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西征秦州
卫长安对杨禹可谓是印象深刻,能在他刀下全身而退,反而让他受伤的,除了杨禹恐怕别无他人了,至少卫长安没遇到过。
最终他还是跟杨禹走到了一边,沉声道:“咱们之间有什么好说的?”
“当初是你来杀我,不会反记我的仇吧?呵呵,实不相瞒,我让人查过你的底细,你要报恩的人死了,而且死得不明不白,这是怎么回事你应该比我清楚,在北魏你被举国通缉,今日你来应募,足以说明你混得不咋样,但雄心未已,我呢,招募这支新军,是准备去收复秦州的,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若能放下往日纠葛,那么,欢迎加入。”
“你就不怕我对你不利?”
“你能问出这句话,我就真的放心了。”
第三天,杨禹迁太尉参军、屯骑校尉。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刘裕乃以宁寿之作为杨禹的副手,两人一起率两千人马自长安誓师,向秦州进发。
这次刘裕在武器粮草方面倒是很大方,他也很想看看侄女最为推崇的人到底是驴是马。
只是包括刘裕在内,都不太看好这支刚刚拉起来、没有经过一天训练的人马,他们甚至不愿将这支乌合之众称为军队。
与之相反的是,这两千人马自我感觉却是很良好,士气很高,经过杨禹一番鼓动,人人怀着封侯的梦想,跃跃欲试的踏上了西征之路。
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脑子清醒的,比如卫长安,他可是曾经跟随拓跋珪征战过的人,另外三个营长赵晟、李信、郭曜曾经也都是带兵打过仗的人。
还没出长安城,卫长安就提醒杨禹道:“杨参军,眼下这两千人马虽士气高昂,但未经训练,这样的军队只能打顺风仗,若是遇上强敌,只怕会一触而溃。即便是眼下这点士气,也不见得能保持多久,或许只需两日,他们感受到了行军的艰苦,热血就会冷下来,若不能给他们更大的希望,很快便会出现逃兵。”
“老卫,多谢提醒,不过你放心,咱们的人马只会越来越多。”杨禹气定神逸,似乎对这些一点也不担心,“这一路上,行军也就是训练,你和赵晟几人的任务就是尽力整顿队伍,严明纪律,让他们习惯听从指挥,培养各伍各什内部的默契,争取让他们行军时做到步伐一致。”
关中胡汉杂居,加上战争频繁,为了生存,百姓多尚武,杨禹挑选出来的这两千人马,有不少是当过兵的,即使没当过兵,弓马骑射也都不差,若单打独斗,一般老兵不一定比他们强,他们缺的是老兵之间的那种配合,以及对军令习惯性的服从,只要他们习惯了这些,这支人马战斗力就会迅速提升。
大军一出西城门,不出意外,刘义真姐弟俩已等在路边,杨禹跳下马上前真诚地说道:“多谢二位。”
刘义真眨眨眼睛,上前小声地揶揄道:“你要谢就谢我姐好了,我呀就没见她为谁的事这么上心过,嘿嘿。”
“桂阳县公,这话你可就诛心了哈,你姐对你的事就不上心吗?要不我等下问问她……”
“别别别,先生别为难我行吗?好歹我没功劳也有苦劳,那么多武器可是我一件件跟你去选的,对了,你得报答我,今天必须给我留首佳作。”
“你这倒霉孩子,还以为你让我留点别的呢,就这点追求?听好了,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从军行也是王昌龄的,不差吧?”
“好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说真的,听完这诗,我真想跟随先生西征.......”
“得了吧,你还是自己个在家先练练吧,就你这小膀臂小腿的,能走二里路吗?”
