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实体经济

2021年以来,国内外风险因素增多,经济转型和调整的压力有所显现。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6%的增速目标。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第一季度经济增速较高主要是受到低基数效应以及经济修复速度加快的支撑。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第四季度同比增长4.0%,全年GDP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见图1-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3086亿元,增长7.1%,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50904亿元,增长8.2%,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09680亿元,增长8.2%,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3%、39.4%和53.3%,相比2020年,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个、1.2个百分点(见图1-2)。

图1-1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当季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图1-2 三大产业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从三大需求来看,相较于2020年,2021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大幅上升,虽然受国内疫情、汛情等因素影响,居民出行、娱乐等消费需求受到抑制,但消费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仍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投资方面,虽然投资贡献度有所下降,但是整体来看投资需求基本稳定,助力经济平稳运行。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3.7%,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净出口需求快速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0.9%,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见图1-3)。

图1-3 三大需求对GDP同比拉动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整体来看,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运行基本符合我们2020年对2021年经济走势的预判,第一、第二季度经济增速较高,但是第三、第四季度经济动能减弱,供需两端恢复速度放缓,不及预期,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除疫情因素以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极端天气、房地产行业债务爆雷等因素均对经济产生了冲击。

(一)供给端

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4.5%,前两季度同比增长15.9%,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1.8%,全年同比增长9.6%,两年平均增速达5.8%,工业产出持续增长。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750亿元,同比增长38.0%,两年平均增长18.9%,企业效益稳步提升。2021年全国工业生产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工业生产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2021年,中国制造业PMI值在前三月逐渐上升至51.9的高点,后受疫情反复、异常天气等因素影响有所回落,至8月仍保持在荣枯线以上,表明工业生产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继续恢复,工业生产活动扩张保持内生动能。2021年初,国内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工作不断推进,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工业产出在第一季度稳中有升、持续增长,之后随着全球经济修复步伐加快,海外产需仍存缺口,中国企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对工业增加值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工业产出稳定增长。第三季度,受疫情反复、异常天气及限电限产政策的影响,工业产出有所回落。第四季度,随着限电限产等阶段性、制约性因素趋缓,以及市场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力度加大,工业产出有所回升。202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中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分别为24.5%、15.9%和11.8%,全年累计增速为9.6%,如图1-4所示。

图1-4 工业增加值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第二,制造业增加值有所回落,致使工业产出增长放缓。从工业部门的三大部门来看,处于主导地位的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逐渐回落,致使整体工业增加值增长放缓。2020年下半年,在中国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下,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工业产出增速已基本恢复至高位,因此,在高基数效应、疫情反复、异常天气及限电限产政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021年制造业生产有所回落。2021年全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9.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1.4%,采矿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5.3%,如图1-5所示。

图1-5 三大门类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第三,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和私营企业增长较快。202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见图1-6)。可以看出,国家通过落实降低增值税税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政策给予税收优惠,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撑企业生产稳步恢复,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第四,产业结构继续调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稳健。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2%、12.9%,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8.6个、3.3个百分点,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加快,新经济对整体经济的引领作用显著。

图1-6 中国分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2020年我们预判2021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第一季度受春节效应和低基数效应影响将有较大跃升,处于高位,之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增速会自高点触顶回落,逐季下降,逐渐收敛至平稳增长状态,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8.7。从趋势上看,与2021年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数值上略低于实际增速,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在估计时较为保守,同时对于突发因素“限电限产政策”的预判不足,如高炉数据等的回落幅度超过预期,因此对波动幅度的预估有些不足。

(二)需求端

1.消费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2.5%,高于2020年16.4个百分点,增速整体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如图1-7所示。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上半年同比增长23.0%,前三个季度同比增长16.4%,增幅呈现逐渐收窄的趋势。

