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文豪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燕京文艺》(求收藏)

约莫中午时分,他才拎着两大摞旧书,晃晃悠悠的,回到大杂院里面。

看到这么多的旧书,还有一套四本的《红楼梦》,李学霞埋怨了两句,药都没喝就到处瞎跑,万一病情复发了怎么办。

对此,李学海只好解释了一番,他是给大哥李学志找高中课本去了,这才算是蒙混过关。

倒是刚睡醒的李学雅,她拿过一本《红楼梦》,捧在手里看的津津有味。

吃过中午饭,又喝了碗鸡蛋水与一大碗汤药,李学海开始忙碌起来,先是继续抄写《童林传》,直到快到五点的时候,他才取出课本翻阅起来。

六点钟,刘慧下班回家时,正好看见他认真复习的样子,极为满意。

晚饭,她特意炒了一个肉菜,大葱炒腊肉,说是给他补身子用的,给李学雅羡慕够呛。

接下来几天,李学海每天都用大半时间来写作,剩余时间复习高中知识,日子过的十分充实。

李顺民也没有闲着,愣是跑了大半个燕京城的废品回收站,爷俩终于凑齐了一套老三届的课本,以及前三册《代数》,加上李学海买回来的几本《物理》、《化学》,一股脑的给李学志寄了过去。

9月初,燕京的天气开始转凉。

最近几天李家陷入古怪气氛里面,刘慧对于李顺民瞒着自己寄包裹的事,颇有一些不满。

奈何,李顺民开着火车整天到处跑不着家,她连人影都逮不着,没处发泄,只能自个生着闷气。

在家里面看谁都不顺眼,就连李学海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生怕一个不小心成了出气筒。

这天一家人吃完早饭,李学海穿着一套板绿衣裤,里头配了一件红色背心,脚下踩着一双黑面红底布鞋,肩上斜挎着一个帆布绿色斜挎包,装着这段时间写好的稿件,打算找家杂志投稿碰碰运气。

他兴高采烈的要去投稿,丝毫没有注意到,刘慧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就差写着恨铁不成钢几个大字。

“你说说你,不好好待在家里复习,非得大早上就往外跑。”

“你以前什么学习成绩我还不知道?你不好好留在家里复习,万一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难不成,将来你也打算学你大哥娶一个女知青回来,到乡下待一辈子?”

李学霞给他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便不再多看;李学雅低头收拾着碗筷,一点多余的动作都不敢有,生怕被殃及池鱼。

刘慧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李学海十分无语:“妈,您老就放心吧,华清、燕京不敢说,但北外我保证没问题。”

对于自己的英语水平,他还是有信心的,至少考进北外问题不大。

“反正你自己看着办,最次也得给我考一个大专回来,咱家就是自费也供你上。”

“北外,我保证没问题。”

李学海又强调了一遍。

“北外是啥学校?”

末了,刘慧问了一句,对于李学海口中的北外,她压根就没听说过,还以为是大专呢。

“这个我知道我知道。”

“三哥说的北外,就是咱们燕京的外国语大学,HD区西三环北边上,那个外交部直属大学。”

“前几天,我还跟同学去西院校区逛了一圈,遇到了好几个老外。”李学雅小嘴叭叭说个不停,显然对于北外校园里的外教好奇。

这个时期北外不仅有着外教,数量还不少。

“外交部直属大学好,就报这个大学。”

刘慧脸色顿时阴转晴,狠狠拍了一下大腿,脸上变得眉飞色舞,“将来毕业正好可以进外交部工作,说不定还有机会出国。”

别看她文化程度不高,但却知道做为外交部直属大学,将来毕业进外交部的机会很大,而能进外交部就有机会成为外交官,成为外交官就能出国。

这年头能够出国工作,普通老百姓根本连想都不敢想,特别是带回来的各种外国稀奇商品与外汇,更别提能羡慕死多少人了。

眼看刘慧越说越远,李学海赶紧打了个哈哈,推着李顺民的自行车就往外走,要不然非得说个没完没了。

不过,她有一点说的没错,北外毕业确实可以进外交部。

如今正值国内百废待兴之际,对于外语人才奇缺,莫说是北外就算是北二外的毕业生,都能进入国家部委工作,分配工作上不比华清、北大差,甚至更容易留在燕京。

未来北外一度号称“外交官摇篮”,稳稳压了以后复校的外交学院一筹。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北外逐渐没落了,可眼下北外妥妥的是国家重点大学,外交部的宝贝疙瘩。

