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欲改“文病”先改“心病”
讲到文稿修改,人人都有难念的“经”,篇篇都有难过的“坎”。因此,搞好修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证。某些文稿之所以质量较差,即使经过修改也没有大的改观,一定程度上都跟起草者心理素质上的欠缺有关。主要表现有以下方面:
一是不愿改,存在厌烦心理。以为机关文稿无非是“奉命”作文,把领导意图表达清楚了,文字上基本过得去就行,不愿意下功夫做“细”活。尤其在稿子被要求再次、多次修改时,有的同志不仅不认真按要求再改,还满腹牢骚,说一些“坐着的不知站着的腰疼”“领导你说这里不行那里不行那你来改改看”之类的气话。这种心理在某些被称为“老油条”的同志身上表现较为明显,他们在文秘岗位时间较长,有一定写作功底,见识的事情较多,自我感觉也还不错,所以往往满足于“差不多”,只求“过得去”就行。
二是不会改,存在畏难心理。有些同志由于历练不够或者功底不牢,虽然主观上想把稿子改好,但看不出毛病在哪儿,不知道该怎么改,叫作“老虎咬蓑衣——无法下牙”。不改吧,对领导不好交代;改吧,生怕乱改一气,越改越糟;有时改了,但改得不成功,受到领导批评,那更是缩手缩脚、怕这怕那、顾虑重重,当然更加改不好稿子了。其实,任何人都有一个不断适应、熟悉的过程,勤于磨练,不懂就问,就会不断有所进步,同时要打破爱面子思想,增强对于改稿失败的心里耐受力。
三是指望别人改,存在依赖心理。有的同志怕苦怕累求安逸,初稿写完就算完事交差,认为反正有领导层层审查把关,我何必自讨苦吃?或者认为稿子写得好不好反正是你们领导说了算,你们说行,不行也行,你们说不行,行也不行,要改你们去改吧!而有的负责核稿把关的同志也是这么想,只是装模作样地改动个别词句或标点符号,然后签给上一级的领导“审示”;而有的上一级领导还是这样想,连笔都懒得动,甚至连看都不看,在自己名字上画个圈又呈给最上一级的领导“审示”;最上一级的领导怎么办了呢?认真一点的会仔细看,看得不满意就退回去改,脾气不好的还会发火骂人,马虎一点的就会以为经过了几级把关,应该没问题了,大笔一挥就签上“同意”二字。为什么有些文稿印发下去了又收回重印,或者发勘误表?就是由这种层层依赖、把关不严的态度所造成的。这就是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只是文字上的一般差错、纰漏,倒还好说,万一出现政治上、原则上的问题呢?麻烦就大了。
四是应付式地改,存在侥幸过关心理。有些同志虽然对稿子做了修改,但改得不认真、不仔细,马虎了事,以至于病句、错别字、废话比比皆是。有些同志偷懒图省事,只是在段落、标题、语句等方面做些改造处理,对实质性的问题、深层次的东西不愿做深入思考和认真修改。有些同志在遇到难题觉得无法修改下去时,就去网上、书本上、文件报刊上搬“救兵”,原封不动、大段大段地搞“拿来主义”,以致稿子看上去改得完美无缺了,实则满篇空话套话,缺乏实用价值。更有甚者,当稿子被要求多次修改时,有的同志玩起“小聪明”,明明只字未动,还欺骗领导说已经修改过了,或故意拖延时间,待稿子要用时才交上去。这种态度更是应该坚决反对和克服的。不客气地说,上述种种应付式态度,在不少文秘人员身上都存在,这也正是某些文稿质量低劣的重要原因。
五是不乐意被别人改,存在骄满心理。公文“姓”公,稿子被领导改、被高手改、按各方意见改,是一种正常现象。作为起草者,尽管开始会觉得有点不舒服、不适应,甚至觉得没面子,但久而久之也应适应和习惯。但有的同志不是这样,一方面他的功底的确比较扎实、写作水平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其自尊心、虚荣心又较强,所以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好,别人改了他就不高兴,甚至和人家争辩。有的对领导改的不敢多说什么,对同事改的就不服气,还反过来指责对方写的稿子这个不是那个不是,搞起“文人相轻”那套东西。要知道,“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哪怕写作水平再高,也不可能事事考虑周全、篇篇无懈可击,更何况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谦虚一点、低调一点,于公于己都是必要的、有益的。
以上种种,都是文稿修改中需要克服和防止的“心病”。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通过增强责任心、事业心来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既然吃了这碗饭、担了这份责,就要忠诚、敬业、奉献,不畏艰难、不怕失败、不厌其烦、不厌其细、不厌其累,以强大的心理定力对待每一次修改,把每一篇稿子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