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大唐帝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2章 上元圆月

看着两人离去,李隆基又来到隆兴池旁中流砥柱河道模型旁,这里束流湍急用巨大的石头肯定可以堵住,可现在又没有那么大的起重设备和运输工具。后来使用“石笼”。

石笼,作为一种传承已久的古老技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始建的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又被称作“楗尾堰”,因为李冰父子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楗尾”就地取材,制作方法也十分简易,当地民众以川西盛产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置坝边,里边塞满河边冲积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不但坚固耐冲,而且无需担心侵蚀或积水的问题。

可是在中流砥柱这里很难堆砌准确的地方,后来还是王仁皎想到方法,在河堤坝下方滚木上拿木桩榫卯结构组装成很多空格的巨大方形木架,装填一定量石笼后,打开滚木支撑,让木架半浮在河中,用撑蒿的船工,掌握方向把木架顺流到指定的地点,然后再次填充石笼,让其沉入河中,如此反复让方形沉入河段水底,就能让筑起河坝,这样就可以建设三段船闸。

隋唐大运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最长,发挥效益最高的一条人工运河。为了解决河道畅通问题,京杭大运河创造性的建设了梯级船闸系统,隋唐大运河上就有24座船闸,借由船闸实现水位升降,船就像坐电梯一样,实现翻山越岭。

公元423年,扬州附近的运河建造的两座斗门是最早在运河工程上使用的,中国老祖宗的智慧让李隆基由衷佩服。

在解决这些问题以后,已经是三天以后了,上阳水驿也传来好消息,在有经验艄公和纤夫的努力下,终于送过来十艘千料船,以后每日都能送进十艘千料粮船。不过李隆基让每天只给长安送来1.5万石,每次价格涨30文,三天后开始改成一次送2万石。并让左右金吾卫对上阳水驿和潼关水运进行管制。

每日运进长安的粮食,以吴郡三姓为首粮商还有琼州冯家像是杀红眼的赌徒,每次都是全部高价吃进,码头的粮食已经500文一斗,这些人仍然在全部买入。

长安安乐坊一家高门大户里,一伙人在大喝着美酒,吃着满桌的美味,来自琼州的冯祺,看着信心满满的两人,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总有种不好的预感,但是这预感却始终不知会落到哪一处去。但是即便是有所警惕的冯祺,也想不到皇帝居然直接弄了一百艘千料大船入到达洛阳,已经全部装船。

此时已经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的他们,哪怕是看到了民夫和军队在用马车运东西出城,可能也不会想到皇帝船队已经一次把十艘千料大船通过险滩办法,十艘千料大船就是10万石粮食,皇帝准备了一百艘,来回往返十日,就能让150万石粮食进入长安,已经做好准备掀桌子。

长安陆俊辰是土地商贾,确切的说,他在河北道有三万顷田亩,而作为总商,代表的是吴郡地界的田主,在吴郡陆家有十几万亩稻田,茶园等。

陆俊辰斟酌了下说道:“要不过了上元节的时候,开始散货吧,省的夜长梦多,长安要是真没粮了这得死多少人啊。”

田主和盐商、海商又不太一样,他们需要大量的佣户给他们种田。

饿死了佣户,谁给他们种田呢?

但是称为胡商老者丝毫不以为意的说道:“陆老兄,不是我说,你仔细想想,只要一粒米卖不出去。明天长安义仓和常平仓粮食就会放完,就算圣上动用太仓、正仓也支撑不了十天,难道皇上让百官和皇城内饿着肚子,敢动军仓,陇州的边军就下月无粮可送”。

“那里离长安只有不足500里,吐蕃快马七天就可到长安,圣上那时候哈哈哈哈?”

“只要圣上愿意收回之前诏令,下罪己诏,我等是可以售粮,不过那时候价格可就是由着我等了。”

一身穿着黑熊皮的老者嘴角勾出个笑容,站了起来,来到了楼内的凭栏处,大声的说道:“大家安静一下!”

“我等这次既要让圣人知道厉害,还能赚一大笔,这治理天下还是要靠我等。

这些人的谈话,被一旁伺候小厮记下来,返回厨房时候,一支竹筒塞到马车暗藏小洞内。

马车出府后,在街上一人佯装撞了一下拉货的马车,连连道歉又走开了。

李隆基看着手里的卷纸,给上阳驿传信,每日2万石粮入长安报价600文,每天涨100文,朕要看看这些人手里有多少钱,真的是富可敌国。

时间不会因为人间喜悦和灾难而停止,上元节还照常到来啊,长安虽然限量购买,但粮价还是维持40文一斗,长安的民夫征召令仍然有效,在报名89656人后,再也没有人报名。虽然仍有长安缺粮谣言,但是长安官粮价格仍然不变,虽然有所担忧,但上元节(元宵节)节目照常准备,人们明显发现运进长安的粮船增多许多人心也慢慢安抚下来。

在这一天前李隆基给很例外给所有官员、外流九吏、府兵、征召民夫都发一笔福利,一品官九千贯..九品官一千贯、一等吏900文...九等吏150文。府兵按军阶发放,最少也有100文,民夫每人50文。

姜健有些吃惊看着一直提倡节俭的李隆基,李隆基却不为所动,直接严令三省下诏,户部执行,并给一个无法反驳的理由,皇家商铺一月后会还给户部这笔钱。

上元节,是全年中唯一一天解除宵禁的,夜幕降临,属于长安城的繁华才真正开始。

朱雀大街,华灯初上,熙熙攘攘的街头巷尾间,一盏盏鲜艳的红灯笼高挂,似热情的火焰在黑夜中跳跃。各式花灯流光溢彩,从远处望去,仿佛置身于灯海之中。

唐朝开放多元,娱乐活动也十分丰富,上元节就成了绝佳的“消遣”机会,是全年难得的能够通宵在外玩耍的日子。

平日里庄严冷峻的皇城长安就充满了烟火气,人头攒动,灯火通明。正月十五,所谓“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