综合而言,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图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第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影响,全年消费增速表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特征。上半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好转,人们出行、聚集不再受到限制,旅游出行人数逐渐恢复到疫前同期水平,餐饮、旅游等服务类收入明显回升,同时由于居家隔离等措施使得2020年同期消费需求出现了大幅下滑,对2021年形成了低基数效应,表现在数据上是2021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显著上涨。而2021年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却逐步放缓,一方面,2020年后期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居民生活逐渐恢复,消费需求逐渐上涨,导致低基数效应逐渐消失;另一方面,2021年下半年疫情又出现多点式暴发,新一轮疫情扩散几乎波及了全国半数以上省份,居民出行再次受限,对餐饮、旅游等线下消费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且疫情反复出现,人们为了提高抗风险能力,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从而导致2021年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明显下滑。

第二,消费领域呈现明显分化。自疫情暴发以来,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消费呈现明显分化,如图1-8所示,2021年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0.9个百分点,当前限额以上消费已经恢复至疫前水平,而限额以下消费仍然较为低迷。一方面,限额以上消费快速增长的动力源于农村,疫情反复以及电商直播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农村消费向线上转移,对限额以上消费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而农村地区的零售企业则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疫情持续时间过长叠加多地遭到暴雨、洪涝侵袭,低收入人群受到的冲击更大,收入大幅下降,社会贫富差距被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消费领域出现明显分化。

图1-8 社会消费品及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第三,汽车消费持续下滑,成为抑制消费稳步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受汽车下乡、税收减免等促销政策的刺激,2020年汽车消费额增速大幅上涨,对2021年形成了高基数效应。另一方面,受车用芯片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21年汽车产销同比增速持续下滑,汽车类大宗消费萎靡不振拖累了整体消费增速。尽管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不断刷新纪录,同比增速一直维持在高位,但就总量而言,每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仅占汽车的1/6左右,不足以改变汽车消费低迷的大局。从2021年4月开始,每月剔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均高于全部消费额的同比增速(见图1-9)。

第四,服装鞋帽、化妆品等可选消费增速逐步下滑。受疫情散点式暴发的影响,消费恢复尚不稳固,服装鞋帽、化妆品等可选消费增速不断下滑(见图1-10)。疫情的长期存在使得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为了提高抗风险能力,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必选商品由于缺乏弹性,消费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但是可选商品消费受收入、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较大。

图1-9 汽车类零售额当月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图1-10 服装鞋帽及化妆品零售额当月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在《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1)》中,我们预测2021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6%,上半年同比增长21.9%,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7.9%,全年同比增长15.0%。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基本相差无几,第一季度和上半年消费增速预测略低了1个百分点左右,主要原因是低估了网络消费的拉动作用,2021年商品零售渠道呈现多样化趋势,网络消费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前三季度和全年消费增速预测分别高了1.5个和2.5个百分点,一方面是没有预料到新冠肺炎疫情多次散点式暴发抑制了服务类消费,另一方面是2020年对价格因素过于乐观,认为2021年居民日常消费的商品零售价格增速会上调,实际上2021年价格表现整体较弱。总的来说,2020年对2021年各个季度消费增速的预测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2.投资

2021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高于2020年2.0个百分点,增速整体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如图1-11所示。分产业来看(见图1-12),2021年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3.5%,较2020年上涨15.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同比增长0.5%,较2020年下滑0.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4.4%,较2020年下滑2.6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第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为95994亿元,累计同比上涨25.6%;上半年为255900亿元,累计同比上涨12.6%;前三季度为397827亿元,累计同比上涨7.3%。

图1-11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图1-12 固定资产投资分行业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受2020年同期基数效应的影响,投资增速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生产、生活几乎停滞,造成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对2021年第一季度形成了低基数效应,2021年第一季度投资累计同比上涨25.6%,较2020年同期上升41.7个百分点。随着2020年后期生产、生活的恢复,投资增速逐渐上涨,截至第三季度,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已经由负转正,基数效应的影响也边际减弱。因此,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基本稳定、经济逐步复苏的大环境下,尽管投资处于稳步恢复的状态,但由于受到基数效应的影响,投资增速整体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

