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混乱朝堂
李隆基启奏中宗李显,并提供塞外商行在各地绘制后突厥地图,及各部落迁移路线及夏季放牧地域,并告知,只要张仁愿出兵平叛后突厥,司农监提供所有后勤所需,但要深入突厥腹地修筑了东、中、西三座城堡及沿路城寨。
现在中宗李显宠幸韦后和安乐公主,让两人叉手朝政,朝中好多大臣上谏,要求韦后不得参政,安乐公主应离开皇宫,可李显依旧如此,韦后和父亲已经开始公然的买卖官员,一个七品县令30万贯依次向上每上一层加加10万贯。
皇宫中传来各种消息:武三思与韦后关系暧昧。有一天,两人在床上衣衫不整的赌钱,唐中宗上完早朝之后,见二人正赌,还兴致勃勃地帮人家数筹码,不一会,安乐公主来了,几人越发快乐尽兴!张柬之等大臣眼见又要重演武则天的旧事,力劝中宗除掉武三思。武三思和韦后反诬告张柬之等人谋图不轨,李显没有采信。第二天,有人在皇宫朱雀大街告示墙上,公然写着武三思与韦后淫乱后宫的大字报。
事发后,李显没有追究武三思和韦后责任,反倒受到二人怂恿中宗明升暗降,将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时称“五王”,调出京城。
武三思竟公然派刺客在途中将他们刺杀,事情轰动朝野,李显对此也不闻不问,朝廷上下心寒如冰。
安乐公主也野心勃勃,一心想做武则天第二。有时,安乐公主自己写好了诏书,掩住正文拿去让李显盖印,中宗竟看也不看地把印盖上。就是这样,中宗听凭她母女俩弄权,自己则只顾过着淫靡的生活。
魏元忠在朝堂上谏安乐公主买卖官爵,却造韦后乘机诬陷宰相魏元忠与太子有勾结,将其贬出京城,独揽了大权。韦后肆无忌惮地大卖官爵,中宗也不加制止,一切按她的意愿去办。
安乐公主趁机要中宗废黜不是韦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由她自己当皇太女。韦后和武三思也怂恿中宗废掉李重俊。
朝廷混乱,不经科考的斜封官达到34950人,有些县衙竟有六名县令,衙门更是拥挤一团,为争夺县衙大印,几方相互撕咬,外面传言韦后和安乐公主府内库房文钱堆积如山,丝绸布匹珠宝数不胜数,半个长安城商铺,房屋都在他们手中。
朝廷的混乱,李隆基没有办法阻止,只能请旨以恢复河套建设屯营,外出河套区域,李显不准,让李隆基加快组建万骑。李隆基请旨在各折冲府中挑选骑兵,这样可以快速组建万骑,获得李旦批复。
景龙三年上元节,中宗在韦后的怂恿下,带着公主和宫女数千人,全都换上平民的服装出宫逛灯市,赶热闹。到夜深回宫,一查点,数千宫女逃走了十之五六。怕声张出去有损体面,唐中宗也只得不了了之。
上元之后,唐中宗在皇宫内召见百官,命令三品以上的官员抛球和拔河,供他和韦后欣赏。朝臣多数是文官,不好嬉戏,直弄得他们个个丑态百出,尤其是那几个上了年纪的大臣,体力不支,拔河时随着长绳扑倒在地,一时站不起来,手脚乱爬。唐中宗和韦后见了,还都开怀大笑。
随后,又加僧慧范等九人五品官阶,赐爵郡公、县公;道士史崇恩等亦加五品阶,授国子祭酒同正之职。其在东宫的旧僚不问贤愚也都得到重用,如魏元忠、韦安石、李怀远、唐休璟、崔玄、杨再思、祝钦明等,皆以东宫旧僚而同时拜相。左卫将军卦纪讷娶武三思的妻姐为妻,而被提拔为检校太府卿。至于宦官超迁七品以上官者达千余人。
朝自开国以来,公主非特殊情况不开府,不置官属。中宗即位的次年正月,即命太平、长宁、安乐、宜城、新都、定安、金城诸公主皆开府,置官属。加上韦后、太平、安乐等人的卖官素爵,使得官员数量大增,不仅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造成很不好的历史影响。
在唐代虽然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但宫禁制度还是颇严的,像中宗时期这样纵容者,还是比较少见的。正因为如此,宫官及嫔妃中与朝官私通者便不可避免了。如上官婉儿先授婕妤,后加昭容,作为皇帝的嫔妃却先后与武三思、吏部侍郎崔提私通。后来崔提得以拜相,便是出于上官婉儿之力。
正是由于中宗宫禁不严,后妃得以弄权干政,致使其政治野心膨胀,后来中宗遇弑而亡,一定程度上也是他自己造成的。
四月,太子李重俊邀约李隆基一起前往郊外踏青,期间对韦后弄权,屡次陷害和挑拨圣上和太子关系,现在韦后竟几次说要立安乐为皇太女,问询李隆基看法。
李隆基看着已经气急败坏,失去理智的太子道:“皇权更替,是汝家自家之事,唐立国以来,哪个不是谁坐在那龙座上,群臣就会跪拜!太子既已决定,吾何须多言。”
李隆基随后请旨,前往丰州选取为万骑选取良马,并运送张仁愿所需物资。禁军6万人随平王前往朔州,开始对后突厥平叛。
后突厥汗国刚刚建立,国家统治职能还不健全,其在阿史那骨咄禄可汗的带领下致力于汗国的复兴事业。
张仁愿提出的修筑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河外三城的三受降城及其在牛头朝那山设置的一千八百所烽堠,将中原的军事防御堡垒修筑到黄河外围、突厥腹地,这将是大唐帝国控制草原的钥匙,大唐军旗飘扬在大漠南北受降城,城名,汉唐筑以接受敌人投降,故名三受降城。
三受降城成为唐军深入草原的三颗钉子、经略草原的桥头堡,也是大唐控扼大漠的撒手锏。
不过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发现那些原安西都护府府兵的后人们,对大唐和长安有着无比怀念和向往,就像是一种信仰,一种绝对忠诚的信仰,虽然年纪不大但都是经过战场和部落厮杀的老兵。
