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南北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0章 灭后秦

自凌天绝一伙袭营过后,两千人马一路急行,再没出什么大的事端,终于如期赶到了武关。

杨禹本以为到武关后会有一场恶战,毕竟这是关中四塞之一,易守难攻,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结果情况大出杨禹意料之外,关城之上已经变成了晋军的旗帜,这也就是说振武将军沈田子和建威将军傅弘之竟然突破了武关,一路向关中杀过去了。

这确实不可思议,武关这么重要的险关,竟然被沈田子一千人马轻松攻破了,光这一点便足以说明,羌秦真的不行了,不亡已是天理难容。

有了这样的好消息,军中士气大振,于是两千人马一鼓作气追上去,前边侦骑不断传回消息,羌秦上洛太守听说武关被攻破后匆匆弃城而逃,附近州县闻风而降,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让大家恨不得腋生双翼飞上去,胜利的果实太诱人了。

大伙紧赶慢赶,终于在快出秦岭山脉时赶上了沈田子所率领的一千人马。

沈田子三十来岁,吴兴郡武康县人,身材不是很高大,但看上去很精悍。他新逢大胜,正意气风发,见太尉派来两千人马增援,更加高兴,第二天便下令众将士直奔蓝田杀去。

在大军到达蓝田县南部的青泥时,探马回报,羌秦皇帝姚泓亲率十万大军,本打算去加强潼关的防御,得知武关被攻破后,便转往武关方向杀来,如今距青泥已不过五十里。

这一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大家的头上,军中将士多有疑虑,毕竟三千对十万,这兵力差距太大了。

众将纷纷建议暂时退兵,避其锋芒,就连建威将军傅弘之也持此意见。

而主将沈田子心气儿正盛,不肯退却,坚持要大家迎上去与姚泓大干一场。

傅弘之对此很担心,劝沈田子道:“沈将军,我们只有三千人马,敌我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实不宜与之硬碰,何况这次姚泓显然是倾巢而出,咱们不如暂时退守险关,只要能把姚泓拖住,不让其增援潼关,也算是帮太尉他们的大忙了。”

他们率领的这支偏师本来就是疑兵,现在如果能以三千人马牵制住姚泓的十万大军,确实可算是大功一件了。

但沈田子却不这么想,他一千人马便能拿下险要的武关,成了杀入关中的第一人,自然不甘心再做疑兵,他拔出战刀,杀气腾腾地对众将说道:“我们千辛万苦前来,好不容易杀入武关,为甚来着?羌秦眼下已是摇摇欲坠,士气低落,只要大家奋勇杀敌,建功封候就在今日。”

沈田子说得慷慨激昂,奈何多数将领仍是顾虑重重,毕竟敌我双方兵力相差太大,别说是十万大军,就算是砍十万头猪,也足以把三千人累死,虽然封侯拜将人人都想,但也得有命去授封才行啊。

沈田子欲怒,正想强行下令,一直没出声的杨禹说道:“羌秦的主力早就压在了潼关,加上北有赫连勃勃、西南有杨盛等虎视眈眈,羌秦处处要分兵防御,兵力早就捉襟见肘,如今姚泓虽号称十万大军,但实际上能有五万就不错了,而且这几万人马之中精锐必定不多,否则年初姚恢驱北雍州三万户百姓造反,姚泓便无须在紧要关头,让姚绍从潼关抽调大军回援长安了。”

杨禹说到这故意停顿了一下,但因为他说得有理有据,大家都忍不住齐刷刷地看着他,等待他的下文。

杨禹看效果不错,这才接着说道:“更重要的一点,诸位想过没有,我军这一路过来,敌人望风而降,靠的是什么?现在一旦退兵,我军士气必然受损,而敌人也必定认为我们怯弱,人性向来如此,一旦你露了怯,对方就再也不惧怕你了。而我军只有三千人马,如果敌人拼死抵抗,咱们凭良心说话,就这三千人马,恐怕连一座城池都难以攻下。”

有人想反驳杨禹,但张了嘴,又不好意思反驳他,因为道理确实如此,硬要驳斥,无异于胡搅蛮缠。

杨禹接着说道:“所以,只要大家这次还想建功立业,就不应该选择退避,姚泓生性懦弱,从未亲临战阵,继位之后面对糜烂的国势只会哭哭啼啼,常言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样的人,即便他真有十万大军,又何足惧哉。因此,我赞成沈将军的意见,战!”

