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同学,我对你心动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6章 白鹿洞

几人没有选择从后门出,而是通过一段狭窄的走廊行至后山的白鹿洞。

这个洞分为两层,下层是白鹿洞,上层则是名为思贤台的楼台。

洞口前的两株桂花正绿意盎然,为这个古老的地方增添了一抹生机。

白鹿洞不大,但正中摆放着一尊石鹿,它竖耳昂首,神态悠然自得。

石鹿身上的石头表面斑驳,但仍能感受到唐宋时期的风骨。

石鹿身后的石碑字迹已经模糊,难以辨认,而洞内的青苔则生长得错落有致,增添了几分岁月的痕迹。

“君家白鹿洞,闻道也生苔。”虽然时光流转,但眼前的景象依旧让人联想到古人的诗句。

古洞幽深,思绪绵绵,沿着墙壁攀缘的古藤,墙角簇生的山花,以及辉相生映的苍松翠竹,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宁华他们随即登上思贤台,让人不禁想象不同年代的先贤们在五老峰下隐居读书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敬仰。

忍不住俯首沉思,或举目远眺,都沉浸在那古老文化的悠远之中,让自己的心灵在这古文化的悠扬中得到洗涤。

离开思贤台,经过行台、崇德祠,进入林业高等学堂,在延宾馆院内,朱子铜像目视着手中的经书,面色严峻、神态认真泰然自若,仿佛在思索着授道之法,以求“传道授业解惑”。

随后在贯道溪旁,几人看到了有一座名为独对亭的亭子。

在游览了快1个小时之后,几人商量不妨在这里稍作休息,领略悬崖峻峭、下临湍涧的美好风景。

“凌空何所依,磅礴厚有机……凝重尊以老,五一谁当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独对亭的美景,也赞颂了朱熹的不朽功绩。

枕流桥下的枕流石,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留下了千古传奇。

在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片风景,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精髓。

“这里真是太了,仿佛穿越了时空。”习凉凉感慨地说。

“是啊,这样的地方,应该多来几次。”江灼诗赞同地点头。

“哈哈,只要你愿意爬。”习凉凉打趣着。

几人该拍照的拍照留恋。

休息好后他们漫步在书院的回廊中,看到前方有导游在给几位中年人在讲解书院的历史和故事,连忙赶上去。

导游的声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讲述着白鹿洞书院的由来和历代名人在此求学的轶事。

宁华她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导游的讲解让宁华她们对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随着导游的引导,他们又来到了书院的藏书阁,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古籍和手稿。

藏书阁内书香浓郁,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书籍,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应有尽有,不过拉着警戒线。

宁华看着展示的一本古籍,只见那纸张已经泛黄,但字迹依旧清晰。

“这些书,都是历史的见证啊。”江灼诗感慨地说。

“是啊,每一本书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心血。”宁华也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