因为李隆基发现这些经过实战的兵士,身体上天然向外散发一种肃杀之气,彪悍傲娇,性格豪爽,经过多年厮杀,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实战中战术配合默契,能快速的结合不同地形,迅速改变阵型,生死之间毫无畏惧,勇猛异常。
李隆基把原安西都护府四镇的后人们三千多人,还有原安西功绩册一并装好。就在李隆基运送物资和张仁愿商量如何经略河套,为西控西域,北控回纥,进一步恢复太宗、高宗大唐版图时,京城传来消息。
七月初二,太子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将军李思冲、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率羽林千骑兵三百余人冲入武三思家,杀死了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训,同时杀死的还有其同党十余人。
又指使左金吾卫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及其子天水王李禧分兵把守宫城诸门,然后太子与李多祚等引兵从肃章门而入,搜索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中宗急忙与韦后、安乐、上官等人登上玄武门楼躲避,同时命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百余人在楼下守卫。宰相杨再思、李峤与兵部尚书宗楚客等拥兵屯于太极殿,闭门自守。太子与李多祚率兵进至玄武门楼,被守卫的士兵所阻止,加之看到中宗在楼上,一时不知所措,按兵不战。
中宗见太子之兵迟疑不进,知其心有顾虑,遂在楼上对李多祚所率的千骑喊道:“汝辈皆朕宿卫之士,何为从多祚反!苟能斩反者,勿患不富贵!”于是千骑反戈相击,斩李多祚、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余众溃散。李千里与李禧攻右延明门,欲杀宗楚客等人,战败而死。
太子李重俊率残余士卒逃往终南山,行至鄠县西,仅余数骑,在林下休息时被左右所杀。昏庸的中宗竟将太子之首级用来祭武三思、武崇训之灵枢,然后枭之于朝堂。
李重俊此次起兵,本意是在诛杀诸武、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废韦后为庶人,并非针对中宗而来。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其党人心不齐。参与此事的主要人物宰相魏元忠与大将军李多祚,关键时刻迟疑不战,阴持两端,致使战机丧失。
京城消息传来,整个朔方道行军大帐一片寂静,李隆基不得已,只能留给张仁愿一份经略河套手册,希望张仁愿不管朝堂如何变动,专心筑城。
西受降城。位于今内蒙古石兰计狼山山口南,黄河北岸渡口,控扼南北交通要冲,是三受降城中最为重要的一座。西受降城驻有7000名唐军,其中有1700名精锐骑兵。
中受降城。位于今内蒙古包头市内,与东、西受降城相距各400里,驻有唐军6000人,其中2000名骑兵。后为安北都护府。
东受降城。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系单于都护府治所,也是大唐控御漠南的中枢。驻有唐军7000人,其中骑兵1700人。
西、中、东三座受降城,呈品字形阵势布防,首尾相顾、互为犄角,大唐依旧凭借着三座坚城死死压制着大漠南北的草原势力不敢窥视中原。
迁民进入河套,可以就地补充兵源,屯营建设,李川浩和白烨城有丰富的经验,有十二万移民进入河套,唐朝这时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只需把原来荒芜的耕地重新深耕,就能种上粮食,驽马、耕牛就地就能补充,河套区域放牧牛马有300万匹。下一步就是尽量开挖水渠,修建水利,河套不出十年,这里将是良田千倾,马匹、牛、羊百万以上,成为名副其实“塞外江南”。
这次出来,也看到了另一个大唐,即使他早有思想准备,可亲眼看到时仍让他有些错愕。
他看到了卑微纳粮的农人,看到了不可一世的税吏,看到豪强家奴坐在河边,每个挑水的人都要给他磕头,看到一个小小的宦官前呼后拥,随行的男女奴婢超过百人。
征丁宦官更是肆无忌惮,要么交钱,要么就拉去淮西运粮,稍有反抗便是一顿毒打,然后被投入牢中,家中卖儿卖女凑钱赎人……
离长安不足百里的偏僻乡下,就开始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惨剧,李隆基出面救下一些人,也惩治了一些人,很快他就放弃了,因为他根本管不过来。
百姓没离开过家乡,没有见识,不识字,不懂律法,连最基本的算数都不会,小吏与地主豪强稍微一勾结,他们没有丝毫反抗能力,只能任人鱼肉。
明白了许多以前没想明白的事,比如他曾好奇,有的百姓在官员离任时,会做出离谱的举动,现在他明白了,是因为他们知道,遇到一个爱民的父母官有多难,当敬爱的官员离任,他们会非常恐惧,犹如被抛弃的孩子。
他们为什么对吏治那么执着,因为他们见多了受苦的百姓,受不了良心的拷问。
也明白了,各地商号的扩张会如此迅速疯狂,因为但凡来投靠的,就没有日子好过的,他们并不是与李隆基有多少情意,也不是为了要钱要工作,他们真正需要的是靠山,是希望当被人踩在脚底的时候,能有人帮他们撑下腰。
一个偏僻的小村子,他亲眼看到一家人,男人被活活打死,婆娘和女儿成为地主家的私奴婢,过程行云流水,公文挑不出一点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