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3 研究似探险,拓展边界

如果你认为研究跟学习是完全一样的行为活动,或至少是非常相似的,那我首先要为你明确,研究跟学习没有任何相似性,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活动。你如果把它们两个混淆了,那我判断你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却可能已经几乎没有研究能力了。

人类天生具有研究能力,只不过会退化。新生儿对什么都感到好奇,能满地爬的时候,即便在家中的安全环境里,对他们来讲,也像是探险。他们在拓展边界,其实就是在研究这个世界。

注意,婴儿满地爬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在学习。反而在听父母讲话时,他们在偷偷学习语言。如果这个对比还不能让你认清学习与研究是完全不一样的行为活动,我会说,小孩子学习的时候是在学习,玩儿的时候是在研究!

我们研究能力退化的原因,正是被学习能力抢占了。学习更安全,至少我们的家长认为,安全更重要。

3.3.1 研究的特性

研究能力是一种主动的探寻能力,即主动创造意义,而不是单纯地吸收信息(actively making meaning, rather than just absorbing information)。在学习的时候为了“向好”而主动进入的创造性探寻,这种创造性只对你自身具有意义,而没有普世意义。研究不是单纯地吸收信息,研究和学习的根本区别在于,学习核心的部分是重复练习,而研究不是练习,更没有重复,只有不断地获得(对你自身而言的)新东西。

所以研究具有艺术性。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某个单一(与“跨界”对应)方面的技能,比如钢琴演奏或打高尔夫球,他毫无疑问是有学习能力的,因为那是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达成的。而研究能力如何体现呢?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一个人在钢琴演奏或打高尔夫球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从“上手”直抵“上”手,那这个人是有研究能力的,要不然他达不到那么高的水准;第二种,即便达不到极高的水准,一个人能在多个(与上文的“单一”对应)技能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也是有研究能力的,因为要达成“上手”的多样性,主动地以探寻能力创造意义似乎是必不可少的。

通常所说的“研究能力”,在概念上会被限定在“科研能力”这个相对狭窄的范围内,也就是对于科学的研究能力,被探讨的领域可能会是机械制造、电力设备、生化实验、医药研究和人工智能这些东西。但本书谈及的“研究能力”指的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上手”能力,是那些人人都应该掌握的研究能力。

你会发现,我的研究能力不是偏向科学,而是偏向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事情做得好一点,同时抱持创新的诉求。能先把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研究得相对透彻一点,对你来讲可能更加有效和实用。当然,我们最终也会谈到学术论文的写作,因为这是对研究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做研究的基本功。如果你想要把你“上手”课题的研究结论成果化,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对你自己和对别人都绝对会有很大价值。

3.3.2 研究能力的必要性

就算不做通才,不去跨界,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要求每个人都得有一技之长。没有研究能力,你也许只有一技;有了研究能力,你才能有一技之长。

可是就算有了一技之长,你能为自己担保一生都不跳出熟悉的领域吗?很多人一旦跳出自己熟悉的领域,顿时就会产生一种恐慌,觉得完全进入不了一个新的领域。就连换个工作,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对他们来讲都是极为困难的。研究能力,可以更好地帮我们适应环境的转换。

论及根本,在很多情境之下,尤其在资本市场里,“求新”都要比“向好”具有更大的价值。你可以设想一下,作为创业者,你跟潜在投资人说,我这个东西现在市场上虽然到处都是,但是我能做得“比它们都好”,你可以试试投资人会不会投你。

你可以再设想一下,你跟潜在投资人说,我这个东西现在谁都没有,我做出了一个“全新”的东西,投资人一定会投你。即便有人觉得这东西不靠谱,投资人也会投你,只为一个“新”字。而这种对于“新”的捕获能力,不是靠学习,而是靠研究得来的。“学”来的东西,很难是“新”的。

重提一次,就算你只将自己限定在单一领域内,不具备研究能力,你的专业水准也会差强人意。研究这个行为的驱动力,来自一部分人的希望,希望什么?希望更好。一个对任何事物都没有要求、得过且过的人,是绝对不会去研究什么的。

研究是一门艺术,追求透过表面的现象,去寻求底层的结构关系。所以相比较而言,研究具有更强的“结构主义”倾向,是非“自然”的,同时也更偏向于“上”手。

一个人有了比较强的研究能力,才是真正的自立,要不然,你还是一个处处都需要依赖别人,时时都要寻求帮助的人。我们经常会向他人请教,这不就是想要向他人学习嘛,可是我们也会经常被人回复一句“你先自己研究研究”。我希望借此能够使你更强烈地体会到学习与研究的差异。

我经常被人问到那些诸如“怎么学好英语”“怎么学好吉他”“怎么带好孩子”之类不够具体的问题,就是因为提问者的研究能力太差了。这并不一定总是人的惰性造成的。

一个人当然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把一个东西研究到博士毕业水平,之后遇到具体的问题,当然可以请教高手,但不是在一开始就问“怎么学好英语”“怎么学好吉他”,或“怎么带好孩子”。

我学好英语了,也精通吉他了,孩子带得也很不错,但是我从来没向别人问过“怎么学好英语”“怎么学好吉他”或“怎么带好孩子”这些问题。这是典型的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就等着别人给你讲。况且,就算别人告诉我们一些“心得”,这其中还存在着风险,自己不具备研究能力,听而信之,小心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