“先生,你别瞧不起人。”
“二公子,临别之前,禹有一言相赠,人是有宿命的,诗词歌赋你有空玩玩可以,千万不要过于沉迷,你的宿命就不是玩这个的,说实话,要不是此行过于凶险,我真想带你去历练历练,好了,言尽于此,以后凡事多听听你姐的意见。”
“我知道了。”
刘义真应了句,杨禹知道想改变他没那么容易,因此也没有多说,他走到刘青鸾面前,再次真诚道谢,刘青鸾可没他这么轻松,说实话,她对这两千人马同样不看好,然而千言万语,此时也只能化成三个字:“你保重。”
“放心吧,很快会有捷报传回的。”
“好,我等你的捷报。”
“你也保重,走了。”
杨禹的状态是如此轻松,刘青鸾知道,他是故意如此好让自己放心,越是这样,她心里越是不好受,只是天生的倔强让她绝不允许自己在此时把愁绪表露出来。
她点点头,一直微笑看着杨禹,直到他融入队列,再也看不见。
其实在融入队列后,杨禹忍不住回头看了看那衣裙飘飘的身影,因为没人比他清楚,这次应该是彼此最后一面了。
大军刚出城十里,为了做到杨禹关于行军时全军步调一致的要求,卫长安与赵晟、郭曜、李信几个营长一商量,决定行军时命人击鼓为点,让士兵跟着鼓点走。
这个方法有点像赛龙舟时击鼓为节拍的感觉,一经推行,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花了两天,士兵们的步伐便基本都能跟着鼓点了;
如此一来,军容军貌顿时为之一变,那整齐的步伐让这支人马看上去很有了一番气势,至少表面上很能唬人。
除了每天扎营后必须的操练外,杨禹也玩出了新的花样,针对这时代绝大多数士兵不识字的现象,杨禹让每个士兵在行军时背挂一块小木板,每天用木炭写上四个字,让士兵学习。
到晚上扎营时,哪一什的士兵但凡有一人不能把四个字默写出来,对不起,全什都要加量操练。
杨禹玩这个,本意倒不是想把这支队伍建成什么文明之师,纯粹是为了找点事给士兵做,不让他们有时间去瞎想。
这人啊,闲了就会瞎想,累了就会埋怨,杨禹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尽量控制他们的脑子。
但杨禹显然低估了这个时代人们对知识的崇拜和渴求,士兵们对此不但不排斥,甚至当成了自己的造化。
多数士兵学起来都非常认真,并且对杨禹存了一份感激之情,让杨禹在军中的威信一下子提高了许多,这倒是他事先没料到的。
有鉴于此,杨禹开始有意选择一些正能量的词语,对他们灌输忠诚、信义、团结协作、为国为民、同生共死之类的概念。
对于杨禹各种折腾,宁寿之皆是不加理会,比跟杨禹出使北魏时还低调,若非他不时在杨禹面前出现,杨禹几乎都忘了他的存在。
而从第三天开始,每天都会有新兵加入,少则三五十人,多则三五百,没个定数。
这是杨禹在长安时就向刘裕报备过的,鉴于他只带两千新兵西征,整体战力太差,就这么让他去收复秦州跟让他去送死差不多,刘裕也就允许他沿途再募些兵,并多给了他三千人的武器盔甲,反正武器盔甲刚缴获无数,刘裕也不心疼这点军械。
杨禹在出发前就让二哥杨义派人先行,在沿途继续宣传,招募丁勇。
在晋军攻入关中前,后秦一直处于内战不休的状态,比如年初姚恢还驱安定郡三万八千户为兵,纵火焚烧房屋,从北雍州直逼长安,当时姚泓只得让镇守潼关的姚绍带五万大军回京勤王,才把姚恢打败。
这些内乱造成了大量难民流离失所,现在晋军虽然打下了关中,但对地方上还谈不上治理,这倒便宜了杨禹,他这一路过来,光从难民中就招到了六七千壮丁,等到陈仓时,全军人数已超过一万。
因为每天有新兵加入,无形中等于是每天能给这支队伍增加新的希望,因此这一路行军虽苦,但整支队伍始终能保持很高的士气。对杨禹的这波操作,卫长安等人不禁暗暗佩服。
目前晋军所控制的范围,基本也就到陈仓为止,再往西就是陇山了。
