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明](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80/47484480/b_47484480.jpg)
第25章 训练
随着小团体的组建成功,朱由检也不再装模作样的利用跑路健身去诱惑宫中侍卫了。
他摊牌了!
他就是要以自己为核心,组建一支新的天子亲卫!
虽然人数少,可朱由检是想要把这三百来人当做未来新军军官培养的,放出去就是要当骨干,做小领导。
如此,自然贵精不贵多。
更何况他是皇帝,大明朝这座两百多年的集团大厦眼下虽然瞧着有点摇晃,可搁谁心里,都觉得还能继续挺个百来年,不可能突然就垮了。
所以朱由检的皇权仍然稳固,仍旧是全天下要讨好的对象。
君不见,史书的崇祯皇帝对着内阁首辅,不也是想换就换,想杀就杀?
这么强大的权力在手,朱由检做起事来,其实很方便。
他根本不需要去大包大揽,只要透露出一丝动静,自然会有人主动为之冲锋。
三百亲卫在手,再加上天子的名望,以及本就直属于朱由检的腾骧四卫,已然足够了。
要不然怎么后世总有人调侃,任一国朝的亡国之君遇到崇祯皇帝上位时的背景,都得乐出声?
大多亡国之君继位的时候,哪有崇祯那说一不二的权力?
可惜,
崇祯实在是太急躁了。
他觉得自己是个天生的明君,任何不同的臣子,任何不符合他想法的政策,都是在跟他作对,都是想要谋害他,急于求成,不成就对着臣子或杀或贬,最后勤政勤的把国祚缩短了几十年。
朱由检发誓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不然他早就亲自跑到京营那里去,搞大刀阔斧的军备改革了。
而针对自己手里的这批人的训练问题,朱由检也计划好了——
虽然他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但纸上谈兵可是很能够的。
不说后世那囊括中外的训练之法,就说当代名将戚继光写的《纪效新书》里的东西,也足够朱由检拿来照猫画虎了。
实际上,哪怕不按照兵书和后世方法,就按照大明朝本来就有的练兵方式,朱由检也有信心训练出一支合格的军队出来。
在很多后世人眼里,封建时代能训练出什么样子的兵?
鞑清末年那有名能打的川军,据说连左右都分不清呢!
按照这个逻辑推断下去,那能被鞑清打败夺取江山的大明朝军事肯定更差!
实际上,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朱由检开窍之初,也觉得后世处处都好,17世纪的华夏太封建落后,恨不得把后世的东西都复制粘贴到自己这个时代,只是后面每日三省吾身,发现自己还是犯了急躁的错误。
每个时代都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因为那个好,就硬套在这个身上。
人换了地方都能引发水土不服的病症,更何况政策这种东西?
后世那么发达,也不敢打包票说自己这个管理办法万无一失。
所以还是得符合时代特点,一步一步来。
而沉稳下来,找来王象乾这等老牌军队领导咨询后,朱由检才知道,这时候训练士兵,已经有了明确的指令、队列要求。
古时候就有击鼓作战,鸣金收兵之语,到了大明朝,更是发展出了复杂的“旗语”。
用各种颜色的旗子,做出不同动作,传达各样指挥。
典型的例子,为什么两军作战,一方的旗子被人砍倒夺去了,会对该方士气造成重大打击?
一方面,能够在大军之中挂出自己招牌的,一般都代表着高级军官,或者直接就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员。
这样的旗帜倒下来,对士卒来说,就意味着己方大佬被干了,既然如此,那自己凭什么还要继续卖命?
吃最好拿最多的领导都没了,自己一个月就那么点军饷,何必呢?
其二,则是由于失去了旗帜的引导,使得混乱的战场上,士卒没有个明确的进攻方向,打着打着就分散了力量,自然而然落于下风。
而为了保证旗语指挥的准确度,大明朝也额外强调对士卒的操练,按照不同旗语,排列成不同队列,已经是基础操作了。
只是随着国朝统治的日益腐败堕落,加之长时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压力,使得大明朝在军事训练上,呈现了严重的懈怠。
而且这腐化的速度还极为迅速。
在堡宗正统时期,大明朝那时仍为精锐的三大营士卒,竟然被堡宗下令,拉去修城墙!
地方精锐来京城换防,
好,
也给我去修城墙!
更别说后面堡宗土木堡怒送五十万,瓦剌留学之事了。
后面负责管理军队的军官勋贵们一看,天子能做,俺也一样!
于是他们也把本应该在营地中训练的士卒拉去给自己修房子了。
地方上更过分,
由于太祖规定了卫所制,导致卫所中的普通士卒被上头军官当成了农奴一般的存在,苦不堪言,逃亡者不知其数。
到了现在,
京营里面的几万号人,
大多数是虚冒骗朝廷饷银的,身强体壮的又大多被勋贵自己招揽去做家丁护卫了,留下来的老弱病残多。
辽东那边,更是都快成军阀自家的地盘了。
明白了这些后,朱由检在操练自己的亲卫上更为小心,结合了后世和当代的训练特点后,制订了一些合适的方法出来。
当然,
他也不自大,
如果训练过程中有人提出异议,觉得哪里有不对的,朱由检也能改。
反正现在还是创建初期,多改改对后面是有利的。
除了这些,朱由检还很看重对亲卫们的精神建设。
就这么三百人,朱由检要保证他们对自己的绝对忠诚。
所以朱由检与之同训同食。
士卒们看到皇帝竟然跟自己一起训练,吃同样的伙食,纷纷感动的说不出话,训练的更加刻苦了。
连带着朱由检选的小伙伴们也不敢嚷嚷受不住。
毕竟皇帝也就比他们大了几岁,身份更是至高无上,还跟着一块吃苦,他们要还不知好歹的乱叫,回家就能被家里长辈抽死。
每天训练完毕后,吃饱了饭,朱由检还要亲自给他们上课,讲大明朝开国时的各种风云人物,以及史书上的名将经历,华夏数千年的苍然历史等等,还会给士卒们普及些基础算数,为之后掌握火器做准备。
当然了,
朱由检讲的内容再多,也不敢给他们灌输后世那支著名军队的思想,也不会给亲卫们普及那些帝王飞鸟尽良弓藏的行为,主要目标,还是在于洗脑,强化忠诚。
说到底,
他还是阶级统治的代表。
他可以为了大明朝未来的发展,改革很多东西,甚至可能在日后,选择下放一些权力,割些身上的肉下去。
可让朱由检把自己屁股底下的这把椅子撤了,自己把自己吊死在绞刑架上,那是万万不能的。
他是大明的皇帝,
他的屁股已经决定了他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