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发展建议
一、注重智能制造全产业链条同步发展
智能制造是贯穿制造活动各个环节的庞大体系,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需要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等要素集成应用。当前,中国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不均,前期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对于其他产业推进力度较大,因此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但工业软件、关键基础零部件、关键工艺等领域仍然落后于部分发达国家。建议各级政府着力推进智能制造全链条全要素发展,大力支持工业软件、关键基础零部件等弱势环节研发,加快完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智能制造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中国智能制造体系筑基固本。
二、加快提升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中国制造业中小企业仍然面临智能化转型意识不足、资源匮乏等问题。加强示范引领、资源注入,是加速提升中国制造业中小企业智能制造程度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应将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打造成智能制造应用试点示范,围绕生产、管理、产品、服务等环节打造智能场景、智能车间或智能工厂,为中小企业提供可学习借鉴的案例。另一方面,应支持解决方案供应商针对中小企业共性需求搭建资源和能力共享平台,以形成轻量级、低成本、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使中小企业通过观摩学习、使用体验等形式,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三、夯实智能制造基础工艺和基础领域
长期以来,中国相对于基础科学研究更加重视应用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促成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由于基础科学研究水平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造成中国在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领域较为薄弱,与世界强国具有较大差距。例如,在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领域,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在技术水平和市场认知方面还有差距。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必须加快补齐工业基础短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提升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人才吸引力
长期以来,制造业利润薄、工作环境差等印象在大众心中根深蒂固,导致制造业与服务业相比,在“抢人大战”中不具备优势,造成智能制造高端人才流入互联网行业、技术工人流向技能要求低的服务业。为解决这一问题,本书提供三条建议:一是制造业企业要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在企业中的骨干作用,打通技术人才的晋升通道,为技术人才提供更多机会;二是通过智能制造优化工作环境、缩短工作时间、提高薪酬待遇,让技术工人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与尊重;三是借助媒体宣传、校企联动参观等渠道,让社会了解智能制造下的制造业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均有提升,引导高端人才和技术工人流入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