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城市之路
整个“抗战岁月”展馆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珍贵的文物和生动的场景再现,向公众展示了重庆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战的精神。
看下面人不多了,宁华他们才回到2楼参观城市之路展厅。
《重庆:城市之路》展览从城市变迁、商贸金融、工业崛起、英雄城市等方面展示了重庆城市近代化的成长历程。
这是一条历史之路,这条路不仅是对重庆昨天的顾念,也祈盼重庆更加辉煌的未来。
有①合川船帮《永定章程》碑,这块珍贵的历史文物,曾矗立于重庆合川的鸭嘴码头,见证了当地航运业的一段重要历史。
碑石的尺寸为1.37米高,0.73米宽,其上铭刻的碑文详细记录了清朝咸丰元年(即公元1851年)时,合川县衙门如何巧妙地调解了三河船帮与协助差徭的人员之间因厘金征收而产生的争执。
在经过一系列的协商和沟通之后,各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制定了船帮应缴纳厘金的具体数额,并将这一协议刻录于石碑之上,以此确立了《永定章程》。
②在明代末期,重庆官府面对日益严峻的农民起义形势,特别是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对重庆城的威胁,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江津地区精心铸造了一批城防大炮,以增强城市的防御能力。
这批大炮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作“三将军”的巨炮,它们被安置在重庆城的千厮门炮台街,即现今的沧白路一带。
千厮门炮台街的炮台结构坚固,采用了条石砌筑,其规模宏大,方圆约十丈,高度达到八尺。
③魁星阁,原为清代文庙中的一座楼阁,是一座具有五层八角飞檐斗拱式建筑风格的古迹。
根据《重庆府志》的记载,魁星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雍正三年(1725年),当时知府张光鳞在文庙内建造了尊经阁和魁星阁。
雍正九年(1731年),巴县令朱介理对魁星阁进行了重修。
到了嘉庆十六年(1811年),知县叶文馥再次对魁星阁进行了修缮。
然而,到了抗战时期(1941年),由于年久失修,魁星阁部分结构出现了倒塌,为了安全起见,将原本的五层楼阁减拆为四层,但仍然保留了其原有的建筑样式。
不幸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魁星阁因被认为存在安全隐患,最终被拆除。
④晚清开埠历史。
重庆,控扼两江,雄踞西南,联通四方。
自19世纪中叶起,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殖民侵略的扩大和商品市场的拓展,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入到中国西南腹地。
1891年3月1日,重庆被迫开埠。
重庆开埠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由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向内陆延伸的结果,它开启了中国内陆省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