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名家名言
《龟兔赛跑》《狼和小羊》《乌鸦和水罐》《披着羊皮的狼》《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都出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中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做人的道理。除动物题材外,还有人、神、自然等题材的故事。这些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却寓意深刻、富含哲理。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西方寓言文学的典范,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成书时间较晚的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德国的《莱辛寓言》,其中好多故事取材于《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与《拉·封丹寓言》《莱辛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四大寓言。
《伊索寓言》也对其他学科产生过影响,比如《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讲述了狐狸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无法够到葡萄架上垂吊着的深紫色葡萄,最终她只好说:“这些葡萄是酸的,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成熟。”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现代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酸葡萄效应”,是指个体为了冲淡自己追求某一目标失败的不安心理而编造“理由”来自我安慰的现象。
一、从“能言善辩”到“血海深仇”
相传,《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寓言讲述者——伊索。像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荷马一样,有关伊索生平的记载也大多模糊不清,连他出生在何地也有很多种说法。近代以来,曾经有四座城市争相做伊索的出生地。它们是:位于今天土耳其境内的萨迪斯,它曾是古代小亚细亚古国吕底亚的都城;位于今天保加利亚境内的墨森布里亚,它曾是古希腊色雷斯的殖民地;位于今天土耳其境内的屈塔希亚,它曾是古代小亚细亚古国弗里吉亚的主要城市;以及今天希腊的萨摩斯岛。不过,当代学者大多倾向于认为伊索出生在古代小亚细亚,是古弗里吉亚人;而上面提到的四座城市,都是伊索曾经生活或游历过的地方。
伊索大约生活在公元前7至6世纪。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伊索生下来就是一个奴隶,曾先后在古希腊萨摩斯岛的克桑特斯家和雅德蒙家做过奴隶。后来,伊索因聪明机智、博学多闻获得雅德蒙家释放,成为自由人。自由后的伊索开始到处游历,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他曾经在庇西特拉图做雅典僭主期间到过雅典,用文中那则《请求派来国王的青蛙》的寓言劝阻雅典人不要用其他人替换掉庇西特拉图。到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尽人皆知的名字了,当时古希腊流传的寓言故事都归在他的名下。
最终,伊索游历到吕底亚的都城萨迪斯。当时的吕底亚由国王克罗伊斯统治着,他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现代西方人想形容某个人非常富有,往往还会说他“像克罗伊斯一样富有”。克罗伊斯不仅富有,还非常喜欢招贤纳士,常常资助当时那些有学问的人。在克罗伊斯的宫廷里,伊索见到了“古希腊七贤”中的梭伦、泰勒斯和其他贤人。在交谈和辩论中,国王克罗伊斯发现,伊索的学识最丰富,也最善于表达,便对手下人说:“那个弗里吉亚人最能言善辩(The Phrygian has spoken better than all.)。”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了西方的一句俗语。这个故事也从侧面反映了伊索的学识并不输于当时的“古希腊七贤”。
吕底亚国王克罗伊斯十分赏识伊索,便邀请他在吕底亚定居下来。每每遇到重大事件,克罗伊斯必定要询问伊索的意见。克罗伊斯还命伊索作为使臣,代表他出使古希腊境内一些较小的城邦国家。
有一次,国王克罗伊斯派伊索携带一大笔黄金出使德尔斐,把黄金分给德尔斐当地的居民。伊索来到德尔斐之后,发现当地人贪婪成性,因此他拒绝分给他们黄金,并派人把黄金原封不动地送还给了克罗伊斯。伊索的这一举动激怒了德尔斐居民,他们污蔑伊索犯了“渎神罪”,是“人民的公敌”,并不顾伊索的特使身份,把他推落悬崖处死。传说伊索死后,德尔斐城爆发了一系列的瘟疫和灾难,德尔斐居民为伊索的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迫于无奈,德尔斐居民只好用公共集资的办法筹得一笔钱,并把这笔钱赔偿给伊索的最后一个主人雅德蒙的后人,才终止了这一系列的灾祸。西方有一句俗语“The blood of Aesop(伊索的血)”,意译过来应该是“血海深仇”的意思,大概就源于德尔斐居民污蔑、处死伊索并得到报应的故事。
