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自造
福特流水线在创造出惊人生产力的同时,也遭受了各方的质疑。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电影大师查理·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塑造的流水线工人形象。这部划时代的电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流水线被描绘成资本家压榨工人的帮凶。
理论上,按照福特对流水线的设计,每家采用流水线的企业老总,都会患上“脸盲症”(face blind)[1],也就是不需要在意工人到底姓甚名谁,甚至不需要关心工人任何与人有关的差异化特征。他们只需要关心这名工人到底是穿蓝领衣服还是白领衣服——穿蓝领衣服的是流水线上的工人,穿白领衣服的是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的管理人员。这就是“蓝领”和“白领”的由来。在这些资本家眼里,雇用一名工人的真实意图是获得操作某道工序的手,所以工人等同于人手。之所以必须雇用这个人,是因为这双手恰好长在这个人身上,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那只可以操作工序的手。产生这种偏见的底层原因在于,任何一名工人都无法撼动整条生产线,而工人和工人之间又无法在流水线上直接协作,所以只能沦为流水线的提线木偶,有形无脑。
既然一个人撼动不了整个生产过程,那么一群人可不可以呢?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我们需要等到互联网的普及才可以做到。
当年拥有10万人的福特工厂是人类在那个时候最大也是最壮观的生产协作平台。但放到互联网时代的现在,10万人的协作规模就是小巫见大巫了。随便一个互联网平台,在人数规模上都远远超过了10万。互联网给了全世界的人们以最方便最自由的协作平台,动动手指头就能让全世界的信息自由流动。
2008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瓦尔汉市(Wareham)的工业园区里新诞生了一个线上社群,取名叫Local Motors,直译过来就是“本地汽车”的意思(以下简称“LM”)。起初,这个线上社群与一般的互联网社群没有什么区别。通常来讲,互联网天生就是社群化的,从早期的聊天室到后来的网络论坛(BBS)再到博客、微博、微信等,社群是互联网一路发展的一条主线。大致上,互联网社群分为兴趣型社群和关系型社群这两种,前者的成员因共同的兴趣而连接,后者则是因为相互认识而互动。例如,百度贴吧、车友会这样的,就是典型的兴趣型社群,而QQ和微信这样的则属于关系型社群。兴趣型社群聚集的用户同质,所以很容易找到变现场景,但通常用户黏性不高;关系型社群虽然黏性高,但变现能力一般较差。这就有了兴趣型社群关系化、关系型社群兴趣化这两个发展趋势。
LM是典型的兴趣型社群,吸引的用户都是那些对汽车改装和设计感兴趣的人,通常都是汽车的发烧友。整个社群的运营团队不过十来人,但LM的创始人约翰·罗杰斯(John B.Rogers)却号称要颠覆整个汽车制造业,引领下一代汽车的设计和生产。这听起来真是不可思议,一支十多个人的团队,竟然要颠覆已经有百年历史的汽车业?怎么可能?
让我们来看看LM的做法。前已述及,LM是个为汽车发烧友服务的兴趣型社群。为了激发会员的参与热情,兴趣型社群通常会举办各种活动以增加黏性,例如车友会举办的自驾游等。LM也不例外,这个社群的标志性活动是每月一次的汽车设计大奖赛,允许会员提交各自设计的原创作品或者创意提案,之后会员作品会被展示在社群空间,供所有会员投票打分,汇总结果评出月度最佳设计。这没什么好稀奇的,就是一项普通的线上创意作品评选活动。
2008年,加州一所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30岁的韩裔美国人金桑洪(Sngho Kim)在LM社群上传了自己设计的汽车草图。这是一款具有强大越野性能的跑车——Rally Fighter(拉力战神)。这个设计草案很快在论坛每月举行的汽车设计比赛中胜出,金桑洪获得了10000美元的奖金。本来这样的评选活动每个月都有,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而,金桑洪的这款设计草图引起了整个社群前所未有的关注,社群会员除了投票表达支持,很多人还希望能够真正开上这款拉力战神,认为这款车值得量产。
这个时候,LM的创始人约翰·罗杰斯与金桑洪进行了沟通,希望后者可以充分与社群会员共享设计图纸,并且允许LM的设计团队和社群会员参与这款车的设计完善与优化工作。已经获得大奖和奖金的金桑洪一口答应,自己的设计作品有了可以面世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就这样,拉力战神汽车瞬间变成了社群会员们关注的重点。这一次,大家不仅仅是评头论足,而是挽起袖子参与进来,共同动手优化这款汽车的每一个部分。LM社群以拉力战神为中心迅速裂变成了无数个工作小组,有的小组负责前灯的设计,有的负责内饰,不一而足。每个小组将优化后的结果提交到社群,供会员们进一步评头论足,若有不合理之处,要么原来的小组继续优化,要么被别的更有创意的小组接管。总而言之,金桑洪在给出拉力战神的设计理念和框架之后,汽车每个具体部分和零部件的设计都是在社群会员们的开源协作下完成的。最终,来自100多个国家的35000多名汽车设计和改装者共同参与了拉力战神的设计和调试工作。
让客户参与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好处是,可以提前锁定客户的购买意向。那些真正深度参与拉力战神的设计过程的人,心里是非常渴望这款车能够真正被生产出来的。在确认有超过500人愿意掏钱购买拉力战神之后,LM决定真正量产这款汽车,并在亚利桑那州设立了第一座微型工厂(micro factory)。2010年12月,LM公布了拉力战神即将量产的消息,想要拥有这款汽车的人需要在网站上完成注册,支付1000美元定金后获得一个顺序码,顺序排到后再支付5000美元用于确定制造日期。待到临近制造日期的时候,网站会以邮件的形式通知客户,提前预留两周时间,亲自前往LM在某个指定位置的微型工厂,自己去把汽车组装起来!
什么?自己组装汽车?!是的,LM只提供标准化的零部件和工作场所(微型工厂),整个组装汽车的过程是由客户自己在微型工厂里花费两周左右的时间完成的。那不会组装怎么办?没关系,社群里有很多之前已经完成组装的会员分享的“组装攻略”,你可以照着学。而且,现场会提供教练和培训服务,教你各种工具的用法,但组装过程必须客户自己动手完成。差不多客户用一周时间接受教练的培训并熟悉所有流程,另外一周密集工作完成汽车组装。而且,微型工厂全程提供高清专业的录像服务,记录整个过程,客户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共享自己的“组装之旅”。
把汽车组装好了之后,客户自己把车开走,开走之后自己负责保养,出了故障自己负责维修。那要是不会保养汽车怎么办?没关系,很多会员都在社群里分享过汽车保养的经验,你可以照着学习。那出了故障不会维修怎么办?没关系,你出的故障很多人都发生过,你可以看看人家是怎么修好的。问题是,我的这个汽车故障别人没出现过怎么办?那你自己想个办法修好,然后在社群共享你的经验,便于别人照着你学。那我这个故障别人没发生过但我自己也不会维修怎么办?没关系,你可以把故障描述清楚,在社群里寻求帮助,可能会有几万人一起帮你想办法。一句话,你的汽车你做主!
LM发动的开源造车理念,将汽车的主导权重新还给了最终用户,让用户不但购买产品,还购买生产产品的整个过程。过去的工业化生产采用的是生产与消费相互分离的做法,工厂只管生产,用户只管消费。由此,对生产效率的追求,让亨利·福特借助流水线把工人们的劳动力编织进了工序算法当中。而LM主张的是社群“自造”,让生产和消费合二为一,再依托互联网平台将用户的创造力编织进了“共创算法”之中。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全都实现了“自动化”,前者让工人自动劳动,后者让会员自动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