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皇帝了,还让朕考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9章 判断题现!各朝丞相:感觉再次被火烤了!

“把饥饿的人全灭了,就没有了……”

“把完整的死人送上天……”

朱元璋盯着这一题,本来他发现,没有头绪。

但经过皇帝们这一番闲聊,他的思维的确被打开了。

“此题,真的是那么无聊吗?”

“是在问我们自己,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国家举国之力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吗?”

朱元璋真的换了一个思路,他也的确从这些稀奇古怪的聊天之中,发现他……好像对大明的力量,不太清晰了。

举国之力,仅仅只是能打仗吗?

就不能干其他事情?

他不禁抬头,再次看向刘秀、萧道成等人……

脑海中闪过一系列举国之力的举措。

举国之力——光武度田……黄金与土同价、王莽改革、汉武帝抗击匈奴、苻坚淝水之战、杨广修建大运河,不管这些成不成吧,他们至少行动了。

那么,他们大明举国之力,能干什么?

自己的大明,举国之力之后,不用在军事上,能够起到多大的效果?

朱元璋忍不住再次审视这题的选项!

长生不老!

划掉,这直接不考虑,这不可能!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不可能!他朱元璋也不会闲着没事,搞这种浪费民力的事情的。

皇权下乡?大明举国之力,应该能做到吧,家家户户一本《大明律》,目前好像完成了三分之一!

事实证明,这是可以做到的!

消除饥饿?

这个……行吗?朱元璋再次想起了自己饿死的亲人,当时的绝望悲观心态,再次浮现,他当时多么希望有一个人来救他们。

可现实是没有!

那么,现在自己成功后,身为大明的皇帝,好像有能力……也能回应当年少年时候的愿望和期盼,然而……自己做了吗?

养济院算不算?

朱元璋想到了自己的惠民措施。

穷苦出身的朱元璋,对于民间百姓疾苦可谓深有体会,因而在称帝之后,不仅十分关心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对于没有生活保障的孤寡老人和因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穷苦人,生存状况同样十分关心,曾多次给中书省提到了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问题。

《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下诏,“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又于洪武五年(1373年)下诏,“天下郡县立孤老院”,不久后又将孤老院改名为养济院,并规定收养对象为“民之孤独残病不能生者”

为了保证该制度的顺利推行,同时为了防止官员贪墨,朱元璋又将其写入了《大明律》,其中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倚依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尅减者,以监守自盗论”,同时要求官员到任后必须查点养济院的运行情况。

“唉,不算啊……咱只是规定了,八十岁以上的人才可以……”

“大明当前,真的太穷了!”

朱元璋很快否定了,大明有心无力,想要做到这种,基本不可能。

“若朕要把治下的百姓,不能有饿死的话……”

“怕是,以后真的没有饿死的百姓了……”

“做到,虽然能做到,但加上那些酷吏的操作,恐怕……宁愿人家意外死,也不会让他们饿死!”

朱元璋当然知道皇权和行政力量有多大。

他也能肯定,这个命令下下去,大明消除饥饿,能实现。

可……实现的路径,恐怕还得刚刚这些皇帝说的差不多,把人都灭了,自然没有饥饿。

赈灾同理。

只是,最后一个答案……

把一百个人送上天……还千米高空,大风筝,真的可行吗?

这种事情,貌似举国之力,好像能办到……

朱元璋相信,大明能人异士还是多的,尤其是场中皇帝都能想到一些特殊的方式,想到用风筝,其他人,怎么会想不到。

举国之力啊!

单单是他,现在就能想到,制造大号孔明灯……把人先送上去。

至于,怎么安全回来,那可能真要想点办法了。

一年不行,三年,五年,举国之力啊,那是多么庞大的一股力量,只是他们往往动用在战争上而已,朱元璋相信,只要他愿意,还是能办到的。

因此,经过这么一个分析……他发现,好像就只有长生不老,他们无法做到……其他的别管方式方法,举国之力下,肯定也能做到的。

……

“长生不老?”

“父皇觉得……那么多选项之中,只有长生不老,我们大明举国之力做不到?”

朱元璋的暂时选择一出,朱棣就感觉有点吃惊了。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陛下……消除饥饿和完美赈灾,的确可做到!”

