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论分析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互动机制
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通过信息与能量的转移与交换,最终实现协同运动的现象,可以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来解释(马丽等,2012),其中耦合度即各子系统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动态关联程度,耦合协调度反映的则是各关联系统间协同发展的互动情况。作为要素组成复杂的经济发展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前者是人类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前进动力,后者为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提供物质资源,二者的协调一致关系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图1展示了两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机制,既包含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包含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反馈。
图1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动关系
1.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
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经济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中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使用与物质能量的转换,粗放式的经济生产模式会使得生产资料难以有效利用,由此产生的大量废弃物若未经有效处理,污染物的排放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此外,完全自由的经济开放政策会吸引污染密集型产业迁移至环境标准相对较低的地区,使得“污染天堂假说”得到应验,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可以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强化作用。首先,经济的快速增长能够为清洁能源研发和污染废物治理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经济结构转型能引导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升级,减少“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占比;最后,经济开放能引进更加先进的环保工艺和技术设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负外部性。因此,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2.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反馈机制
生态环境系统会对经济发展做出直接或间接的反馈,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必须与生态环境限制相适应(Ginevicˇius et al.,2017)。生态环境系统中自然资源的供给直接影响经济的生产规模,而经济发展程度又受制于经济生产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与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交流,经济系统才能正常运作与循环。在环境约束的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动力只能依靠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研发创新(彭水军等,2006),资源耗竭和环境破坏将会导致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面临瓶颈。反之,健全的生态环境系统能为经济生产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促进经济良性循环,进而保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将生态环境安全理念深入贯彻到经济发展进程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高度耦合协调。
(二)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影响机理
1.直接影响机制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经济发展通过经济生产、贸易开放等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而生态环境也会由于资源耗竭、废物污染等制约经济的发展。只有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把握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客观发展规律,才能最终实现经济社会高效、公平和持续发展(Bretschger et al.,2020)。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时作为一种污染防治手段,金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举足轻重(胡宗义等,2019)。数字金融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上,注入了一系列互联网元素和信息技术,变革了传统金融业的支付路径和借贷渠道,不仅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而且能够扩大金融服务的业务范围,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目标的重要手段。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科技的赋能下,数字金融能够精准识别借贷主体信息,对借贷风险进行审慎评估,从而缓解经济系统中金融资源的“流动性分层”问题,促使金融资本向效率更高、更加环保的企业部门流动,为实体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的同时也助力于生态环境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便捷的移动支付功能降低了居民对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依赖程度,减少了原有的交易成本和可能的资源消耗,以“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为代表的新型信用消费贷款,更是进一步刺激了居民的消费需求,网购的兴起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业态;同时依托数字金融发展搭建的各种环保服务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环保参与度,而且能够提升居民绿色消费理念,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得数字金融成为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助推剂。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数字金融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
2.间接作用路径
(1)技术创新效应
技术创新作为经济绿色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能够实现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良性互动,是数字金融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新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有效的科技投入能够引发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金融因素的助推作用下,科技成果将得到更好的应用与转化。对于金融发展历程来说,数字金融本身就是一种技术创新,不仅推动了金融业的向前发展,而且提高了其他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的同时也为环境质量改善带来新契机,从而实现了两系统的协调发展。该作用路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地区创新人才的吸引与培养,并通过“干中学”和知识外溢作用发挥“滚雪球”效应,进一步增加本地的创新主体数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外,在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下,企业间通过沟通交流与学习模仿,有助于生产工艺改良,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进而促进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二是数字金融降低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了初创型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从而孵化出众多新兴科技企业,其中一部分企业致力于开发清洁能源和清洁产品,不仅能够减缓经济生产对资源环境的高消耗和重污染,而且开拓了生态环境系统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生产资料的新途径,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
(2)产业升级效应
产业升级的结构效应,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重要因素。数字金融通过优化产业间的信贷资金配置促使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影响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互动效应。具体而言,第一,制造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金融有助于实体制造业各产业链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通过核心企业为制造业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而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和制造业产业链再升级;第二,数字金融为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些产业不仅引领着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且具有科技含量高、低污染、低能耗等特点,能够带动经济转型并增进环保效益,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第三,数字金融有助于环保信息平台的搭建,通过对企业环保信息的背景调查,能够利用融资约束促使传统产业加快绿色转型,同时对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产业进行停业整改,减缓经济生产环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防止经济发展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陷入恶性循环。
(3)投资调整效应
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之一,与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实现企业投资调整,通过作用于企业的投资规模、投资效率和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首先,在调整投资规模方面,数字金融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金融市场,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从而缓解了企业投资不足问题。其次,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企业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数字金融有助于企业实现“去杠杆”、稳定财务风险,从而抑制企业投资过度,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王娟等,2020)。这两方面的投资调整能够支持企业进行厂房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改造,为社会再生产注入新的生产要素和新的投资需求,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最后,数字金融有利于投资结构优化。数字金融的消费升级效应激发了第三产业的投资需求,使投资结构不断向绿色、安全、用户体验升级等高端投资转化,具体包括对教育、卫生等服务领域的投资以及对治污设备、交通工具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从而驱动经济绿色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性与整体性。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和投资调整效应三条作用路径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
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的作用路径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的作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