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

当下,新能源相关的产业是未来中国经济中最有希望、最具爆发力的领域。从长远看,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

新能源革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2014年,我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海,先后提出了一些观点——“5 000点不是梦”“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新基建”“放开三孩”等。站在现在的时点,又该怎样看我们的新发展阶段、新时代、新周期、新基建,以及新能源?我认为,所有的这些“新”——新机会、新机遇、新趋势,最重要的是要有新思维。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4万辆,2021年突破300万辆,2022年超过680万辆,连续两年翻倍增长;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20%,单月渗透率超过30%。

根据S型曲线理论,消费品渗透率从0到10%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但是当渗透率超过10%以后,随着技术进步、消费习惯重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等,大家对新产品的疑虑开始消退,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未来禁售燃油汽车是大势所趋,欧洲最为激进,中国和美国也在发力,因此新能源汽车前景最好的是美国、中国、欧洲,这是新三大玩家。例如,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万亿美元基建计划,就是为了在新能源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欧洲各国要求2030—2035年禁售燃油汽车,全部替换为新能源汽车,欧盟《净零工业法案》也要求重新发展本土的能源制造业。

新能源领域必然是未来大国竞争的制高点,2030年前后是世界各国禁售燃油汽车的共识时间,也是deadline(最后期限),是传统燃油汽车的“诺基亚时刻”。现在是燃油汽车企业转型、新能源车企抢占市场的最后时间窗口。

在传统燃油汽车时代,无论是市场、技术,还是品牌,客观来讲,我国与欧洲、美国甚至日本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无论是整车还是电池等核心零部件,我们都是可以实现换道超车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实离不开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国度、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第一,在中国做生意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有一个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中国有14亿多人,美国有3.2亿人,日本有1.3亿人,欧洲有7亿多人,全球有80亿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在中国成为行业第一的企业,基本上就是该行业的全球第一。还有一个指标就是中国的经济规模。2022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突破了120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接近1/4,占世界贸易和经济的比重持续扩大。还有一个变化是,中国经济规模与美国经济规模的比值越来越大,2019年是66%,目前已经超过了70%。这里还有一个背景,国际上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人民币是被低估的,说我们压低汇率获得贸易优势。有国际组织和机构认为,如果重新评估我国的汇率,中国当前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了。其实,按照现价汇率,我国的经济规模已经相当于美国的75%,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增速比美国要高,我国的经济增速约为5%,而美国是2%~3%。美国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7万美元,我国是1.27万美元,日本是4万美元,韩国大约是3.5万美元,这就意味着我国潜在的增速比美国高2~3倍,再过10年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们有庞大的统一市场、人口和经济规模,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我们有庞大的中产人群,人数高达5亿。我国中产群体的人口数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人口的总和。按照人均GDP,2021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1.27万美元,这是什么概念?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发达国家的门槛是人均GDP达到1.26万美元,这说明我国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以前我们出国旅游,觉得自己来自发展中国家。但是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以后大家再出国,就都是来自发达国家了。欧洲一些国家取消了我国的普惠制待遇,认为我们不再是发展中国家,不能再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但是基本国情决定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在中国做生意还有一个优势,我国除了有庞大的市场、中产群体,还有一点:最完善的产业链。为什么近几年,只有中国的出口实现了大踏步增长?2018年中美爆发贸易摩擦,形势比较严峻,美国要吸引制造业回流,在多个领域采取了对中国不友好的措施。但是2021年中国吸引的外资增长了18%,出口增长超过20%,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企业都是非常务实的。为什么很多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选择集聚在常州市金坛区,因为那里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这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整个苏南地区,其制造业配套可能是最强的。之前由于劳动力成本等,美国、日本的产业外迁,现在想打造产业链闭环就变得很难,而中国具有这样的优势。

有人担心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会像《芯片和科学法案》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一样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事实上,与半导体产业不同,在新能源领域以前我们过度相信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不可逆,对美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已经完成了闭环,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60%,锂电池出货量占全球总出货量的60%,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中国是世界新能源产业的最大玩家,美国不可能也没有实力像对待半导体产业一样对中国新能源产业进行“卡脖子”式的遏制。当然,我们不能大意,要进行更具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全力以赴加大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科研力度,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推出力度更大的产业政策,激发企业家精神,积极与全球各国开展合作。

第四,中国有进行超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未来中国也要进行超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我们说的“新基建”。过去这些年,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有一个优势——举国体制。举个例子,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财政部发行了特别国债,当时很多人争论说修了那么多路,到时候没有车跑。结果,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那些路全部拥堵了,因为超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东南亚各国包括其他国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中国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也跟我们的体制有关。众所周知,近年来,从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到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国每次都进行了大规模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到来,包括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元宇宙等都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是充电桩,而充电桩的发展也为使用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与现在成就巨大,前景光明。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挑战,客观来讲,我们面临的挑战非常大,比如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脱钩风险,世界上最严峻的老龄化的到来,全球前十大高房价城市里中国城市占了一半。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如何才能实现经济长期的健康发展?2021年房地产销售额为17万亿元,2022年约为13万亿元,房地产依然是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行业。与此同时,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售300多万辆,2022年销售680多万辆,产业规模仍然有成长空间。替代有一个过程,新能源、数字经济是未来最有可能替代房地产的。首先,房地产的行业大开发时代正在逐渐结束,其实2021年房地产已经开始负增长了,基本上已达到了峰值,尤其是销售面积达到峰值。其次,中国城镇化率2022年已经超过了65%,其实考虑到农民工的留守家属,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75%,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为85%,可见中国的城镇化已经接近尾声。