二、《伊索寓言》的流传及翻译
伊索讲述寓言故事全凭记忆,没有所谓的讲稿。在伊索去世后的近三百年时间里,古希腊各地流传的寓言、笑话、格言和其他一些故事,也全都被归到他的名下。不过,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过口耳相传,并没有收集成书。柏拉图曾在《裴多》里记载,苏格拉底在被处死的当天,还在狱中抓紧一切时间,想要把伊索的寓言故事改编成诗歌体。身在狱中,苏格拉底想必是要改编记忆中听来的伊索寓言故事。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伊索寓言》是公元前3至4世纪之交的雅典哲学家德米特里厄斯编写的。据记载,该书收录了两百则寓言故事,不过这本书早已失传。公元1世纪,古罗马学者费德鲁斯用拉丁文编写了五卷本的《伊索寓言》,是诗歌体。公元2世纪,巴布里乌斯用希腊文编写《伊索寓言》,也是诗歌体,相传共有一百六十则寓言,现存的一百二十三则寓言的手稿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但是,这两本诗歌体的《伊索寓言》流传并不广泛。
公元4世纪下半叶,安条克的哲学家、修辞学家阿弗托尼乌斯用拉丁文编写了《伊索寓言》,收入了四十则故事。值得一提的是,他是用我们现在常见的寓言故事文体来书写的。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修辞学家都喜欢拿伊索的寓言做例子来教导弟子。他们不仅用这些故事来阐明他们的道德理念,而且从语法和文体上完善了这些故事,从而编写出许多新的寓言故事。按理说,这种故事体的寓言故事更加易于传播,然而,在随后的七个多世纪里,《伊索寓言》似乎销声匿迹了。这样看来,随着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步入中世纪,《伊索寓言》也同其他古希腊罗马文化一样,经历了一个“黑暗时代”。
中世纪晚期,随着文艺复兴的发端,当时的学者开始重寻和研究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文学、历史作品。14世纪初,东罗马帝国的僧侣学者普拉努德斯搜集和整理了当时听到的和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手抄本,用希腊文编写成《伊索寓言》,共有一百五十则寓言。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的最初版本。
1453年,意大利著名学者洛伦佐·维勒把《伊索寓言》翻译成拉丁文,此后欧洲不同国家出现了不同的译本,《伊索寓言》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19世纪,乔治·菲勒·汤森德的英译本《伊索寓言》问世。这是流传最广的一个英译本,有学者称这个版本为“权威英译本(the standard English edition)”或“汤森德本”。本书就是根据汤森德的英文本《伊索寓言》翻译而来的,共包括三百一十则寓言故事。
三、阿瑟·拉克姆与温塞斯劳斯·霍拉
《伊索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其间曾有无数位插画家为其绘制过插图。根据国外一家儿童文学网站的不完全统计,仅公版插图就达六十五种之多。本书的内文精选了其中两种公版插图。一种是温塞斯劳斯·霍拉(1607—1677)的整面蚀刻插图,这些蚀刻插图下方都标有图注。另一种是阿瑟·拉克姆(1867—1939)的钢笔画。
温塞斯劳斯·霍拉出生于波西米亚王国的都城布拉格,后来移居英国伦敦生活和作画,是17世纪著名的蚀刻画家,还曾为中国清朝皇帝康熙制作过蚀刻画。温塞斯劳斯·霍拉为《伊索寓言》制作过五十六幅蚀刻插图,我们精选了其中十八幅插入书中。
至于说到阿瑟·拉克姆,他可是英国插画黄金时代最著名的插画家之一。所谓英国插画的黄金时代,指的是1900年到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914年)的这段时间。在此期间,英国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插图作品以及顶级的插画家。阿瑟·拉克姆绘制插画的那些书籍,经常被制作成“精装限量版”出售。出版商们也纷纷找到这位插画大师,给当时流行于欧美的顶级图书绘制插图。其中,经拉克姆绘制插图的经典童书就包括《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格列佛游记》《柳林风声》《鹅妈妈讲故事》《肯辛顿花园的彼得·潘》《灰姑娘》和《睡美人》,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还绘制了《伊索寓言》的插图,包括十三幅整面彩色插图和八十二幅黑白钢笔画。在本书中,我们只选用了他的三十六幅黑白钢笔画。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的这些插图,是拉克姆先生艺术成熟期的作品,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及收藏价值。拉克姆还是一位风趣幽默的插画家,在《跳蚤和人》这幅插图(见内文114页)中,这位插画家画了他本人。
杨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