此时李学海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正在燕京街道上穿行,不禁心生豪迈,想不到,他也有去《燕京文艺》投稿的一天。

《燕京文艺》创立之初是在东长安街燕京饭店后面的霞公府街。其中霞公府15号旧楼就是燕京文联所在地,《燕京文艺》则在一七里拐弯、盘虬交错的大杂院里。

特殊时期,《燕京文艺》随燕京文联搬到了西长安大街7号,

在快到西单路口的大街路北,有北大门,就是西长安街7号,走进大门后是一条宽胡同,东边是一块块城砖建筑的古墙,直通二道门的传达室。

走过传达室后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殿,经大殿往西,再往北拐,又是一条胡同,往前走,迎面有座楼房,就是如今燕京文联所在地。

(这是网上介绍的场景,不信可以搜一下《燕京作家》2011年第1期-总第7期西长安街7号)

一栋不高的四层小楼,略微显得有些破旧,隐约能够看到裸露的墙体,楼内有着各种燕京文化协会,包括《燕京文艺》的编辑部。

楼门前挂着各个协会的办公室铭牌,其中《燕京文艺》位于一楼西侧。

李学海停好自行车,正要迈步往着楼里面走,就被一位看门的老大爷给拦了下来。

“哎,同志,你找谁?”

“大爷您好,我是来给《燕京文艺》投稿的。”说着话,李学海将斜挎包里的一摞稿子取了出来,晃了两下。

看了一眼李学海手上的稿子,老头转头向着楼道里面喊了一声,“小章,有人给你们编辑部送稿子来了。”

很快楼道里面响起一声清脆的女声,“董大爷,我马上过来。”

大约过了能有一两分钟左右,楼里面走出一位身材高挑的年轻女子,少说也有一米六七,一看就是地道的北方人。

“小章,这位小伙子来找你们投稿的。”董大爷指了指李学海,意思就是他来找你们投稿的。

“你好,我叫章德凝,《燕京文艺》的编辑,你把稿子给我就行。另外将你的联系地址写下来给我,不管稿子最终是否过审,我们都会以信件方式通知你的。”章德凝讲的极为详细。

她是去年才参加工作的,如今是《燕京文艺》里面最年轻的编辑,所以工作起来格外认真。

“那个我想先问一下,你们杂志能否刊登侠义题材作品?”李学海觉得必须先问个明白,万一人家不能发表侠义小说,他傻乎乎的投稿,岂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侠义题材!”

章德凝念叨了几遍,似乎有些发愣,一时没明白过来侠义题材是啥。

“是侠义小说吧?”董大爷看着眼前这个年轻漂亮的新编辑有些发愣,不由出言提醒道:“就是类似《三侠五义》、《施公案》……”

“啊!”

“这种题材作品!”章德凝面露难色,《燕京文艺》是一本综合性期刊不假,但侠义题材的小说,只怕是刊登不了。

“你们期刊的宗旨不是古今中外、提高为主吗?”

“怎么连侠义小说都不能刊登?”眼见没有一口拒绝,李学海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实在不行再换一家试试。

“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刊登方针。”章德凝好悬没笑出声来,这要是被《人民文学》的人听到,非得气个半死不可。

啥子?

这是《人民文学》的?

李学海差点尴尬的要死,还好他脸皮够厚,赶紧解释起来,“我还以为是《燕京文艺》的……”

章德凝强忍着笑意说道:“你不用去《人民文学》投稿,他们肯定不敢刊登。”

“你要是不着急走,我带你去编辑部问问,看《燕京文艺》或者国内有哪家期刊能刊登侠义题材作品。”

别说是《燕京文艺》、《人民文学》这样的大型期刊,就算是放眼国内一众中小型期刊,此时只怕都没有哪家期刊杂志敢说能刊登侠义小说的。

内地第一本武术类杂志《武林》,直到1981年才成立,同年7月正式出版,并刊登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迅速风靡海内外,一册难求,正式掀起了国内武侠热潮。

李学海厚着脸皮连忙点过感谢。

见此,章德凝忍着笑意领他来到楼内,走入靠西侧的一间办公室。

只见不大的空间里面,摆着能有三四张办公桌,地上、桌子上,到处堆着一摞摞的稿件,一位有些上了年纪的女性编辑,正在翻阅着手上的稿件,神情十分专注,丝毫没有注意到外人到来。

“周姐,这位同志想问问咱们杂志能否刊登侠义题材作品!”章德凝走到女性编辑办公桌前,简单介绍了一下李学海的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