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局外人
抖音有个博主叫-今天讲了加缪,我一看他对加缪的赞不绝口,就知道,这肯定又是个喜欢月亮与六便士这种枯燥文学的装-佬。点击主页一看,果然,置顶上赫然一个“看完书后我泪流满面在凌晨四点……”——月亮与六便士,哈哈。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甭管说的对不对,这博主故事讲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值得去看一看。
今天分享一本书《局外人》阿尔贝加缪,也就是李讲的第一个故事,他讲这个故事只花了两分钟不到,还大肆夸赞了默尔索先生。但是加缪花了差不多2.3w字去讲,你就知道有多记流水账,表述有多冗杂,还是第一人称视角,写的全是内心活动。简单点说,就是默尔索失手杀了一个人,但是被判决死刑,原因只是在母亲葬礼上太冷漠。我们主角默尔索先生,不是个正常人,加缪第一句就是“今天妈妈死了,没准儿是昨天,我不清楚”,很难看不出来吧。这本书书名听着像什么青春疼痛文学,“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这种感觉,可吸引忧郁文青,但是讲的确实不是这么个东西。翻译立大功,跟《地球最后一个夜晚》的营销一样。第一视角的好处和麻烦之处就是你要描述一个人冷漠、理性,你得通过文字去让读者下定义,弊端就在于读者(比如李)会不能理解作者态度和想表述的东西,小说体裁是这样,只讲故事,没有意义,意义都是读者赋予的。加缪描绘的其他人,典型的比如妈妈“不是无神论者,可她生前却从未想到过宗教”死后却希望按宗教的仪式落幕,每天骂狗的老萨拉马诺却在狗跑了之后痛哭,这些都很荒谬但是常见,但是常见不代表正常。在默尔索看来,这只是习惯罢了,妈妈习惯和他待在一起,老萨拉马诺习惯了他的狗,所以在老萨拉马诺为在警局也找不到狗难过的时候,默尔索说,这让我想到了妈妈。他把一切的情感找到了具体的理由,所以他摒弃了情感,失去了人性,他像神明一样用悲悯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因为妈妈和我相看两厌,去养老院对她更好,但“我”在妈妈走后发现房子对自己一个人来说太大了,对生活没有任何追求和向往的人才会这么想吧,他把所有家具都挪到了一个房间,就用不上其他地方了,(果然男人没了女人生活品质是直线下滑的),大老师比企谷八幡的节能主义也是出自于此吧。默尔索在给妈妈守夜的时候控诉“睡在他们当中的这位死者,在他们眼里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在乎吗?我不觉得,大家好像都不过是因为种种原因被命运推着聚在一起,被共处一室,被迫要相处一段时间,然后形成习惯,而情感,我不知道,大家好像都没有真心,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真心,人本身就是复杂而且浅薄的。就好像默尔索说的,只要让她待上一段时间,如果让妈妈离开养老院,她也会难过的,也只不过她习惯了这里。然后在送葬的时候默尔索把所有时间干的事情都写完了,说不知道为什么等着这么久才出发,也不是不知道,只是不理解。回答不上妈妈的确切岁数,一切结束了只觉得开心,终于可以睡觉了,可以睡12h。默尔索像是个被困在肉身的神明,除了吃睡性和海水浴,没什么什么在乎的东西,骨子里透露出一股子神性。而他说的,又很客观,让人无法反驳“所有心智健全的人或多或少都期望他们所爱的人死去”,两次拒绝了看母亲的遗容,被问为什么,他说不知道。别人说出什么违背道德底线的抱怨的话,他也无所谓,只觉得能够理解,很有趣。哪怕在法庭上被问到是否信天主,他回答说不信。死了以后还对着尸体补了四枪的这些无一不透露着默尔索对于人性的不屑,就像检察官说的“没有灵魂,没有丝毫人性,没有任何一条留存在人们心灵中的道德准则对他能有所触及”,所以对于李所说的,因为正当防卫失手杀人倒也不至于被判死刑,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只因罪量刑的话,确实很冤。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的话,我们都有罪。所以默尔索判死这个结局客观来说是个错误。但是站在道德层面,默尔索这样自私无情的人千刀万剐都不为过,不喜欢道德警察,说起来也很傲慢,对于我来说没底线没门槛的东西我是不屑做的。(也不懂李是怎么能把他奉为为大英雄的。)包括默尔索最后一句都是居高临下的“为了一切止于至善,为了我感到少一些孤独,我期待着处决我的那一天观者如潮,他们以仇恨的呼喊迎接我的引项受戮”。所以在我的故事里,神之所以为神,是人所奉,而神的死,也是人所赐。
加缪对于死亡的看法是悲观的,对于活着的态度也是悲观的,不管是局外人还是西西弗斯,都是向死而生。这是我不喜欢的地方,因为我觉得生死都是瑰丽的,是美丽且值得歌颂的。死亡不是什么需要刻意避讳不可言论的悲伤的东西,就好像加缪这种大作家不是什么神一般不可批判的存在,可以是个朋友,甚至不是朋友,也可以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