沈田子见终于有人支持自己了,心里很高兴,他虽然一直没把杨禹看在眼里,此时还是赞道:“杨参军说得好,诸位都听到吧,姚泓这几万人马没什么可怕的,杀上去,杀他个片甲不留!若是能活捉姚泓,那更是封妻荫子,富贵荣华享之不尽。”

从杨禹的分析来看,赢面不小,若如沈田子所言,这战果则大得惊人。这下大家都不禁有些意动了。

沈田子正想打铁趁热,下令出兵,杨禹却又说道:“沈将军且慢,姚泓虽然不足为惧,但他毕竟有几万人马,就算真是几万头猪,咱们砍起来也得费些力气,所以,这仗怎么打咱们还是先商议一下为好,现在敌我相距五十里,这五十里路咱们刚好可以利用一下。”

傅弘之若有所思地问道:“如何利用?”

杨禹说道:“孙子兵法有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现在,敌我两军相距五十里,正好是大军一天行程,考虑到敌我兵力悬殊所造成行军速度的差异,如果咱们急着迎上去,估计咱们走三四十里,敌人才走出十里,双方相遇时咱们跋涉大半日已成了疲兵,这对咱们不利。“

“刚好我知道前面十里有一处喇叭口地形,南窄北宽,两边斜坡还利于俯冲。如果咱们到此处驻兵,等敌人行军大半日到达喇叭口时,已疲惫不堪,咱们以逸待劳,必能一举击溃敌军。”

杨禹曾长年住在终南山,所以对这一带的地形比较熟悉,傅弘之听了点头道:“若真有这样的地形,则再好不过,即便战况不利,需要撤退时,这样的地形也有利于阻挡敌军的追击,沈将军以为如何?”

沈田子想了想,说道:“办法虽然不错,可万一敌军不来,也提前扎营,徒可奈何?”

杨禹只得解释道:“沈将军,我军人少,敌人顾忌也就少,加上这次姚弘是为了振奋军心而御驾亲征,若是遇上我两三千人马,其数万大军便吓得提前扎营,还如何振奋军心?再者说了,太尉大军兵临潼关,姚泓跟咱们在这儿可耗不起,定是想速战速决,然后赶往潼关。因此我料定姚泓绝不会半道扎营,而是急奔而来,要一鼓作气将我们灭掉。”

沈田子听完,不由得点了点头,作战方案便这么定下。

随即沈田子一声令下,三千人马再次出发,走了十里,果然如杨禹所说,到了一个如同喇叭口的地方,于是大军便在此停下,沈田子将三千人马布置于喇叭口两侧的坡上,吃饱了歇着,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的大军到来。

等到傍晚时分,不出意料,敌人的大军到了,远远望去,黑压压一片。

见晋军人少,姚泓便想一鼓作气灭了这支晋军,于是命令将军姚裕率八千人马来进攻。

战马悲嘶,战鼓轰呜,姚裕八千大军列好阵型,立即发起进攻,一时间战刀如林,呐喊震天,无数的箭矢腾空而起,噼噼啪啪的打在盾牌上。

晋军利用地形优势,居高临下硬扛着敌军的第一波进攻,双方杀得震天动地,战局僵持没多久,居高临下且养精蓄锐的晋军越战越勇,而赶了一天路又没有得到休息的敌军渐露疲态,攻势渐弱,反而被晋军压着打,战线不断下撤。

“敌军力尽,封侯就在今日,杀!”见形势大利,沈田子跃马扬刀,带头冲杀下去,晋军士气大盛,呐喊震天,纷纷随沈田子狂冲而下,如同无数下山的猛虎,敌军抵挡不住,开始崩溃。

