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宋襄公的霸主梦
鲁僖公十七年十月,中原诸侯霸主齐桓公去世,齐国发生内乱,宋国率领的诸侯联军扶立了齐孝公,到第二年八月安葬齐桓公,齐国的局面才得以稳定下来。然而,失去了齐桓公和管仲的齐国,再也不是诸侯的霸主了。
面对这种局面,各诸侯国都在考虑如何应对。宋襄公当仁不让,齐桓公曾经向他托孤,他也认为宋国自从加入齐国领导的诸侯联盟,历次盟会和征伐,宋国都和齐国站在一起,出兵出力最多,并且在齐侯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扶立公子昭即位,这本身就是在履行霸主的责任。
可是其它诸侯却不是这么想的,鲁国一直谋划着与楚国盟好,并不看好宋国。郑国动作最快,在齐桓公刚去世不久,齐国内乱还未平定之时,郑文公就在鲁僖公十八年的春天,亲自前往楚国朝觐,欲依附楚国,毕竟楚国曾几次攻打郑国,当时都是在齐国率领的诸侯联军的救援下才得以保存国家。这时齐侯去世,中原无霸主,谁又能保障郑国的安危呢?郑文公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投靠楚国,保存社稷。楚成王很高兴,特意赐给郑国大量青铜。郑文公还没离开楚国,楚成王就后悔了,又特意与郑文公盟誓说:“此青铜不要用来铸造兵器!”回到郑国后,郑文公就用这批青铜铸造了三口大钟,用作礼器。不过从此事也可以看出,楚成王的格局也不过如此,毕竟齐桓公只有一位啊。
中原没了霸主,晋东狄人又跃跃欲试了,上次他们出兵去救援齐国的四公子,这次他们联合了邢国一起,在鲁僖公十八年冬天攻打卫国,包围了菟圃城;因为在僖公十年的时候,晋东狄人曾攻打温邑,苏子逃奔了卫国,被卫文公收留,这次狄人来进行报复。卫文公这时没有了齐国作靠山,也就没有了主心骨,国君也不想做了,他想让位于父兄的子弟或者朝中其他能人,他对大家说:“谁能治理好卫国,燬(卫文公名)就跟随他。”大家不同意,决定同仇敌忾,抗击邢、狄。卫国军队于是在卫国的訾娄城摆开阵势,列阵迎战。邢、狄联军看到卫国军队的气势,没有开战就撤退了。
鲁僖公十九年三月,宋国抓了滕国的国君滕宣公婴齐。滕国一直与鲁国关系亲密,鲁隐公十一年的时候,滕国国君就曾朝觐鲁国,还和薛国国君争夺朝觐的顺位次序。宋国位于滕国的西南部,早就对滕国亲近鲁国看不顺眼,想让滕国来孝顺自己,但滕国因为与周天子和鲁国同姓,对宋国并不感兴趣。宋襄公心中不快,这一年是公元前641年,宋国便以召开诸侯盟会的名义,约请滕宣公到宋国会晤,结果滕宣公刚到宋国,便被扣留了。宋襄公不放他回国,一是为了立威,另一个原因是想扣留滕国国君,胁迫滕国与宋国步调一致,支持宋襄公当霸主。
宋襄公做诸侯霸主的愿望特别强烈,他觉得要想当霸主,就要与诸侯会盟,由诸侯推举自己做霸主,然后再效仿齐桓公尊王攘夷,匡扶天下。宋襄公向司马子鱼的(公子目夷)征求称霸中原的策略,子鱼并不赞同,对襄公说:“中原诸侯,郑国已投靠楚国,鲁国能派兵马到齐国救援四公子而与我们宋军对峙,也不会尊宋为霸主;齐国内乱不已,更无暇参与会盟;卫国抗击戎狄与邢国的侵扰,卫文公守土有责,也不会参与;陈国与郑、楚为邻,怎么会大老远跑到我们宋国来会盟,难道陈国不怕楚国的讨伐吗?况且,诸侯霸主,须得周天子赐命,应当先积蓄力量,匡扶周王室和众诸侯,自然会水到渠成。臣以为,此时不如出兵协助卫国防范戎狄的入侵、调和邢国和卫国的嫌隙。”宋襄公说:“寡人等不及,诸侯联盟本已存在,只是需要更换盟主而已。大国不参与,可以先与小国会盟。”于是不听司马子鱼的诤言,派使节赴邾国、曹国、鄫国、邢国、卫国,相约六月在曹国南部举行会盟,果然让子鱼说中了,结果只有曹国、邾国参加了会盟,曹国对宋国也是不服气,觉得你宋国做了什么尊王攘夷的好事吗?邢、狄侵犯卫国,你宋国为什么不去帮助卫国呢?为什么不让邢国和卫国讲和呢?现在你宋国到我曹国盟会,我曹国是小国,也不敢反对,但我曹国只提供地点,不会尽地主之谊,因此曹国这次只是硬着头皮参加盟会,但坦白讲,比较怠慢宋襄公。鄫国国君也想来参加,但是没赶上,就去访问了邾国,想通过与邾国会盟参与到宋、曹、邾的同盟之中。