当前,尽管新能源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不如房地产,但是正在以翻倍的速度增长,总渗透率超过20%,单月渗透率超过30%,未来如果再翻倍增长呢?中国2022年乘用车销量突破2 600万辆,如果未来用10年将乘用车全部替换成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一年就是3万亿~5万亿元,加上上下游的正负极材料、三电等,整个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将超过10万亿元,再加上储能、氢能、智能驾驶等三大新万亿级赛道,新能源是最有希望替代房地产的领域。

20年前中国刚加入WTO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只是美国的几分之一,而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相当于美国的75%,中美贸易摩擦预估将持续15~20年,当年日美贸易战打了几十年。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有一天当中国的经济规模达到了美国的2~3倍时,摩擦也就解决了。现在双方进入竞争合作的发展阶段,但是我认为中国复兴的趋势势不可当。在历史上,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是以千年计的,美国也就是百来年的事情,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我们叫复兴,只是告诉大家我们重新回来了,正常发挥。

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新能源对国家能源安全很重要。中国70%的石油依赖进口,进口石油中的70%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面对贸易摩擦、地缘冲突等挑战,发展新能源是保障我们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

第二,中国的资源禀赋非常有利于新能源的发展。众所周知,中国中西部地区有广阔的戈壁、沙漠,中国还有广阔的海域,这些都是未来布局光伏、深远海风电等新能源的地方,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非常有利于新能源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贡献国和中坚力量,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中,中国占了接近一半。

第三,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全球能源革命有三次。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带来煤炭和火车的大规模使用,那个时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第二次是内燃机带来汽油和汽车的大规模使用,美国超过了英国,重大技术变革也带来了大国的兴衰。第三次是新能源革命,可再生能源革命带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氢能、储能的大规模使用,新能源领域是有可能复制在手机、家电领域出现的新国潮运动的。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战略做出了很多调整,例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册制改革、创新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反垄断、“双碳”、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等。我有一个观点: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我们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未来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新趋势、新挑战和新机遇?

第一,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2022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中对华贸易逆差接近一半,约为41%。面对全球化的逆风,我国应该继续推动科技领域的自立自强,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强技术研发,完善产业链,加大对外、对内的开放。同时,发展资本市场来支持科技创新,比如全面推行注册制、北交所支持专精特新,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这几年明显提速,担负起支持创新发展的使命。

第二,中国老龄化、少子化加快到来。中国的婴儿潮是1962—1976年。中国经济为什么在过去出现高增长?就是这批人年轻的时候实干出来的。中国房地产为什么经历了黄金20年?就是这批人结婚、生子需要买房。最近为什么大户型的房子卖得好?就是这批人要换房。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婴儿潮一代已经退出劳动力市场,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前享受了多大的人口红利,以后也将背负起多大的人口负担。大家一定要重视中国老龄化、少子化的挑战,我呼吁放开“三孩”就是基于这个背景。当年日美贸易摩擦期间,日本根本不是金融战败,而是人口战败。中国的人口结构从1980年至1990年的金字塔形,演变到2015年以来的柱状形,再过30年可能会变成倒金字塔形。因此,中国要尽快全面放开生育,甚至要鼓励生育。同时,中国每年有上千万的大学毕业生,正在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第三,建设新基建,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这是国家战略,随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未来发展5G、6G(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车联网、互联网、数字经济和新能源是相互支撑的。

第四,迎接新能源革命。新能源是未来最有希望、最具爆发力的行业,也是中国最有可能替代房地产,实现换道超车的行业。新能源汽车正在进入大众快速普及的阶段,市场渗透率还有3~4倍的增长空间,与此同时,绿电、储能、电池、充电桩、智能化、新材料等都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具体而言有如下四大核心赛道。

一是新能源消费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驾驶等。新能源汽车应用蓬勃发展,快速渗透,未来从电动化到智能化,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即将来临。

二是新能源绿电,包括风电、光伏整个电源、电网系统面临重构。未来将从煤电发展到“绿电+储能”。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并非最终解,甚至带有伪新能源的概念,主要是因为当前的电力来源还靠煤电,未来“绿电+储能”的模式才算真正的新能源,是最终梦想。

三是新能源储能。用风电、光伏从源头对能源进行替代。用各具特色的储能电池,充分消纳新能源。储能可以均衡能源结构、储存更多绿电,进一步提升国家能源安全。

四是新能源终极解决方案——氢能。从锂电池到氢能源,用绿电制备绿氢,再把绿氢应用到汽车、化工、冶金等各个重要领域,实现真正的零碳社会。

储能、氢能、智能驾驶这三大新能源的新万亿级赛道,就像几年前的新能源汽车和锂电一样处在爆发的前夜。未来新能源社会的整体构想是:“新能源电动化+绿电+储能”是最优解决方案,氢能源是未来远景。从产业投资的角度来看,这是几个最好的赛道,长期发展的潜力巨大,真正投资的核心是占赛道、选人和长期战略性持有。

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不可逆转,新能源已然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战场。未来的国际能源格局,将不再是由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传统资源禀赋推动,而更多是由技术和高端制造推动。新能源时代,国家在能源制造业链条——光伏、风电、氢能、储能、氢燃料、锂电池汽车上的基础实力,代表了其对新时代能源的驾驭能力。

国际地缘格局、能源格局也将就此改变。中国的光伏硅料、组件、电池片大比例出口欧洲,中国的企业向中东反向输出能源,大比例的风光基地装机建设是由中国企业承担的,中国的新能源乘用车出海到日本。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正在辐射影响欧洲、中东、日韩等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

这是未来面临的新趋势、新挑战和新机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新能源市场增量空间巨大、竞争格局未定,未来还将有一次大洗牌,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百战成钢,剩者为王。放眼长远,未来能够革新新能源的只有新能源自己。未来已来,我们所需要做的无非顺势而为,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