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道不拾遗
一九六二年,我读小学时,去学校要经过通往焦厂的小型公路。
公路是两车道,鹅卵石铺垫,骑自行车打滑容易摔跤,货车行走时,车轮碾压鹅卵石,那鹅卵石就像弹弓里的子弹那样飞射出来,弹在树上,树皮都要开裂。汽车来了,我们要躲得远远的。
在这条公路上,时常有货车拉着焦炭外运,路况不好,车行颠簸,车上的焦炭有部份撒在公路上,司机不知道,继续开车前行。
焦炭很贵,经过很多工序和大量的人工炼制的,它是由烟煤在炼焦炉里经烧结而成,它用于冶炼铅锌铜铝铍,是有色金属冶炼不可缺少的材料。
焦炭掉在公路上,不去收拾就是浪费宝贵的资源。收拾起来不能归己所有,应该归公,从小我们就接受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和不谋私利的良好教育。我们几个学生自发的组织起来,提着竹篮在公路上把焦炭一块一块地捡起来,主动地交给了红旗焦𠂆。
红旗焦厂有关负责人给我们就读的学校送了一面旌旗,诱上了道不拾遗的字样。有的同学见了这几个字,朦朦胧胧地向校长提问,道不拾遗应该是焦炭遗在公路上不要去捡呀,捡了,怎么还叫道不拾遗呢?校长说,你们要正确理解道不拾遗,遗落的东西,捡后归公或交给失主,或留在原地保护好让失主能找到,就叫道不拾遗,那些同学才恍然大悟。
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表扬了我们,说我们是时代的小雷锋,我们心里暖暖的。很多同学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们,对我们产生了敬慕之情。
道不拾遗,拾金不昧在学校蔚然成风。
有的学生捡了笔交给老师,有的学生捡了课本交给老师,有的学生捡了手套交给老师,还有的学生捡了钱交给了老师。
我就曾捡了一个钱包交给了老师。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学校散学,一大群学生挤出校门,我没去挤,我是等学生们走完后再离校,走出校门不远,我在白雪皑皑的路旁,发现了一个钱包,捡起来,打开一开,一元钱一张的纸币有五张,两角钱一张的纸币有三张,一共是五元六角钱。第二天,我把钱包交给了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又交给了校长,学校张贴了一张钱包招领启事。
三年级的一位学生前去认领了,他把钱包的颜色,钱包的大小,里面多少钱,多少张纸币说得完全相符。他说,钱是用来补交学校的学费的,因家里贫,还欠着学费,这钱是早几天他母亲卖鸡蛋得到的,昨天因下雪结冰路面滑,他摔了一跤,把钱包掉了。他打听到是我捡到他的钱包交给老师的,还专门找到我,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表示万分感谢。后来他和我成为了好朋友。
我班陈二同学捡了八元钱,却是另一种作法,他交了四元钱给老师,剩下的四元钱他全部买了糖粒子和饼干分给全班的同学吃,大家非常感激,因为那时没有零食可吃。老师在班上大肆表扬了陈二同学,说陈二同学拾金不昧,后来,在班上选班长时,大家都投了陈二的票,陈二全票通过,当选为班长。个别同学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把陈二捡到钱的做法说漏嘴了,逐渐在学校传开了,老师知道了,校长知道了,学校对陈二的作法一时还不知道怎么定性,怎么处理。对陈二之事,学校领导班子讨论了三个晚上,众说纷纭,各有陈词,有的校领导说陈二同学拾物应全部上交,他无权处理遗物,有的领导说,陈二拾物交了一半归公,另一半也没个人占有,分给了大家,也是属公。公说公有理,婆说理又长。最后学校领导采取表决认定,少数服从多数,赞同第一种意义见的多了一票。陈二的班长被学校撤销了。
那时拾物就一定要交公,拾物交公形成了一种习惯,形成了风尚。
道不拾遗,拾金不昧,民不妄取,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公德,是社会新风尚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