“没听到场中一些陛下的讨论么……”

“稍微极端一点的,也能做到。”

“这一题,又不是让我们去做,只是想想……”

“贫僧觉得,这可能是考场让大家,再次注意到皇权有多么庞大吧。”

姚广孝就理解朱元璋的选择逻辑了。

“可……把一百个人完整送上千米高空又完整的落地啊……这,太祖能做到吗?我也没有见过啊!”

朱瞻基都忍不住怀疑了。

“是啊……这个应该无法做到吧?”朱高炽也觉得离谱。

“没什么离谱的……大家不知道,举国之力的意义……”

姚广孝就直接纠正众人思维:“举国之力,包括将所有人的智慧、力量、甚至工匠的技巧都结合起来,古时候都有鲁班制造的飞鸟传说……总不可能,我们现在,举国之力办不到吧?”

“可是,办到了又有什么意义?”

“这题,出得……很不合理啊!”

朱高煦都忍不住吐槽了,不是很明白这一题的意义。

“是啊,这一题……即便是做出来了,又有什么意义?”朱棣也忍不住深思。

他们的想法,差不多是列朝列代皇帝们和文武百官的想法了。

“陛下应该是,举国之力,搞长生不老吧?”

嘉靖一朝,文武百官们小心翼翼的看着老道士嘉靖,直接把举国之力长生不老和嘉靖皇帝朱厚熜对号入座。

然而,嘉靖没工夫理会他们。

“此题……真的不能长生不老吗?”

他反而仰头,默默注视着朱元璋的答题直播间,等待着答案宣布。

他什么都不关心,现在只关心答案公布,举国之力,到底能不能长生不老。

如果答案是确定的话,他说什么也要举国之力求长生了。

……

时间,就在皇帝们答题和家长式的观众们注视之下,再次悄然走过。

考场,新的提示再次出现!

【题目二答题结束!】

【现在,加载综合题第二类题,判断题!直接判断对和错!】

【题目三:伊霍之事说明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相权是大于皇权的,由此我们可以推导,无论皇帝愿不愿意,相权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大于皇权的。因此,历代皇帝都不断对相权进行打压。从深沉次分析,相权之所以大于皇权,就是因为开国皇帝在行使绝对军权、绝对人事权、绝对财政权、绝对解释权、规则制定权,都要借助于相权。结合自身,你认为这句话,对,还是错?】

甲:对

乙:错

在皇帝们答完多选题后,考场的题目类型又变换了一下,变成了判断题。

考试题目,也再次把矛头指向了相权和皇权的矛盾。

“嘶……”

“慢着……这段话,对还是错?”

“什么意思!如果我们觉得对的话,就是让我们承认,相权大于皇权吗?”

“如果我们觉得错的话,就是皇权大于相权吗?”

“什么离谱理论,相权怎么可能大于我们皇权!等于说,我们辛辛苦苦当上皇帝,搞半天还不如当丞相?”

“那我们杀皇帝当皇帝,又有什么意义?”

司马炎忍不住质疑了。

“是啊!司马炎陛下这话说得是不错!”

“相权都大于皇权了,王莽陛下……曹丕陛下,甚至刘裕陛下、萧道成陛下、萧衍陛下、陈霸先陛下、杨坚陛下等等的陛下,岂不是白忙活了?”

黄巢忍不住赞同了。

此话一出,王莽、曹丕、刘裕等等通过篡位的皇帝,纷纷皱眉点头,陷入深思。

相权,真大于皇权吗?

皇帝行使……什么军权、人事权、财权、规则制定权、解释权……得听宰相的?

这题目,太绝对了吧!

“还有……这题,也有点绝吧?”

“不是对,就是错!我们如果选错了,五年寿命,就没有了!”

“此题……让我们好像更加难以抉择了!”

赵匡胤面露苦笑,这题,他一看就知道要选相权大于皇权。

没什么可说的,若是皇权真大于相权,至于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甚至皇帝们,都不断对相权进行削弱。

这已经是证明,相权太过庞大了!

不然皇帝们吃饱了没事干,打压相权啊。

不,应该是在郡县制的集权下,相权大于皇权!

如果是分封制的话,相权和皇权应该是相等的相辅相成的。

只是,他不敢那么快选!

习惯了此前多个答案的选择,他觉得判断题有些绝对了!

