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包括智能化与网联化两个技术层面,因此可以按照智能化与网联化两个层面分级。在智能化层面,国际机动车工程师协会(SAE International)、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中国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标委)等组织已经发布了智能化分级方案。智能化等级定义如表1-1所示。
表1-1 智能化等级定义

续表

在网联化层面,按照网联通信内容的区别及对车辆驾驶自动化功能支持的不同程度分为网联辅助信息交互、网联协同感知、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3个等级,如表1-2所示。
表1-2 网联化等级定义

智能网联汽车涉及整车零部件、信息通信、智能交通、地图定位等多领域技术,形成“三横两纵”技术架构,如图1-3所示。“三横”是指智能网联汽车主要涉及的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和基础支撑关键技术,“两纵”是指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车载平台和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指除车载平台以外,能够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全部外部环境条件,如交通设施、通信网络、云控平台、定位基站等。这些基础设施将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和软件化方向发展。

图1-3 智能网联汽车“三横两纵”技术架构
近年来,众多整车制造、信息通信企业都在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的投入,各国政府纷纷加快不同自动驾驶等级车辆示范推广与商业应用。技术的快速迭代使得新技术与新应用层出不穷。一方面,围绕单车智能,多种高精度、新型传感器取得突破,复杂环境感知精度提高,适用范围拓大,性价比提升,横纵向控制执行技术同步发展;另一方面,围绕车路协同应用的C-V2X技术、云控交互技术及路侧端关键技术的商业化加快,网联化和智能化融合式发展路径得到国内外产业界的广泛认同。此外,整车制造商开始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高精度地图与全工况定位技术、信息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等领域不断扩大集成应用。
伴随上述诸多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的发展,对以车辆为载体的电子电气架构、计算平台、智能终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在进一步研判技术演进路径和商业应用时间的同时,将技术体系架构在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基础支撑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层级与第三层级子领域技术分解研究,如表1-3所示。
表1-3 智能网联汽车“三横”体系

续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