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科技教父”李国鼎
李国鼎年长孙运璇3岁。他1910年出生于江苏南京,24岁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来台后担任台湾造船公司的总经理,因受台湾当局器重,又担任“经济安定委员会工业委员会”的专任委员,从此头角峥嵘。他制定奖励投资条例,创办高雄等3个加工出口区,为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965年,时任中国台湾经济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李国鼎给荷兰飞利浦公司的董事长腓特烈·飞利浦做了一次简报,其中正在力推的出口加工区及台湾地区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令腓特烈印象深刻。腓特烈回国后即力排众议,决定要到遥远的台湾设厂投资。从那时起,飞利浦就一直是台湾地区最大、最成功的合作商之一,这为日后飞利浦参与草创台积电埋下伏笔。1969年,李国鼎改任中国台湾财政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与孙运璇同为主导当地经济发展的大旗。
李国鼎受人敬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忙不停、行动派”,“永不停止的火车头”,不仅要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是在有问题被揭开时,必须对这个问题慎思明虑并提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李国鼎经常会亲自出马帮助企业解决非常实际的问题。二是“计利当计天下利”,“丝毫没有为个人和为亲朋好友谋求私利的成分”。[7]因为经常在主管领导面前坚持己见,1976年,李国鼎被迫辞去财政负责人职位,改任“政务委员”这样的闲职,并兼任科技小组召集人。孙运璇资历较李国鼎浅,但两年后,却是孙运璇上任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李国鼎毫不计较,埋头做自己分内的工作,而孙运璇也放手让他去干。
仕途不顺的李国鼎,却开启了人生最辉煌的一段旅程。早年身为物理学者的扎实训练,以及“毕生学习,用功始终如一,像海绵一样拼命吸收新知”,让他可以快速理解半导体、网络通信等新技术。科技小组是个编外机构,李国鼎竟干得有声有色。他制定《加强培育及延揽高级科技人才方案》,支持多所大学研究机械与电机,进行技术与人才的储备。许多年后,当年强迫他辞职的主管领导对李国鼎说了这么一句话:“过去我不认为人力规划工作那么重要,现在体会到其重要性,辛苦你了。”他主导召开每四到五年一次的“科学技术会议”,延揽岛内外一流的科技专家对科技发展建言,共同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方案》,以明确规划科技发展方向,建立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联系渠道。他全程参与和推动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让硅谷华人来台湾创业变得更容易。李国鼎还主导成立了智库性质的“资讯工业策进会”(简称“资策会”)。他请工商界相关人士吃了一顿饭,就募得了“资策会”成立所需的8000万元新台币。那些出资人后来表示,他们当时实在不懂信息产业是做什么的,但李先生叫他们拿钱,他们就全力配合出资。“资策会”在推动台湾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李国鼎筹设科技顾问委员会的过程中,许多人表示反对。蒋经国问李国鼎:“什么是半导体?”李国鼎率直回答:“我不懂!”蒋经国说:“等搞懂再设科技顾问委员会,较符合经济效益。”李国鼎答:“就是不懂才要设,否则会浪费预算。”蒋经国听后说:“你去处理。”[8]这段对话很有意思,李国鼎一副“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蒋经国对此也无可奈何。“科技顾问会议”自1980年始每年召开一次,由岛内外专家共同对科技进行产、官、学、研各方面的咨议与沟通,以凝聚共识并提供新的政策建议,对台湾地区科研的发展方向和资源投入有相当大的影响。德州仪器名誉董事长及创始人之一哈格蒂担任该委员会的第一位首席顾问。后来,张忠谋也是先担任科技顾问,然后才正式来台湾地区工作的。
李国鼎认为自己对台湾地区最重要的贡献是:“我把台湾的投资环境搞起来了,只要这件事情做对了,做好了,其他的事都会自己发生。”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