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周灵王拉拢齐灵公
晋国率领诸侯联军征服了郑国后,举行了萧鱼之盟,中原诸侯都拥戴晋国作霸主。楚国第一个不服气,但是连年征战,楚国北线与晋国领衔的中原诸侯在郑国、宋国对峙,东线面临着吴国不断的骚扰,国力确实不济。晋国实行休养生息国策三年以来,倡导国民勤于农桑、发展手工业、促进商业流通,国力有了明显提升,因此可以实行“三驾疲楚”的策略,不断的通过收服郑国的战争,消耗楚国的实力,再加上吴国的牵制,晋、楚争霸基本上告一段落,楚国难以支撑对晋、吴的大战了。即便如此,楚共王还是有些不甘心,在鲁襄公十二年(公元前561年)冬天,经过一年的准备,楚国还是派出了令尹王子贞(子囊)率领楚军讨伐宋国,但是楚军的战斗力无论从兵马数量还是还是粮草储备,都明显不足。楚国已经不再大举讨伐郑国了,而是去攻打宋国,这其实就是给自己找回些颜面而已。晋国都没有召集诸侯联军发兵救援宋国,在宋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楚军在宋国也没有太大的进展,自己都觉得久战无益,楚共王年事已高,气得一病不起,王子贞担心国内有变,率楚军迅速撤回了国内。
周灵王作为天子,看到萧鱼之盟后晋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开始担心起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了。他在周朝卿士大夫的谋划下,看到齐灵公对霸主晋国有些不买账,每次诸侯会盟,齐灵公自己都不亲自参加,而是派太子光代劳。周灵王决意拉拢齐国,对晋国进行牵制和抗衡。鲁襄公十二年冬天,周灵王派使臣前往齐国,向齐侯表示想迎娶齐国公室之女为王后,齐灵公心里乐开了花,他一百个乐意,攀上周天子这座靠山,他就更不用哈着晋悼公那小子了。齐灵公询问齐卿晏弱如何回复周天子,晏弱回答说:“先王的礼仪辞令中有这样的话:天子向诸侯求娶王后,诸侯要回答天子‘夫人所生的嫡女有多少位,妾妇所生之女有多少位。’如果诸侯没有女儿而有姐妹或者姑母,就说‘先君某公的遗女有多少位’。”齐灵公答应了婚事,周灵王派大夫阴里与齐侯作了口头约定。三年后,在鲁襄公十五年夏天,周灵王派周卿士单靖公、官师刘夏赴齐国迎娶了王后。
鲁襄公十二年二月,莒国军队骚扰鲁国的东部边境,包围了鲁国的台城。莒国的实力还不足以给鲁国造成威胁,季武子率军解除了台城的威胁,赶走了莒国军队,并攻入了莒国的郓城,夺取了莒国的铜钟,回到鲁国后,把莒国铜钟熔化了给国君鲁襄公作了一个铜盘。莒国没有善罢甘休,派人跑到齐灵公面前,诉说鲁国建立三个军,这是违背周朝礼制的。只有霸主才可以拥有三个军以上的军队,鲁国凭什么作三军?齐灵公听后默默点头,说道:“周天子命寡人要像齐国开国祖先姜太公辅佐周武王那样勤于王事,待寡人向天子禀报此事。晋侯作为霸主对鲁国如此譖越的行为,却不加制止,如何取信于诸侯?”
晋国与鲁国的关系,一直保持得不错。鲁襄公十二年夏天,晋侯派晋卿士鲂到访鲁国,感谢鲁国在去年派兵马参加了诸侯联军一起讨伐郑国。年末,鲁襄公就在孟献子的陪同下对晋国进行了回访,拜谢晋卿士鲂屈尊到访鲁国,并向晋国献上了庆贺新年的牛羊、农产品和贡赋。回到鲁国时已是鲁襄公十三年正月了,襄公祭拜了祖庙。孟氏家族世袭鲁国司空职位,这个职位是负责记载功勋的,孟献子特意在这次国君访问晋国后回国祭拜祖庙之时,在宗庙简册上记载下了十六岁的国君为了国家社稷多次出访晋国、跟随晋国出兵作战的功勋和辛劳。
鲁襄公十三年的夏天,晋国的正卿荀罃、晋卿士鲂去世了。晋悼公在翼城外的小绵山上举行了演习和阅兵,调整了晋国四军的正副统帅。去世的正卿荀罃,原为中军统帅,晋侯想要任命中军副帅范宣子(士丐)为正卿兼中军统帅,但是范宣子高风亮节,婉辞了,他对晋悼公说:“中行献子(荀偃)比臣强,过去臣担任中军副帅辅佐统帅荀罃,是因为臣熟悉知武子(荀罃),并不是臣有多贤能。臣请辅佐伯游(中行献子)”晋悼公于是任命荀偃(中行献子)为正卿兼中军统帅,士丐(范宣子)职位不变,仍为晋卿兼中军副帅辅佐荀偃。
