘要写成什么样子?摘要写几句话?写三句还是写十句?稿件的前言写多少篇幅合适?要包括哪几个部分?要在稿件的前言里交代清楚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论文的框架是三部分还是五部分?框架每一部分之间应该有怎样的逻辑关联?每一部分的内部要有怎样的逻辑安排?我们可以通过安排稿件正文的每一部分,最后推导出结论式的东西。再比如:你的注释、你的文献应该如何更好地配合论述使用,而不是只考虑形式方面的东西?比如,形式上要求有文献,我就要有文献,不能只考虑这方面的因素,而应考虑如何让这些形式上的东西能够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写作过程,这些东西其实是有标准的,而且有规律可循,这就是我们的写作学。写作这个领域的大部分学者都在研究文学写作、公文写作,还有人研究新闻写作,但极少有人专门研究学术写作,写作学能够给我们的学术论文写作带来很大的启发,而这个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标准可以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