第二,投资结构出现分化,其中制造业投资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则成为拉高整体投资增速的主要动因。从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来看,整体增速始终保持较快增长,由此对制造业投资的改善形成了支撑。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补齐中国在多个领域的瓶颈短板,提升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各省份在2021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使得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一直保持高位运行。然而,自2021年第一季度后,随着房地产市场管控日趋严格、楼市调控不断升级,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连续多月出现下滑,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走弱。同时,受优质基建项目储备不足、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第一季度后基建投资增速出现大幅下跌,对整体投资增速构成了压力。

第三,民间投资增速相对较低。2021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值和2020年几乎持平,并低于疫情同期水平(见图1-13)。一方面,疫情反复散点式暴发降低了人们去人员密集场所的频次,导致服务类行业利润骤减,投资者投资热情下降,尤其是餐饮业、体育和娱乐业;另一方面,随着教育产业“双减”政策落定,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导致教育培训企业遭到严重打击,由此引发市场预期不稳,政策不确定性提高,冲击民间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导致民间投资增速上涨动力不足。

图1-13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在《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1)》中,我们预测2021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1.3%,上半年同比增长15.7%,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1.5%,全年同比增长9.2%。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对每个季度投资增速的预测都高了4个百分点左右,2020年考虑到了“新基建”快速发展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拉动作用,但没有预料到2021年房地产市场管控日趋严格、楼市调控不断升级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走弱。总的来说,2020年对2021年各个季度投资增速的预测略高于实际情况。

3.进出口

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9.1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增长21.2%;进口17.37万亿元,增长21.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为43687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的外贸数据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季度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增速有所波动。分季度看,202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进出口总值分别为8.51万亿元、9.59万亿元、10.23万亿元、10.7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25.2%、15.2%、17.5%,增速呈现波动态势(见图1-14)。整体来看,2021年以来进出口表现超过我们的预测,主要是得益于欧美经济外需水平较高,此外,供应链瓶颈和劳动力短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基数效应影响不显著。

图1-14 进出口额增速:当月同比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第二,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前三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4.08万亿元,增长21.1%。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4%。同期,对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分别进出口3.88万亿元、3.52万亿元、1.78万亿元和1.7万亿元,分别增长20.5%、24.9%、11.2%和17.3%。此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23.4%、19.3%。如图1-15所示。

图1-15 中国对主要经济体进出口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第三,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超过六成。2021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4.08万亿元,增长24.7%,占61.6%,提升1.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24万亿元,增长24.4%;进口10.84万亿元,增长25%。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8.5万亿元,增长11.1%,占21.7%。如图1-16所示。

第四,各类企业进出口增速保持高位。2021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为56.7万家,增加3.6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9万亿元,增长26.7%,占48.6%,提升2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4.03万亿元,增长12.7%;国有企业进出口5.94万亿元,增长27.7%。如图1-17所示。

图1-16 不同贸易方式进出口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图1-17 不同所有制企业进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第五,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减价扬。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涨,从下半年开始,部分进口商品进口量出现萎缩,具体来看,中国进口铁矿砂11.2亿吨,减少3.9%;原油5.1亿吨,减少5.4%;天然气12135万吨,增加19.9%;大豆9651万吨,减少3.8%。如图1-18所示。

图1-18 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数量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总的来看,2021年以来中国外贸量稳质升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疫情起伏不定,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整体来看,进出口形势超过我们2021年年初的预期,主要受到海外经济强势复苏以及供应链瓶颈、劳动力短缺的影响,这使得中国进出口表现强势。

4.价格
(1)CPI方面

2021年,CPI累计同比增长0.9%,低于2020年同期增速1.6个百分点,CPI增速呈现低开高走、逐月回升的走势特征,在2020年高基数的影响下,2021年CPI同比增速中枢表现出明显下移(见图1-19)。

分季度来看,第一季度CPI同比增长0%,上半年同比增长0.5%,前三季度同比增长0.6%。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数据表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特点:

图1-19 CPI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第一,食品项价格方面,第一季度食品项价格同比增长0.2%,上半年同比增长-0.2%,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6%,全年同比增长-1.4%,CPI增速受到食品分项特别是猪价的压制,下半年增速并不突出(见图1-20)。从猪价看,2021年中国生猪存栏量惯性增长,市场供应宽松充裕,导致猪价长期处于下行周期;从粮油看,粮食价格全年增长平稳,全年累计同比增长1.1%,食用油价格全年增长略高,累计同比增长6.9%,超疫情同期水平1.6个百分点;从鲜菜、鲜果看,受极端天气或运输条件恶化影响,短期存在一定波动性,但整体全年增长平稳,鲜菜累计同比增长5.6%,鲜果累计同比增长2.8%;从水产品、蛋、奶看,受疫情及运输条件影响,水产品和蛋类价格于第一、第二季度增长显著,随后有所放缓,全年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9.4%、10.8%,其中蛋类主要受高基数效应的影响,2020年同期水平仅为-9.4%,奶类价格平稳增长,累计同比增长1.8%。

图1-20 CPI食品项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第二,非食品项价格方面,受疫情散点式暴发、就业和收入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消费服务需求表现不及预期,非食品项价格平稳增长,第一季度非食品项价格同比增长-0.1%,上半年同比增长0.7%,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1%,全年同比增长1.4%(见图1-21)。衣着、居住、医疗、生活用品等四项价格全年增长平稳,同比增速分别为0.3%、0.8%、0.4%、0.4%;受大宗商品持续高涨特别是燃油价格骤升的影响,交通和通信项价格在第二、第三季度快速上扬,全年同比增长4.1%,也因此拉升了非食品项价格;教育文化和娱乐项价格全年同比增长1.9%;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形势严峻,线下服务业难以快速恢复,中低收入群体就业状况恶化,拖累消费需求回升,其他用品和服务项价格全年同比增速为-1.3%,拖累非食品项价格。

图1-21 CPI非食品项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在《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1)》中,我们预测的CPI累计同比增速在2021年第一、第二季度表现基本符合预期,这主要是因为2020年较高的基数效应以及较少的未预期冲击的影响,但在第二季度末和下半年Delta+变种的全球疫情分化以及极端气候灾害(南旱北涝)等压制了消费需求,同时抬升了运输成本,而且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持续高涨对居民消费价格端的传导超出预期,这是导致预测误差存在的主要原因。

(2)PPI方面

2021年,PPI累计同比上涨8.1%,高于2020年同期增速9.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保持恢复态势,但受全球大宗商品高涨的推动,PPI同比增速呈现先低后高、持续上涨的走势特征(见图1-22)。

图1-22 PPI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分季度来看,第一季度PPI同比上涨2.1%,上半年同比上涨5.1%,前三季度同比上涨6.7%。2021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数据表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生产资料价格方面,受全球大宗商品持续高涨、疫情反复、异常天气以及限电限产政策等因素影响,生产资料价格超预期增长,第一季度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8%,上半年同比上涨6.8%,前三季度同比上涨8.9%,全年同比上涨10.7%(见图1-23)。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引发PPI增速的快速攀升,且与CPI增速走势存在明显背离,两者之间“剪刀差”也有所扩大,对中下游企业造成较大程度的利润挤压,其中最突出的是煤炭、钢铁、有色和石化四个行业价格高涨。全年采掘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34.4%,原材料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5.8%,加工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6.6%。

图1-23 PPI生产资料价格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第二,生活资料价格方面,受国内保供稳价等政策影响,工业生产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持续恢复,保持内生动能,生活资料价格增长平稳,第一季度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1%,上半年同比上涨0.1%,前三季度同比上涨0.2%,全年同比上涨0.4%(见图1-24)。生活资料价格增速在下半年有所抬头,其主要归因于从能源传导而来的下游工业成本上升,进而导致下游生活资料价格的同比增速上行,全年食品类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4%,而衣着类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2%、耐用消费品类价格同比下降0.6%、一般日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0.5%。

图1-24 PPI生活资料价格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在《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1)》中,我们预测的PPI累计同比增速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表现基本符合预期,但在第二季度末和下半年Delta+变种的全球疫情分化以及极端气候灾害(南旱北涝)等导致供给链遭遇瓶颈,对未来风险的不确定压制了投资端的需求,同时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持续高涨,从限电限产、能源危机到化肥危机甚至可能引发粮食危机等超预期事件,是预测误差存在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