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门:我和奶奶靠直播搞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不正常不合理

只是,杨老蔫的话还没吐出来呢,杨老太太就截住了黄管事的话头,冷笑道,“你说你给了杨老三三十两银子,可有字据?”

黄管事不疑有它,说到字据就更得意了,冲着自己身边的一个矮小的家丁一摆头,不屑地道,“给她,将杨老三收了三十两银子的字据,拿给老乞婆看看,别说咱们诬赖他们家。”

那矮小的家丁很听话,从怀里取出一块巴掌大的白色绢布,上面果然是写了字的,几步来到杨老太太跟前,鼻孔朝天得意地道,“哪,老太太,你拿去好好看看,可别说咱们家赖你儿子。”

嘁……不是他黄顺瞧不起人,一个乡下老太婆,还能认字儿咋地?真有意思,装模作样的,死婆子。

因为大晋朝物资贫瘠,生产力低下,人口也严重匮乏,又处于百业待兴时期,所以,一般人家是用不起纸张的,就是王财主这样有点钱儿的,能用纸张写东西,也不是说用就用的。

正因为大都人家用白色绢布写东西,这也是为什么黄管事不怕交出欠据,被杨老太太销毁的缘故。

杨老太太没搭理黄顺态度语气怎么样,而是接过那块写了字据的白色绢布,低头看了看。

就见上面果然是写了杨老三杨满和,于某年某月某日,收到王财主家三十两银子云云。

但是,绢布上面只写了杨老三收银子是三十两,却没写明为什么王财主要借给杨老三这三十两银子。

显而易见,王财主也知道强买良籍百姓是犯法的。

尤其他知道,杨老三私下里要卖的,是他五弟弟的闺女杨小鱼。

杨小鱼的父亲如今还在边境服役戍边,若是在字据上写明买了杨老五的闺女回家做童养媳,那一旦事发,他王财主再有钱,也架不住这律法不容情啊。

所以,王财主买人,只付了三十两银子给杨老三,却没写名这银子的用途。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既然王财主知道买卖良籍百姓是犯法,尤其是买杨老五的闺女杨小鱼,那他这一举动不是知法犯法,明知故犯,自找死路吗?

正常人是做不出来这样的傻事儿的。

所以,王财主明知故犯的举动挺令人奇怪了。

换句话说,他为啥要这么做?买回杨小鱼的动机是什么?

杨老太太满腹疑惑,百思不得其解,就抬眼看了看黄管事,“你家主人只写了付了三十两银子给杨老三,却没写明原因,这举动,可不是他吃饱饭没事儿,撑得要自找麻烦吧?”

黄管事闻言,很意外地看着杨老太太。

他只以为一个乡下的婆子,男人又是个窝囊废,儿子们也都老实得跟木棍子似的,哪有这心眼儿能看出其中的蹊跷?

而且,一般的乡下人,不应该是见到字据,又被威胁去县衙见官吃官司,就吓得腿肚子转筋,赶紧求告求饶,乖乖地把人给送过来吗?

当然了,如果不送人,他才好更进一步实施自己的赚钱计划。可像杨老太太这样一眼看出字据中的漏洞,并且指出来的,还是头一个。

这杨老太太怎么跟常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