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翰林院
特别是晚上的说书人,他们都是技艺高超的高手,因此人们将他们所在的茶馆称为“品仙台”。
说书人通过挂牌说书,展示自己的绝技高招,吸引更多的茶客,从而获得更多的“红包”。
说书人讲得好,茶馆的生意自然更加兴隆,老板自然高兴,说书人得到的红包也就越丰厚。
直到今天,茶馆仍然是磁器口古镇的一道风景线。
在百来米长的老街上,就有13家茶馆,每家茶馆都座无虚席,古风犹存,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茶馆文化盛行的年代。
除了这些地方他们还逛了翰林院和文昌宫。
翰林院,作为重庆主城区保留下来的古代私塾,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它最初是磁器口孙家的私塾学馆“鲤石草堂”,在清朝乾隆年间,因其教育成果显著,被百姓亲切地称为“鲤石学舍”。
在清代中后期,孙家的教育成就达到了顶峰,先后有三名举人出自孙家,其中磁器口人黄钟音高中进士后,官至监察御史,而另一名学生段大章也中进士并成为翰林院编修,官至甘肃布政使。
这些成就使得当地百姓将“鲤石学舍”尊称为“翰林院”,并流传着“一门三举子,五里两翰林”的佳话。
磁器口翰林院原名鲤鱼石学舍,清末在此办学授课,考中了三个举人,因此成为了当时读书人向往的学术圣地。
如今,翰林院的房屋仍然保存在中院,内庭中有一座小拜月台,是当年主人举行家庭祭祀的地方,见证了孙家的辉煌历史和文化传承。
翰林院不仅是磁器口古镇的文化遗产,也是研究清代教育制度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同时也展现了磁器口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走进翰林院,可以看到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
院落布局规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建筑艺术。
周围绿树成荫,古木参天,环境优美,院内是精致的园林景观,小桥流水,假山奇石,以及各种花卉植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与周围的古建筑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
文昌宫是九宫十八庙的圣地。
有这样一个说法:磁器口香火最旺的寺庙是宝轮寺,最热闹的道观就是文昌宫。
文昌宫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
文昌宫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磁器口古镇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文昌宫最初是作为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而建立的。
文昌帝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掌管文运的神祇,受到读书人和文人的崇敬。
因此,文昌宫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古代文人学子求取功名、进行学术交流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昌宫逐渐成为磁器口古镇的文化中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