姚裕拼命呼喝,但战场上溃势一成,靠他那点亲兵根本阻挡不了八千大军的崩溃。

三千晋军一见敌人崩溃,更是欢呼如潮,如山洪倾泻而下,声势十分吓人,敌军狼奔豕突,溃不成军。

姚泓听说前军溃败,不禁大惊失色,慌忙逃走。

他一逃,秦军空有几万人,却瞬间土崩瓦解,全部跟着溃逃而去。晋军连夜追击,敌军丢盔弃甲,一路逃回到了霸上才敢停下。

青泥一战,虽然没能达成生擒姚泓的目标,但数万秦军被杀溃,再无战意。

而此战对整个羌秦的影响是巨大的,除了附近许多郡县加速来降之外,便是镇守潼关的羌秦大军闻讯之后也不由得为之震动,军心惶惶。

刘裕趁机亲自指挥大军与姚赞战于潼关,同时采纳了龙骧将军王镇恶的建议,让其率水军乘蒙冲小舰入渭水直逼长安,姚赞连忙命恢武将军姚难、镇北将军姚强屯兵泾上阻击王镇恶,王镇恶派先锋建武将军毛德祖大破之,姚强被杀,姚难逃回长安。

姚赞闻报大惊,连忙退守郑城(西华县),至此,八百里秦川已洞开在刘裕面前。

刘裕率大军顺势进逼至郑城,羌秦只能做最后的挣扎,全部退守长安周边,姚丕守长安北面的渭桥,胡翼度守长安东北面的石积,姚赞弃郑城退守霸水东岸,姚泓亲守长安西南面的逍遥园,另外让尚书姚白瓜将四军杂户迁入长安城。

王镇恶率水军进至渭桥,弃舟登岸,时渭水湍急,大部分舰只随即被水冲走,王镇恶乘势激励部众:舟楫衣粮皆已被冲走,前方便是长安北门,此战胜则功名俱显,败则骸骨不返,别无他途。

说完,王镇恶身先士卒,率军与姚丕死战,很快击败姚丕,姚泓率军来救,与姚丕溃兵撞在一起,相互践踏,不战而溃,镇西将军姚谌,前军将军姚烈,左杨将军姚宝安,散骑常侍王帛,扬威将军姚蚝,尚书右丞孙玄等,并皆战殁,姚泓逃回长安城内,王镇恶乘胜攻下了长安北门平朔门,姚泓与姚裕等又连忙弃城而逃,霸水东岸的姚赞闻迅后率兵往救,结果士兵在半道溃逃一空。

走投无路的姚泓欲至王镇恶军中投降,他十一岁的儿子姚佛念劝姚泓道:“晋人将呈其欲,虽降必不能免,不如引决。”

姚泓颓然不语,姚佛念于是独自登上宫墙,义无反顾纵身一跃,用十一岁的生命,为后秦迸发出了最后一抹壮烈的音符。

至此,后秦宣告灭亡。

姚泓向王镇恶投降后,沈田子率三千人马也赶到了长安,望着巍峨的长安城,沈田子忍不住狠呸一声:“倒让这贼厮鸟捡了个大便宜。”

杨禹把沈田子那充满了妒忌、不甘、愤懑的表情尽收眼底,很显然,沈田子这句话是冲着龙骧将军王镇恶去的,因为这次灭秦之战,王镇恶不仅攻下了长安城,而且俘虏了姚泓及一干秦国大臣。

王镇恶生于关中,而沈田子兄弟几人是江南人,杨禹早就听说刘裕手下的南方将领不相信北方将领,这回算是真切地看在了眼里。

跟随沈田子这些天,杨禹也明显感觉到了沈田子对他的轻慢,虽然在青泥之战中,杨禹第一个支持他,并为他出谋划策过,但这并没有换来沈田子的友善。

比如在报功时,沈田子就直接把杨禹的功劳给省略掉了,对杨禹在其中的谋划只字未提。

对沈田子的做法,杨禹暗自笑笑,并不放在心上。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沈田子、谢晦等人的行为,杨禹为刘裕暗暗惋惜,任你气吞万里如虎又如何,手下这些文官武将怀着狭隘的地域偏见,终究只是偏安一隅的小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