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龙学”比较研究(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篇 绪论:海峡两岸“龙学”的背景、思想与路径、方法

第一章 海峡两岸“龙学”的政治背景与指导思想

海峡两岸学者同祖同宗,作为统一的中华民族的成员,只是分别聚居在两岸不同的地域空间,其文化背景、心理素养与思维方式,都有许多共同之处;海峡两岸“龙学”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且都处于兴盛发达的显学状态,在发展历程上,又呈现出互动的发展态势。因此,由两岸学者共同开创的“龙学”事业,在研究的宗旨目的和思想内容方面,也必然有着很多相同相似之处。然而,1949年后,国民党当局退踞台湾,两岸中断来往与联系,长期处于对峙隔绝的状态。由于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分歧,加上各自的文化学术环境和现实经济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两岸“龙学”同中有异,除了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规律外,在不同的政治背景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的学术指导思想。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力挑战之际,逐渐产生一股强烈的危机感,并且体认到中国现代化之迫切需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两句口号,代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所理解的‘现代化’之基本内涵。自此而后,中国知识界逐渐形成三大思想主流鼎足而立的局面,这三大主流是共产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1]

共产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三大思想主流鼎足而立,这就是20世纪下半叶海峡两岸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的政治思想背景。具体而言,大陆的一切文化学术活动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而台湾的文化学术活动则受保守主义或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