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红色经典(共8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西风酷烈铸铁军
——为《西风烈》作序

刘双全

2012年的盛夏,正是吐鲁番的葡萄挂满藤架的时节,我见到山东德州老家的几位不速之客,带队的是时任中共德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市委政研室主任的陈璞平同志,一番交谈之后,方知他们是为了采访当年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战史而来。60多年过去了,很多年轻人几乎已经无从知晓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甚至连我自己的脑海中也都渐渐模糊了渐行远去的硝烟战火。几个年轻人却一路迢迢,沿着渤海军区教导旅的足迹来到天山脚下,这使我的内心一阵阵激动,残酷的战争场景再次浮现眼前,尘封已久的记忆犹如开闸的洪水涌上心头。

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是解放战争初期由山东渤海老区翻身农民整建制组建的一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唯一一支从祖国陆地版图的东头打到西头的铁军。全旅2/3兵源来自山东德州,半数以上是我老家宁津县人。我那时年仅18岁,又是独生子,按政策可以不去当兵,但因为在村里担任民兵队长,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带领村里11个基干民兵参加了队伍。1947年10月,教导旅奉命由德州开拔西进,先是改编成西北野战军王震将军所属的第2纵队独立第6旅,后又改编为第1野战军第2军步兵第6师。陈毅司令员在部队交接仪式上对我们说:“山东自古出好汉,你们渤海军区教导旅就是当今天下的山东好汉。从今天起,我把你们交给王震将军,由他率领你们到西北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从此以后,这支由鲁西北翻身农民为主组成的新军在王震将军的指挥下,兵出渤海湾,浴血大西北,铁流滚滚,历尽艰辛,于1949年底西出嘉峪关,跨越死亡沙漠,翻越祁连雪山,抵达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后来,这支部队根据党中央的需要,又整建制转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2师,投入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之中,为保卫新疆、建设新疆、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年我们这些从鲁西北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儿子,抱着“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胜利果实”、“打完老蒋就回家”的朴素念头踏上了西征之旅。谁也不曾想到,回家的路却是那样的遥远和漫长。半数战友马革裹尸,血洒疆场;半数战友西出阳关,屯垦戍边,“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工作繁忙等原因,许多幸存下来的老人这一辈子就再也没有回过山东老家,更不用讲为父母养老送终,在心头上留下了无数难以弥补的遗憾和乡愁。

夕阳如血,沧海桑田。一个甲子已过,世间换了天地,新疆变了模样。我们这一代老兵经历了太多的惨烈与悲壮、太多的豪情与凄凉、太多的无奈与彷徨,因此对昔日血洒疆场的战友倍加怀念,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倍加珍惜,对未来国家的繁荣富强倍加自信。战争幸存下来的山东老兵本来就不多,目前健在的更是年事已高、少之又少,看到家乡人仍然惦记着我们,仍在追溯这段曾记载着我们光荣与梦想的历史,真是非常感动。

那一年,正是为了抢救挖掘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这段几乎被淹没的历史,璞平同志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奔波于天山南北,做了大量考证工作,采访了众多幸存的老战士,出版了讴歌渤海军区教导旅光辉事迹的著作《兵出渤海湾》,在党史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时隔两年,他又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部气势磅礴、悲壮激昂的长篇军事纪实文学《西风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山东老区子弟兵当年西征戍边的残酷和艰辛以及崇德、重义、坚韧、质朴的鲁北情怀。正是有了璞平同志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鲁北大地走出的这支劲旅,我的家乡宁津县也已开始筹建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纪念馆。因此,我们这些幸存的老兵要感激璞平同志这份执着、这份对历史的尊重、这份对先烈的敬仰。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曾专程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度赞扬了兵团60多年来在屯垦戍边、建设边疆、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发挥的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作用,这里面无疑也包含了对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老战士西出阳关、终生戍边的肯定。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也是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组建70周年,相信《西风烈》的出版能够再现当年齐鲁儿女为解放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粉碎“疆独”势力阴谋、维护祖国统一和稳定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唤起当代人对那段激情岁月的回忆和思考,从而感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更多的后人还记得我们这些“忠孝不能两全”的齐鲁游子。

史料整理和挖掘如同大海行舟,既枯燥又孤独,没有淡泊名利的心态和超乎常人的坚韧难以到达彼岸。璞平同志现在已是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繁忙工作之余,仍铁肩担道义,笔耕不辍,令人钦佩。我与他一见如故,心灵相通。衷心期望他不忘初心,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弘扬革命传统,讴歌时代楷模,以达到传承历史、教育后人、告慰先烈之目的。

(作者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司令员,山东德州宁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