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022年金融货币政策展望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描绘了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即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体现了金融货币政策要稳健、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表明金融货币政策要辅助优化经济增长结构,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结合2021年我国CPI增速放缓的条件以及经济出现下行压力的背景,2022年,我国金融货币政策将呈现适度宽松的特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关注低碳产业、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企业等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载体。
首先,2021年在紧信用的货币政策作用下,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和广义货币余额增速均降至较低水平,宏观杠杆率压降明显,同时进一步挤出落后产能。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出现,中国人民银行在2021年12月密集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总量调节政策,以及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的结构性调节政策,积极展现国家防风险、稳增长的决心与态度。当然,单次降准的措施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实际效果有待观望,不排除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采用降准,甚至叠加降息的政策组合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策略导向是跨周期调节,即着眼于经济长期的高质量发展,同时CPI增速的预期提高带来的控通胀压力将制约2022年货币政策的整体宽松程度。因此,预计2022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将趋于宽松,但程度并不会太大,并更加关注MLF和LPR的市场化调节机制建设。
其次,在人民币汇率方面,2021年全球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的相对宽松,以及我国出口需求的快速扩张,推动了人民币持续升值。随着2022年发达经济体逐步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我国货币政策的宽松趋向,缩减的中外利差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本流出,直接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新兴市场国家有可能因发达经济体收紧的货币政策受到较大的冲击,并降低我国出口企业的外部需求,间接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
虽然2022年人民币可能面临贬值压力,但本报告仍然认为,人民币存在双向波动预期,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外汇业务存贷款准备金率调至较高水平,对可能出现的人民币贬值预留了政策对冲空间;二是发达国家疫情防控和经济滞胀等非均衡管控的效果有待观望,利差缩小对我国资本外流的影响有限。
总体来说,2022年,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金融货币政策将以适度宽松为主基调,发达经济体的加息政策可能会影响我国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窗口期,但并不会主导我国金融货币政策的整体走向,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将“以我为主”,并坚持跨周期调节和防控金融风险、优化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