皇权,有个时候,还是远远大于相权的!至少,对于他们这些开国皇帝来说……呃,也不!

宇文觉和司马睿的皇权,就没有大于相权!

“朕就有点好奇了……我们这些开国皇帝,有题目中说的,绝对军权、绝对人事权、绝对财政权、绝对解释权、规则制定权这些权力吗?”

刘邦关注点有些不一样,因为他是第一次发现,皇权的解释,好像也被这个题目说了出来。

“朕,有绝对军事权吗?”

“朕,有绝对人事权吗?想要用什么人,就用什么人?”

刘邦都忍不住怀疑,他当前这个开国皇帝,有没有绝对军事权,绝对人事权,绝对财权这些。

因为……军事,他一个人好像也管不过来。

人事权就不用说了,有些时候想要用一个人,还得看吕后和萧何等人的脸色。

“朕也有些好奇了,我们的皇权,原来是由这五部分权力组成,那么,如果我们的权力由这些组成,丞相为首的官僚体系,他们也就掌握了相对军权、相对人事权、相对财权……以及,相对的规则解释权、规则制定权?”

刘秀也发现,这几个权力描述,好像真的就让他再次深入了解了自身权力是什么组成。

“寡人,有那么多权力?”

始皇发现,他也从这一题,系统的认识了自己的权力组成。

这道题,与其在说相权大于皇权,还不说是……皇权要通过丞相为首的一群人,行使这些权力,否则的话,他这些权力,似乎也就是空中楼阁。

只是,李斯、冯去疾的权力,真的大于自己吗?

从来没有系统性思考这个方面的始皇,陷入了深思。

因为,他的丞相太好用了,就没有感受到相权的掣肘……他前面的历史上,丞相的能力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拜相。

但到后来……相权不断被削弱,导致丞相一个个只能是皇帝们心头想要的形状和样子了,几乎可以说是千篇一律。

只是,题目三番两次提醒了他,也让他不得不好好考虑一下了。

这题,皇帝们倒是没多少讨论,因为,此前一题,都差不多讨论完了。

这题,他们主打的都是自己做。

“相权……大于皇权,朕权力最为巅峰的时候,好像真的是假皇帝的时候吧?”

“当了皇帝,好像要防备文武百官?”

“好像,还需要讨好他们?”

“而朕是假皇帝的时候……大家都来讨好朕……”

王莽就再次陷入深思,这一题,真的再次让他勾起了两个回忆。

一个是他权倾天下的时候,还没有成皇帝的时候,他的权力,好像真的无限大,说什么,百官就听什么。

一个是他成为皇帝后……好像,就有些感觉到阳奉阴违了。

他最大的精力,是每天在衡量算计,哪个是可以信任的官员,哪个是可能如同他一样,包藏祸心。

“皇帝,孤家寡人……”

“丞相,文武百官……”

“朕在行使军事权的时候,好像的确要通过丞相,通过百官调集粮草后勤……”

“朕行使人事权的时候……不,朕只能行使部分人事权!朕只能任命,朕看到的有品级的官员,还有很多……其实是他们官官相护推荐的……”

王莽忍不住用题目当中的五种权力来一一检验,这才发现,题目中所表述的权力,其实在这种分析下面,要大打折扣。

他,虽然是皇帝。

但也需要丞相来帮助他管理天下百官的。

他不可能对这些官员人事任免,一一知悉。

“还有……绝对的财权……朕真的能动用全天下的财富吗?”

“好像,唯有规则制定权!规则解释权,才真正属于我们皇权的核心权力吧?”

通过这么一波分析,王莽发现,他们皇帝掌握的权力,尤其是开国皇帝……就只有规则解释权,规则制定权稳固!

其他的三种权力,相对于相权,是弱化了的。

“朕的权力……真不如当宰相的时候吗?”

同样有过宰相经历的杨坚,此时也默默地分析这个题。

他的心路历程和王莽差不多。

……

“这个题目……再次针对我们相权,真的好吗?”

在皇帝们在做这一道非黑即白的判断题的时候。

各个王朝的丞相们,感觉此题好像是把他们架在火上烤一样了。

李斯、萧何、霍光、诸葛亮、长孙无忌、赵普、王安石等等的,颇感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