中国自古就有着对神灵的敬畏意识,作为“天官赐福”的日子。李隆基命令户部把府库中珍宝搬到长安东西两市皇家经营商铺对外销售。

琳琅满目的商品,立刻摆满绝大数铺面,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生产D京口绫衫段;晋陵郡折造官端绫绣;会稽郡D铜器、罗、吴绫、绛纱;南海郡的玳瑁、珍珠、象牙、沉香;豫章郡的名瓷、酒器、茶釜、茶铛、茶碗;宣城郡的空青石、纸笔、黄连;始安郡的蕉葛、蚺蛇胆、翡翠。

作为一年一度的狂欢之夜,长安城自然是灯火通明的,长街之上,处处可见携手相行的女伴、夫妻。未出阁的女子想要出门游玩是十分麻烦的,而元宵节则是她们少有的机会。

女孩家最喜欢的活动当属夜游。夜游由两部分组成,游玩和观灯,虽说上元节的灯是用以祈福的,无需过多装饰,但心灵手巧的古人还是将花灯做成了各种样式吸引买家。各式各样的花灯将长街照亮,为不夜城增添些许色彩。

随处可见杂耍一人使出浑身解数,博君一笑。小孩老人最喜欢的则是歌舞表演,被称为“踏歌”,即一边歌唱,一边舞蹈,舞蹈动作既富有美学价值,又具有祭祀与祈祷的宗教意义,表演引人入胜,常常能够收获观众的一片叫好声。

这一天,不少酒肆和茶馆都会营业到深夜。倘若爱好佳酿,则能够体会“花间一壶酒”的美妙意境,倘若酒量不佳,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喝茶了。各种茶具也造型优美,在临街的茶坊中品上一壶清茶,看窗外充满烟火气的长安城,在红尘中感受出世的心境,也算是游玩一天后不错的消遣。

仙居楼内,穿着一身红色丝绸袍服,披着貂皮披风的中年人坐在二楼包厢之内,说到:“今日通过漕渠进入长安的米粮突然增加到2万石,每斗要600文,而且对方不要文钱和绢布,称只要银子。”

有人提议:“我们要不要停一停,现在运进粮食越来越多,价格也高出几十倍,总感觉哪里不对?”

那苍老声音又一次响起:“义仓和长平仓已经无粮,明日长安百姓就要和皇城的太仓、户部官员俸禄的正仓抢粮,只要长安官府买不到米粮,不出十日,就会有人请圣人下罪己诏,答应我等条件。”

“皇宫内,也不是没有臣子向圣人进谏,可是却没有回音,虽说限购可长安城里一切平常,再说各地风闻长安粮贵,已经有粮开始航向长安。”

“到长安又如何,洛阳朝堂就存粮有百万石,可还不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说话是琼州的冯家“过不了陕口的砥柱,长安整个关中仍旧缺粮。”

“朝庭存在洛阳赋税粮租150万石,听说已经装船了,那些粮食我们可是买不了的。”陆俊辰有些不安的说道。

“那又如何,全部运送户部粮食,长安民间就无粮,朝廷就要一直低价售粮,寅吃卯粮,今年三月登基,四月开科考,十月演武,到不了四月洛阳粮食就会吃完,新的赋税要等到十月才能收取。”

“对,只要民间无粮,到时就是4两白银一斗粮,他也必须买,都说圣人有半个长安城,到时整个长安城都是我等的。”

“可是我们手上没有那么多白银和银器”

“那就去钱柜借,用圣上的钱买下长安城!”

“哈哈哈”“来,继续喝酒,继续舞!”

李隆基也便装出行,与民同乐,郝书萱和李婉蓉两人带着孩子,买了花灯还有许多玩偶。街上人服饰各异,显得十分热闹,互道祝福,在一起聊些家长里短,不过漕渠粮食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一些学子聚在一起说道:“听说漕渠运进京兆的粮食今天已经600文了,还是让某人全部买走了。”

“你担心什么,圣上官家各个粮铺虽说限量,但粮价还是40文一斗。”

“长安家里困难,可以报名当民夫,圣人提前会给支付钱粮。”

“我担心的是,长安的粮食还能维持多长时间,听说长安已经用太仓的粮食了”

“太仓是皇宫用粮,圣人此举大仁,乃有德之君。”

“别感慨那么多了,太仓的米粮也没多少?”

“圣上,也不抓捕这些囤积米粮的商贾,就看着...”

游玩半天,圆月悬挂高空时候,李隆基在德风殿内,接到今天仙居楼的谈话记录。如果这群人现在就收手,李隆基也就不打算深究,毕竟有更重要文武科举事情在等自己,为国选材,选取栋梁,必须谨慎对待。

再说李隆基也就不愿运河船队冒险闯过陕郡险滩,既然有了新的建设三段船闸安全通过陕郡险滩方案,现在是黄河枯水期,加快建设最好。王仁皎和韦凑已经带领将作监的工匠出城,实地考察,寻找建设堤坝地点了。

对于郭知运前几天为何也在仙居楼,也有了解,是琼州的冯家想购买西域的种马,太原郭氏家族也在西域经商,有事在波斯购买货物,会乘坐琼州冯家海船返回大唐扬州。应该是旧识相聚,郭知运表示并不知情。

至于那个说话的老者,还没查清楚,因为基本不离开仙居楼,可以说足不出户,除了出席一下聚会,也没派人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