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之路:在历史、文化与美学之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编

中国古代对诗歌之人生意义的理解

正如瑞恰兹(I.A.Richards)所说,人们对诗歌曾有过许多非分的要求。比如阿诺德(M.Arnold)宣称,诗歌的未来是伟大的,因为当时间不停地前进,在那不辜负自己崇高使命的诗歌里,我们这个民族会找到一种更确定的寄托。时至今日,尽管诗人们再没有这样高远的期许,对诗歌的悲观态度洋溢在每个从事诗歌写作的人笔下,但诗歌曾经拥有的那种荣耀还是令人心仪神往的。而回顾一下历史上人们曾有过的对诗歌的崇高期许,也许有助于理解诗歌对于我们的意义。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接近诗歌本质的问题。近代以来的学者,如苏雪林先生在《文学作用与人生》一文中那样,往往注意的是文学对现世社会生活的作用,而文学作为生命形式对个体的人生意义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本文想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古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很显然,在不同的文学环境中,人们对诗歌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的理解是不相同的。虽然瑞恰兹对阿诺德赋予诗歌以思想载体的意义报以宽容的微笑,但阿诺德的信念已部分地为象征主义诗歌和存在主义哲学所证实。而在中国我还没见有人对诗歌提出同样的要求,中国文学经验孕育了另一种对诗歌的期待,即在孔子的兴、观、群、怨和汉儒“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大序》)这些社会意义之外,对诗歌之于个人生命意义的独特理解,这是值得总体文学史加以注意的。本文所以将论题限定于“中国古代”,不是出于对文学史自足性的认定,而只是希望将讨论控制在自己知识所及的范围内,这是需要特别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