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电脑看片
前文写过,我最早接触的电脑几乎就是一台打字机。
开机后,就是黑屏,然后闪着C:\的字样。
只有这点东西。这时候就得输入ucdos几个字符,然后才能进入到汉字模式。
再输入WPS和CCED,才能开始编辑。
随着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电脑的配置也从当初的5.25寸的软区变成了3.5寸的软区。
再后来就多了光驱。
最初的光驱是VCD的,我记得用时极短。
然后就变成DVD的了。
配置了VCD和DVD光驱的电脑已经可以充当VCD和DVD影碟机了。
不过那个时候的显示器色彩一般,还小,别说那种大片效果了,看清晰人物就不错了。所以这个时期的电脑是可以看片,但只能和影碟机一样,得看光盘版的,看的人应该不多。
至少我很少看。
因为单位没法看,等到回家的时候家里的电视肯定要比显示器大。
所以还是用影碟机看得多。
后来电脑可以上网了。
最初的时候是电话拨号上网。
速率是Kb级别的,分33.6Kb和56Kb两种。
这个速率的意思就是如果要下载一个5Mb的文件,类似现在的一张极普通一些的图片,就需要半个多小时。
如果遇上网卡的时候(不卡的时候少)一个小时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那个时候上网是心疼的。
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就是要使用家里电话线的,因此当你上网后,这时候家里的电话就打不通了,因为等于你在打电话。
电话费?
当然要收了,因为你在用电话。
然后网费也同时要收。
网上有人回忆说最早的网费要每小时10多元。
后来价格降下来了也长时间维持在每小时3-5元水平。
如果一不小心一个月几百元是很正常的事儿。
那个时候的几百元可真是钱啊。
当然现在也是。
所以每个月大家都极为小心,很怕用超了。
只是那时除了我最初不知道外没人敢这么不小心,现在想起来还心疼。
那是有一次我带手提电脑出差,办了一个插卡拨号的东西。
那是专门给手提电脑上网用的,里边包含着费用,是一年1000多元,平均一个月不到100元。
想了想,反正回来后在家也可以用,虽然有些贵,也在忍一下能接受的程度,就买了。
那个时候可不是无限上网,是有流量限制的,具体多少记不准了,应该是每个月几百Mb。
而且这个几是5以前,不是5以后。
我问了一下,如果流量超了怎么办,营业厅的人告诉我超出部分按每Kb几分钱收。
我当时只听到了几分钱。那肯定是没当回事儿,哪怕他说0.1元呢,我也会有所警惕。出差的当晚在旅店我打开了电脑。
那个时候还没有百度,只有搜狐和163。上去看新闻。
那个时候的网络是看不了视频的,音乐也听不了,就算最快的56Kb的网速也无法听。所以上网后基本上只能看新闻。
看到了晚上,网络显示不通,查询之下,给出的答案是欠费。
很是纳闷,花了1000多元新办的卡怎么会欠费。
后来才知道,我在看新闻的时候,超过每个月给的那几百Mb以后,每当我再打开一张图片就是20块钱没了。1000元让我半个晚上用没了。
后来知道了换算关系,1Mb等于1024Kb。
1024Kbx0.02元/Kb=20.48元。
这个文字游戏让他们用到了极致。
在我的性格中有个特点,基本上不太为已经发生的不顺心事儿懊恼。
事情已经发生了,结果不论多么惨重也没有后悔药可吃,不能重来一次让我们再次选择或者规避。
那么还是接受吧,然后尽量在这种情况下努力让损失降到最低,让最终结果能变得稍好一些。
当年最感动夫人的就是这点。
结婚前她去商厦,结果钱包被偷了。包里的钱、传呼机、准备办结婚证的户口和钥匙都丢了。
据她说我当时一句埋怨的话也没说。
这个肯定是我风格。
接到她打的传呼就过去了。
那个时候手机刚刚出现,是一种叫做“大砖头”的东西。听到这个称号就能知道是什么样的。世上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那可真是极为有钱的人才能用得起的。
关键是即便有钱人买了手机,在当时的大庆也很不方便。
最初大庆的电话是分管局和市政两种线路,双方互不相通。那个时候路边的电话亭要摆两种电话,一条是市政线路的,一条是管局线路的,我们去打电话时人家首先会问你是打市政的还是管局的,然后才会根据你的需要递过来相应的话机。
而大哥大尽管不需要电话线,但也只能打市政的,要是遇到一个管局的人找他,他也只能去路边电话亭打。由此衍生出了当年大庆几怪中的一怪:“手拿大哥大,到处找电话”。
这个绝对不是因为当年的电话费贵舍不得打,而是一种“市”情,根本互不想通。
后来很长时间后两家才并网,这个时候整个DQ市的所有电话就都能互相打通了。
对于没有手机的我们,可以用一种叫传呼机的东西。
现在的年轻人应该不知道那是什么。
那是一个小盒子一样的东西,每个传呼机都有一个固定的号码。
上面有个小小的屏幕。
最开始出的时候是数字传呼,就是屏幕上只能显示数字。
比如我夫人当年用的传呼号是8856。
想找她的人就会用电话拨打181,然后告诉接线员说请传8856,再说一个电话号码是多少多少。
她的传呼上就会显示这个电话号码。
然后就要找个有电话的地方,打给这个电话。如果是个陌生的电话(基本上陌生的时候多),就要等打通后才能知道是谁找她。
最无语的是传错号的。每个使用传呼机的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等你费半天劲儿找个电话打过去,原来是个传错的电话,要么是打传呼的人记错了号码,要么就是传呼台的客服输错了数字,总之不论哪种情况,你找了半天电话回过去后才能知道弄错了。
即使这样,每次我也只是和颜悦色地告诉对方呼错了,从不像有些人那样骂人。
这就是人品。
夫人在电话亭边等到了我的电话。
我问清了地址,急忙赶去。
到了后我直接告诉她不要急,让她传她的传呼号。
可能是天蝎座本身的原因,也可能似我等小民没什么重要的大事儿,反正这么多年来一般遇到什么我这个层次所经历的所谓“大事”我基本上都能第一时间找到应对办法。