宋襄公在曹国南部的盟会上,生了一肚子气,得报鄫子到邾国后,心想你小小鄫国也如此怠慢寡人,盟会还能迟到?于是马上派使节去邾国,以霸主的身份命邾国缉拿鄫子,鲁僖公十九年六月二十一日,邾文公在宋国的压力下,下令扣留了鄫子,并遵照宋国的指令,杀害了鄫子,把他作为祭品,用来祭祀次睢之社。次睢之社,指的是睢水旁边一个很有名的社。东夷的部落小国特别喜欢、特别信奉次睢之社。宋襄公用鄫国国君作为牺牲,来祭祀次睢之社,以降服东夷的这些小国。他的意思就是说:“你们东夷敬献给神灵的不就是弄点什么猪啊、牛啊、羊啊什么的祭祀,这算什么呀?!我用诸侯的国君,用他的人头来祭祀次睢之社,这里的神灵得到了这么大的贡品当然会支持我,如果你们这些东夷的小国不服从我,你们就会受到次睢神灵的降怒。”
司马子鱼听到鄫子被杀用于祭祀的消息,赶快跑去见宋襄公,对他说:“国君,古时六种牲畜不能同时用来祭祀,小的祭祀不杀大牲口,何况是用人祭祀呢!祭祀,是为了人;百姓,是神灵的主人。用人祭祀,哪个神灵敢享用呢?齐桓公挽救了三个濒于危亡的国家鲁、邢、卫,还有义士说他薄德呢,现在国君您几个月之内,侵害了两个国家的国君,又用国君祭祀昏乱而邪恶的鬼神,要以此来求取霸业,怎么可能呢?能得善终就算是幸运了。”
前一年的冬天,邢国和狄人侵犯卫国,卫国人保家卫国、不惜一战,狄人撤退了。第二年卫国大旱,卫国人为祭祀山川之神占卜,得到结果是不吉利。大夫宁庄子说:“以前周室发生饥荒,打败了商朝后就收成丰足。现在正当邢国无道,助外族侵卫,诸侯又无霸主,上天这是让卫国攻打邢国吧。”卫文公听了他的话,起兵攻打邢国,以报复邢、狄侵犯卫国菟圃。军队开拔之后,天上就下起了雨,缓解了旱情。
对于邢国与卫国之间的恩怨,想当诸侯霸主的宋襄公什么都没有做,只是咽不下曹国怠慢这口气,在鲁僖公十九年秋天,诏命宋国军队,出兵讨伐曹国。
邢国自知国力不济,于是就向晋东狄人求助,狄人上次与邢国一起侵扰卫国没有成功,这次则与邢国一起,向齐国求助。一年多前,四位公子的兵马被宋国打败,该部狄人也曾出兵救援四位公子,与齐国的四位公子有些交情,他们派人以商旅名义到齐国活动,请四位公子奏请齐孝公,协助邢国。僖公二十年秋天,齐、狄、邢在邢国会盟,协防邢国。三国会盟后,狄人在僖公二十一年春天,出兵攻打了卫国。
郑国旁边的附庸国滑国,虽是一个小国,但与周王室同姓,看到郑国投靠了楚国,就想转向中原诸侯卫国求助,背叛了郑国,僖公二十年(公元前640年),郑文公派自己的儿子公子士和大夫泄堵寇率领郑国军队攻入滑国。
宋襄公在齐桓公去世之后的这几年内,想当霸主,又不服众。宋国拉了曹国、邾国会盟,曹国还不服气,等于没当成霸主。然而,中原诸侯看在眼里,深为怀念齐桓公,都认为宋襄公谋求称霸不得人心,于是陈穆公约请齐国、鲁国、陈国、蔡国、郑国、楚国,于鲁僖公十九年冬天,在齐国都城临淄盟会,追思齐桓公,相约共同抵制宋襄公谋霸,楚国也参加了这次盟会,因为楚国想拉拢中原各诸侯,支持自己做霸主。
鲁僖公二十年,随国率领着汉水东边的各个小国背叛楚国,当年冬天,楚国令尹斗谷於菟亲率楚国军队讨伐随国,随国不敌,向楚国求和。这随国和前面提到的叛郑的滑国是同一种情况,自不量力,自取其辱。明明国小力薄,又没有大国撑腰,却还背叛宗主国。《诗经》云:“岂不夙夜,谓行多露。”(难道不想早晚奔走?无奈路上露水太多。)意思就是说要量力而行。
宋襄公看到陈、蔡、鲁、齐、楚在齐国会盟,把自己晾在一边,明显是针对自己,诸侯之心都倒向了楚国,于是赶紧约请楚国和齐国,在鲁僖公二十一年春天,到宋国的鹿上之邑会谈,宋、楚、齐三国各怀心事,这个时候是谈不出什么结果的。在鲁僖公十七年齐桓公去世后,中原实际上已无霸主。僖公十八年,郑国投楚;僖公十九年,楚国又与鲁、齐、陈、蔡、郑盟于齐;其实此时诸侯之心已倒向楚国。宋襄公执着地想要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在这次会议上向楚国请求,让那些依附于楚国的诸侯转而遵奉宋国为盟主,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宋国表面上积极称霸,而实际上诸侯归附之国则是楚国。当年鲁僖公在太庙听政时做出的决断是何等的英明和有前瞻性!
公子目夷(宋司马子鱼)说:“小国争霸,是灾祸。宋国危险了,落败是迟早的事,能晚一点失败就算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