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
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催生出有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辟数字经济广阔空间具有关键作用。
软件加速向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渗透、深度融合,“软件定义”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特征和新标志。一方面,软件驱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群体突破、交叉融合、迭代创新,对全球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竞争格局等的影响更为凸显。另一方面,“软件定义”扩展了传统产品服务的功能,变革了价值创造模式,打破了原有生产组织方式,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持续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对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的赋能、赋值、赋智作用不断显现。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将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能力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例如,软件已经成为制造业巨头业务转型的重点方向。制造企业已不满足于购买软件产品解决信息化建设问题,而是积极构建基于网络(平台)的服务体系,并培育专业软件公司,形成自己的软件产品体系。从软件代码量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超越微软;西门子成为欧洲第二大软件企业;罗克韦尔公司60%的人员是软件研发人员;通用电气(GE)等工业巨头已宣布将转型为软件公司。软件通过“赋能、赋值、赋智”,推动硬件“功能最大化、价值最大化、智能最大化”。通过给予不同的软件或应用,手机、汽车、飞机能够被赋予不同的功能、价值并具备智能特征。特斯拉Model S系列车型全车软件代码超过4亿行,软件成本占到整车成本的40%以上。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驱动IT采购需求加速释放,推动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可简称软件业或软件产业)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全球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IT支出约为4.2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5%,其中,企业软件支出约为0.6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4%,IT服务支出约为1.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7%。Gartner预测,2022年全球IT支出将达到约4.46万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5.2%。
与此同时,以软件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纷纷加强战略布局、出台鼓励政策、打造竞争优势,软件与硬件、内容与终端、产品与服务的一体化整合速度进一步加快。展望2022年,全球软件领域的技术、产品、模式创新仍将持续加快,在带动全球经济复苏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软件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等内容,指导未来五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规划》采用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相结合的方式,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出“四新”发展目标。一是产业基础实现新提升。基础组件供给取得突破,标准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制定125项重点领域的国家标准。二是产业链达到新水平。产业链短板弱项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工业App突破100万个。三是生态培育获得新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建设2或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高水平建成20家中国软件名园。四是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规划》设置了“585”任务措施,即5项主要任务、8个专项行动、5项保障措施。其中,围绕软件产业链、产业基础、创新能力、需求牵引、产业生态部署5项主要任务。一是推动软件产业链升级。围绕软件产业链,加速“补短板、锻长板、优服务”,提升软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二是提升产业基础保障水平。重点夯实共性技术、基础资源库、基础组件等产业发展基础,强化质量标准、价值评估、知识产权等基础保障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三是强化产业创新发展能力。重点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做强做大创新载体,充分释放“软件定义”创新活力,加速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构建协同联动、自主可控的产业创新体系。四是激发数字化发展新需求。鼓励重点领域率先开展关键产品应用试点,推动软件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化发展,推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发展。五是完善协同共享产业生态。重点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繁荣开源生态,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形成多元、开放、共赢、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为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实施,《规划》设置了关键基础软件补短板、新兴平台软件锻长板、信息技术服务应用示范、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软件定义”创新应用培育、工业技术软件化推广、开源生态培育和软件产业高水平集聚8个专项行动,以及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强化安全服务保障、深化国际开放合作5项保障措施。
在《规划》的指引下,2021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1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50万亿元,同比增长17.7%,利润总额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软件产品收入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25.7%;信息技术服务收入6.03万亿元,同比增长20.0%,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3.5%;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0.18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0.84万亿元,同比增长19.0%。
从数据角度来看,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方面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发展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软件产业还面临着基础薄弱、产业生态不完善、国际竞争力不足等诸多挑战。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中,需要充分认识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软件产业创新活力,坚持补短板、锻长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关键软件供给能力,加快繁荣开源生态,着力打造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为安全的产业生态,充分释放软件对各行业的放大、倍增和叠加效应,有效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持续培育数字化发展新动能。
三
为全面掌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动态,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和重点,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组织编撰了《2021—2022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蓝皮书》。本书在总结全球及中国软件产业整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从行业发展、重点区域、特色园区、企业情况、政策环境、热点事件等多个维度,对2021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进行剖析,并对2022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全书分为综合篇、行业篇、区域篇、园区篇、企业篇、政策篇、热点篇和展望篇8个部分。
综合篇:对2021年全球软件产业发展情况和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阐述。
行业篇:分别选取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嵌入式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开源软件进行专题分析,对各行业领域2021年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回顾,并从结构、市场、技术等角度总结发展特点。
区域篇:对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各区域软件产业整体发展情况和发展特点。
园区篇:选取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四川成都天府软件园、江苏南京软件谷、福建福州软件园、山东济南齐鲁软件园等代表性软件园区进行专题研究,总结分析各个园区的概况和发展情况。
企业篇:分别选取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嵌入式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开源软件行业细分领域的代表性骨干企业,分析其发展情况和发展策略。
政策篇:对2021年中国软件产业政策环境进行分析,对《“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点政策进行解析。
热点篇:总结论述2021年软件产业的热点事件,分别选取“我国工业软件发展迎来政策窗口期”“华为相继发布HarmonyOS 2、欧拉并实现二者内核技术共享”等热点问题进行事件回顾和分析。
展望篇:在对主要研究机构预测性观点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展望2022年我国软件产业整体发展趋势、重点行业发展趋势。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注重研究国内外软件产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持续发挥对政府机关的支撑作用,着力提升对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园区(基地)、软件人才、区域软件产业发展等的服务能力。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为进一步挖掘软件应用价值,为发挥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作用,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