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曲线: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人类追求高质量的动力是什么

1.2.1 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真善美

在博士学习阶段,我有一个很深的感悟:无论我们研究什么问题,都要研究当地的历史。2016年我到日本考察,学习了茶道和插花,考察了始建于1804年的幸兵卫窑。幸兵卫窑的八代传承过程中,工匠不会因为销量好就扩大生产,坚守的就是维持高质量。我到德国去考察的时候,在斯图加特有一家做混凝土设备的企业,也是六代传承的小工厂,这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传承。我去奥地利的维也纳参观历史艺术博物馆,徜徉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通过历代工匠和大师的作品,我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繁华与落寞,也深刻感知到他们对质量的一种极致的追求。

为什么他们对质量这样执着地追求?这是我们做质量研究时最困惑的一个问题。

不同时代有不同形态但高质量的代表性产品,也是非常精美、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也代表了某种高尚的生活方式。从历史传承的角度,人们对极致产品质量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科学层面,就是人类对技术、材料、制作设备和工艺的掌握,例如大型飞机就是人类工业科学技术以及制造技术的巅峰之作;第二个层面是精神层面,制作的产品可以解决人类基本生存需求与精神需求,例如美味的食品可以让人们在吃饱的同时获得满足;第三个层面是美学层面,好的产品除了功能实用之外,会给人一种感官的享受。我们用的手机除了基本功能以外,看起来还要有设计的美感。几乎所有的商品工业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乔布斯的极简美学工业设计,成就了苹果产品线的极致质量和独特风格。我将产品质量归纳为真(科学)、善(精神)、美(美学)三个层面。如果从历史角度看质量发展,一定是不断往前的,发展的方向就是“真善美”。

质量有外部性和内部性,也可以理解为需求侧与供给侧。外部性是消费者的感知,客户对产品质量的需求,包括功能、美学、品牌等。不同时代的人对质量好有不同的认知,以前流行光脚跑步,人们认为光脚跑最好,直到后来很多人光脚跑步后身体受到了损伤,人们开始认识到光脚跑是不好的。人的认知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也在不断变化。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质量的发展与人对外部事物的感知以及审美的变化是有关的。质量外部性的另外一种表现就是品牌。商品除了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之外,还要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比如衣服除了保暖之外,还能彰显品位;汽车除了性能好以外,还要符合用户的身份,实现社会价值认同等。另外,企业的ESG(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也是质量外部性的具体体现。

从内部性来说,“真善美”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质量,即产品定位、设计、技术与成本的平衡。很多工业企业都划分了产品线,比如奔驰汽车的产品线,轿车分类从A、B、C、E到S级,高端车代表了奔驰的技术实力,入门级车则体现了极强的质量经济性,对于公司整体利润贡献而言,则非常可能是中级车贡献最多。内部性的另外一个体现就在于企业采用何种产品和服务战略、组织机构和职能,对供应链进行整体设计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