中行献子原来任职上军统帅,他升任中军统帅后,晋悼公要任命上军副帅韩起(韩宣子)为上军统帅,然而韩起却向晋侯举荐了赵武(原新军统帅),赵武作为赵氏族人,确实是晋悼公大力提拔之人,但晋侯认为赵武从新军帅直接升任上军帅,属于火箭式升迁,超擢过快,于是又让排位在赵武之前的下军统帅栾黡担任上军统帅,栾黡又婉辞说:“臣不如韩起,韩起举荐赵武,国君还是采纳韩起的建议吧。”晋悼公心想,现在晋卿任命已经由不得寡人了?各位公卿自己商量好了吧,只好诏命赵武为晋卿兼上军统帅,韩起为晋卿兼上军副帅;栾黡任下军统帅,魏绛(原新军副帅)任下军副帅,递补去世的下军副帅士鲂的职位。而这样一来,新军的正副统帅都升迁了,谁来接替呢?晋悼公左思右想,对拔擢哪两位将领担任新军正副帅感到了为难。他让新军的军尉、司马、司空、舆尉、候奄及其副手一共十名将领率领本部的步兵、骑兵和所属官员,跟随下军一起训练。看得出来,晋悼公这样做非常谨慎,他没有随意按照资历任命将领,而是先让他们在下军帅栾黡、副帅魏绛的带领下听从指挥,由下军正副统帅通过观察再做最后的决定。
这次晋卿和四军正副帅的调整,让晋悼公看出来,晋卿各家族开始结盟了。范氏(范宣子为家主)与荀氏(荀偃为家主)结成了同盟,两个家族之主成为了中军的正副帅,而且荀偃还做了晋国正卿;韩氏家族本来就受恩于赵氏家族,因此韩起举荐了赵武为上军统帅,自己作为副帅辅佐,上军已经成为了赵氏和韩氏同盟的军事力量。那么栾氏和魏氏呢?他们现在担任下军的正副帅,还监管着新军,必将结盟以抗衡另外两个政治集团。
晋悼公忧虑不已,他好像已经看到了,晋国君权的衰落,三大政治集团必将成为晋国政坛今后数十年的主宰力量,就像鲁国的三桓。他想起士燮的话:“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鲁襄公十三年九月十四日,楚共王去世了。楚共王在位三十年,一直在与晋国争霸。鄢陵之战,还被射瞎一目,在后来晋国实行了“三驾疲楚”的方略后,晋国取得了争夺郑国的胜利,也宣告了楚国争霸的失败。在去世之前,他告诉楚大夫们:“不谷缺乏德行,年幼之时成为楚国之主。十岁之时失去了先君,还没来得及跟随太师、太保学习治国理政,就登上了国君之位,因此德行不足而遭鄢陵之败,让国家蒙受耻辱,让大夫们担心,不谷之罪实在够严重了。如果托诸位大夫的福,能保住首级得以善终,在祭祀、安葬的事情上,能够接替先君成为祢(mí)庙(父庙)神主,继位国君能以谥号相称,那不谷只求能谥为‘灵’或‘厉’,由诸位大夫选择一个。”众位大夫没有人敢回答,楚共王说了五次,令尹子囊才率众大夫领命。谥号,是君王去世后,由继任国君为去世的先君起的名称,一般用来概括去世先君在位期间的功绩。在谥法中,“灵”是指“乱而不损”,“厉”是指“戮杀无辜”,都属于恶谥。
楚共王的弟弟、令尹子囊在哥哥去世后,拥立了楚共王之子熊昭继位,史称楚康王。子囊与大夫们商量楚共王的谥号,有的大夫说:“先君已经定下了谥号,令尹选择一个即可。”子囊心中不忍哥哥辛劳一生,得到恶谥,他说:“君命谥为‘共’,怎么能改呢?声威赫赫的楚国,由先君统治,安抚蛮夷,征伐南海,让他们从属于中原诸国。先君能够知道自己的过错,这不就是‘共’吗?请为先君谥为‘共’。”众位大夫都听从了令尹子囊的意见。谥号为“共”是指“既过能改、执事坚固”。
吴国趁楚国国丧,当年冬天出师进攻楚国。吴王寿梦在此前一年(鲁襄公十二年,公元前561年)九月去世,在位时间二十五年,嫡长子诸樊继位,这是吴王诸樊即位一年之后的首次对楚国用兵。楚国大将养由基气愤不已,看到自己追随多年的国君薨逝,本来就很悲痛,这吴国还趁人之危,他立即率领本部兵马,迎着吴国军队就杀了过去。王子午(子庚)也立刻率领楚军跟了上去,紧随在养由基部后方。养由基派人对子庚说:“吴国趁我国丧,以为楚国不能出兵抵御,必然会轻视我们而疏于防备,子庚设好三处伏兵,我去引诱他们前来。”子庚按照养由基的策略,在长江北岸、楚国的庸浦布好了三处埋伏,养由基引得吴军追击至此,楚军大败吴军,俘虏了吴国的公子党。
郑卿良霄和石太宰自从三年前出使楚国被扣留,一直还在楚国。石太宰对令尹子囊说:“先王出征前要占卜五年,每年都重复吉兆则出兵。如果其中有一年不能重复吉兆,那就更加努力于修养道德而重新开始占卜。现在楚国实在不能自强,出使之人有何罪过?扣留郑国一卿,正好让郑国和睦而怨恨楚国,因而更加坚定地服事晋国,这对楚国有何好处?释放良霄回国,让他完不成使命,使他埋怨其君、仇恨其大夫,从而相互牵制,不是更好吗?”令尹子囊听后觉得有道理,就释放郑卿良霄回到了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