陇山呈南北走向,最南端顺滑水河谷有一条小路西通秦州,但这条小路太过于险峻难走,一般人都不愿走这条小道,从陈仓顺陇山东麓往北走,到汧县再往西有条关陇大道,关陇大道上有座陇关,这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点。东至函谷关,西至陇关,二关之间称为关中。陇关以西至黄河为界这片区域被称为陇西或陇右。
而陇关便是关中与陇右之间的大门,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也是为何身为皇帝的姚泓已降,而姚艾还能守住秦州的原因。
杨禹率军过陈仓时,便接到云岭坞传来的消息,西秦秦州刺史王松寿正在攻打姚艾,姚艾不敌,已遣使向乞伏炽磐求和,愿为西秦藩属。
乞伏炽磐如何答复还不知道,但却另派左丞相乞伏昙达率两万大军赶来增援王松寿,据说乞伏昙达的大军已快到狄道了,等这支人马一到,估计姚艾撑不了多久。
听到这个消息,杨禹心中暗急,于是下令全军加速向陇关挺进。
刘裕夺取关中后,晋帝司马德宗下诏封刘裕为宋王,增封十郡,刘裕再次辞不受。
而原来流亡后秦的司马休之、司马文思、司马国、司马道赐、鲁轨、韩延之、刁雍、王慧龙,以及桓温的孙子桓道度、桓道子、族人桓谧、陈郡人袁式等,全都投奔了北魏。
后秦匈奴堡守将姚成都与他的弟弟姚和都,也献城投向北魏。
魏主拓跋嗣还下诏,民间百姓凡是救出姚氏子弟送至平城者,有重赏。
其中刁雍投奔北魏后,立即上表拓跋嗣请求到南部效力,拓跋嗣封刁雍为建义将军。
刁雍于是扯虎皮当大旗,南下黄河、济水间聚众骚扰徐、兖二州,驻守徐兖的晋军讨伐不克,刁雍进据固山,部众增至二万,对徐兖二州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另,广州刺史谢欣去世,东海人徐道期召集部众,攻克州城番禺。
这些消息传到长安,让刘裕颇为忧心。
而关中的态势也不容乐观,刘裕虽然遣使胡夏,企图与刘勃勃修好,但根据传回的情报,刘勃勃的大军正在悄然集结,刘勃勃本人也已南下安定(固原市),觊觎关中之心已昭然若揭。
为了巩固关中,刘裕又想起了杨禹迁都长安或洛阳的建议,他召集帐下文武,对大家说:“我有意徙驾长安,经营西北,这些天我反复思量,可先遗使西凉,与李歆夹击西秦、北凉,取陇右河西之后,再以河西、中关夹击胡夏,扫平河套,如此再对北魏形成夹击之势,尔等以为如何?”
这个想法一抛出,大殿中顿时一阵骚动,诸将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纷纷以各种理由劝阻,有的说长安眼下四面临敌,不宜作为都城;有的说吴越之兵,水土不服,暴师日久,将士思乡,请明公三思;有的说贸然迁都,举国震动,恐有人趁机作乱……
除了王镇恶保持沉默之外,其他将领没有一个人不反对的。这样的结果,刘裕虽有心理准备,还是不禁暗暗叹息,看来想以吴越之兵经略西北,确实很难。
经过这次试探,刘裕已经知道目前想迁都长安经略西北是不可能的了。但关中这块宝地无论如何也不能就这么放弃。
于是,刘裕开始着手在关中招募新军,准备由王镇恶训练,作为将来防守关中的主力。
之前让杨禹在长安募兵,就是一次试探,结果应募者甚众,已说明关中百姓还是心向朝廷的,只要让王镇恶加紧把新军训练出来,应该还是能守住关中的。
等再过几年,根基扎牢了,人心稳固了,再以关中经略西北。
吴越之兵不能用于经略西北,同理,用谢晦这些人治理关中也是不妥的,这些人对关中已缺乏认同,更缺乏进取之心,用他们治理关中的话,很难得到关中百姓的认同。
刘裕心中已匡定了两个人选,龙骧将军王镇恶与咨议参军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