不一会儿电话回了过来,我告诉对方钱什么的不要了,但户口和钥匙请他还回来。
他告诉我们东西扔到了一个2路车站路边的树丛里。
在龙岗站过了一站的站点。
第一次我们没找到,又呼叫了一次。
这次他说得比较清楚,按他的“指点”,我们把东西找了回来。
原来对方把留下的东西放到了一个塑料袋中,里边只有一个一个的钥匙和户口本。
除了钱和传呼机以外,其他的包括钱包和钥匙包都被拿走了。
只把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留下了。
看着他分门别类地把各种他用不到的不值钱的东西摆放整齐然后装在塑料袋中,外边还用不干胶封好,我深感“盗亦有道”。
很快夫人这个传呼就打不通了,我们只能又去买了一个新的传呼机,把原号重新办了回来。
那个小偷也不会用我们原来的号,那样的话不是容易暴露吗。所以他也会第一时间换号。
东西丢了就丢了,也不是谁有意想丢,钥匙和户口本找回来就好。
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抱怨又有什么用。
不光是钱财等身外之物,就连我当年把脸伤了,也是极为镇静地在出租车上打电话,问清了哪所医院治烧伤最好,然后让夫人和医院联系好了,我们到那儿就直接进行了处理。
一直到拆掉纱布照完镜子,也没有什么伤感。
发生的事儿就是发生了。
接受。
所以尽管我一晚上浪费了1000元也没暴跳如雷。
接受结果,下次坚决注意,不会像键盘侠一样去抱怨这个制度那个社会的,是自己的错就是自己的错,到了外星球这个错误也怨不得别人。
由此可知,在那样的网速和网费下,想在网上找部电影看是根本不可以想象的。
真正体现出网络优势的是光纤的普及。
尽管世界第一条民用光纤通信线路开通是在1976年,同年,中国第一根实用化光纤也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诞生,代表着人类通信已经开始进入“光速时代”。而光纤真正入户则是要等到1999年的秋天ADSL宽带开始在国内商用,但那个时候第一批装得起的应该是极少的。
至于我是哪年用上的光纤肯定是想不起来了。
现在的标配已经是千兆光纤了。
以前要下载一个月的东西现在可能几秒钟就下载完了。
至于现在的显示器则早就比我家里最早买的电视机尺寸大了,同时清晰度也是远胜从前。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用电脑在网上看片才有了可能。
从最开始的普通画面质量的,到高清到超清到1080P到4K,未来还不知道变成什么样的。
观影体验越来越好。
尽管远不如影院的效果,但也不是当年的VCD、DVD影碟机中的影片质量所能比的。
我呆着没事儿的时候也下了一些,但很难有大块儿的时间去看。
仅就这一点其实和以前录像机时代没什么不同,只不过一个是需要我们费许多力气,一个相对容易一些,一个存在了录像带中,一个存在了电脑硬盘中。
结局都是一样的。
基本上不会再去看了。
因为总有新出的影片等着你看。
现在想起来,基本上记得起来的有意看的不多。
一个是《星球大战》系列。
那是2016年1月,听说要上映《星球大战》7了。
前六部还没看。
于是费了半天劲儿下载完了这六部,从1月3号到1月15号,一部接一部地看完了。
肯定是拖延了一些,等我看完了这六部,第七部也下架了。
只能用看了就没有白看安慰自己。
到2018年2月2日,得益于前几集都看了,我又看了新出的《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
越看越没意思。
和某些博人眼球的网络小说自己挖的坑到最后自己埋不了一样,看了8级的我最后也没弄明白那个“原力”到底是什么。
可惜了甄子丹了,他拿了木棍边走边喊“原力与我同在”激光都打不中他给人一种神棍之感。
之后我便直接放弃了这部电影的继续观看念头。
据说这个ID要十五年之后才能结束,而那个时候我已经65了。
前边看的肯定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其他这个时期看的电影大多没什么深刻印象。
这里我说的深刻印象不是电影本身,而是通过什么方式看的这件事儿。
这个真不重要。
电脑上看的超清版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指环王》。
相比这个翻译词句,我还是喜欢原来的《魔戒》。
在2021年的4月20日18:40分我和夫人在幸福蓝海影院看了《魔戒》第一部《护戒使者》(这里就看出来我没事儿就发朋友圈得瑟的好处了,翻回去一找时间地点人物全有了,甚至可以精确到时分)。
看完后夫人说这个影片时间太长,坐着太累人了。
确实不短,三部曲一共要12个小时。
基本上每部四个小时。
决定还是在网上看余下的两部。
于是从李琪那儿找到了高清版的第二三部,趁着第一部的余热在2021年4月26号抽空儿看完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了)。
真怕一扔又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看了。
每部都是十多个G。
在我感叹的同时又得知有的电影要好几十G甚至上百G,那是真正的超清。
类似的电影他下载了好多。
几乎我知道的影片他都有,和景祥同学的歌曲有一拚。
我从他那里拷贝了一份目录,是他这些年下载下来的所有电影。
他告诉我好好看一下,看喜欢哪部电影他拷贝给我,当时我极为高兴,说回去后好好看一下,争取多找一些。
当时觉得以后看片不用发愁了。
直到现在,仍然只有《魔戒》三部曲和当时一起拷回来13部的《星际迷航》静静地呆在我电脑中。
我只看了第一部的一部分。
和黄生借书一样。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急着看了。
慢慢也就不再珍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