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震惊世界
“那怎么办?这可是评审人巴旺迪教授的要求呀!”凯文左右为难。
“巴旺迪教授肯定意图不轨!这可是无上的荣誉和数万亿美金的市场利益,谁会不动心呢?可惜他哪里知道对方早有准备。我估计这项成果至少出来一两年了,直到彻底转化成产品,对方才拿出来公布,还早有防备,已经注册了全球各国专利!这个贺今朝博士背后一定是国家级别的支持,巴旺迪教授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咱们还是直接上报给老大吧,让老大来决断!”克里曼分析一通,给出一个建议。
“OK!你说得对!让老大来决断!”凯文心领神会,连忙把论文和往来邮件内容打印出来,抱着资料急匆匆地去敲总编辑斯基博坦的办公室门了!
总编辑斯基博坦面无表情地听完凯文的汇报,又翻了翻论文,看了看邮件内容。
“凯文,这篇论文你发给了几个审稿人?”
“5个!这篇论文关系重大,我就多发了一些。”凯文回复道。
“除了巴旺迪教授,其他审稿人的意见呢?”
“在这里。”凯文指给总编辑斯基博坦看,解释道:“其他4人都没啥意见,同意论文通过。”
“哦!”总编辑斯基博坦点点头,然后打了一通电话。凯文在旁边听着,好像是打给专利管理局的熟人。
最终,对方给出了确切的回答,华夏清安科技有限公司的确已经注册了专利,而且即将通过。
总编辑斯基博坦放下电话,吩咐道:“凯文,把这篇论文作为首刊封面,就在下一期期刊发表,标题要大,突出强调这篇论文的意义!去吧!”
“可是,巴旺迪教授……”凯文欲言又止。
“把那个贺今朝博士的回复邮件转给他,他自然会明白!”总编辑斯基博坦一双严厉的目光投在凯文身上,不带任何表情质问道:“还有什么问题吗?凯文先生!”
凯文吓得一哆嗦,连忙点头道:“没问题了,斯基博坦先生,我这就去办!”说着,连连后退,急匆匆地出了总编辑办公室。
身后,他隐隐听到一声喝骂:“shift!巴旺迪这个贪婪的鬣狗!”
凯文就当没听见,跑得更快了!
贺今朝这边,很快就收到了《Nature》期刊恭恭敬敬的回复邮件,邮件里高度评价了贺今朝的论文,告诉他论文将在最新一期期刊里作为封面推荐刊载。
贺今朝哈哈一笑,果然,这样一来,伸出来的爪子都缩了回去!还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如果只凭自己一个人,这个成果肯定被别人掠夺走了。
现在总算是等到成果公诸于世这一天了。等论文正式登刊,姜老给的这个任务便算是完成了吧。
五月上旬,一条新闻便悄悄地登上了各大报纸的科技面板。
而起因,是一篇刊登在《Nature》上的论文。它的标题只有简简单单地一行字,但却抓住了所有业内人士的眼球。
原因无他。因为投稿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DMS材料与特殊的碳纳米小球配合,并声称通过将该材料旋涂在负极锂的表面,可以彻底解决锂枝晶的问题。如果这篇论文刊登在其它期刊上,可能甚至不会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但,刊登这篇论文的是《Nature》期刊!
原本风平浪静的材料学与电池领域,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
虽然材料学界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锂电池的“突破”而震惊,但这回显然不一样,论文得到了几位行业内大牛的肯定意见,而且被不久之后发行的《Science》进行了Highlights。
所谓“Highlights”,大概类似于转载,但又有别于转载。
比如你在A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某个领域或者方向有重大突破,被B期刊看中,该杂志就会找一个该领域的牛人把你发在A期刊的那篇文章的亮点给概括一下刊登在B期刊上(也有是自己写Highlights的)。
这种情况在化学和生物两个领域比较常见,发在子刊上的文章被主刊挑中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同时被《Nature》和《Science》进行Highlights的,却是比较罕见的。
学术界对这篇论文的态度,简直可以用“狂热”一词来形容了。如果这篇论文是真的,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并不会因此而利益受损,反而会因此受益。
原因很简单,工业界对锂电池的顾虑,主要便是集中在锂枝晶导致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上。如果锂枝晶的问题能顺利解决,毫无疑问大笔的研发资金将涌入这一领域。
哪怕有那么几个研究负极材料的实验室被砍掉经费,也会有更多的经费和课题涌入进来。
因此,不到短短的一个星期,几乎是百分之八十的研究锂电池的实验室,都对这篇论文展开了重复实验。
接下来,更加让人震惊的消息传出来了,华夏清安科技有限公司召开产品发布会,宣布该公司已经于清北大学合作,已经把贺今朝博士的锂枝晶问题研究成果转化成了实际产品,也就是此次隆重推出的清安超能锂负极电池。该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电池的12-15倍!
在发布会上,现场对一块5立方分米的清安超能锂负极电池进行测试。这么小小的一块电池,居然驱动一台空调运转了两个小时。让现场的媒体记者瞠目结舌!
这种盛况引起了新闻界的极大关注!
在这种热潮下,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科技栏目的记者做了一期采访节目,采访了位于康奈尔大学的罗斯·克雷尔教授。
很巧的是,当哥伦比亚电视台记者抵达的时候,克雷尔教授的实验室正好在对电池样品进行检测实验,而且已经进行到了最后阶段。
当被问及该项技术的意义时,克雷尔教授一脸严肃地说道。
“……我们的研究团队正在对这个锂负极电池进行完全检测,如果这不是一场意外,那么这项技术毫无疑问将改变整个行业的面貌。”
“因为无论是锂硫电池还是处在概念阶段的锂空气电池,都绕不开枝晶问题。反过来锂枝晶的问题能在负极材料上得到解决,我们甚至不用对以往的设计做出太大的改动,直接更换负极材料就可以了。”
克雷尔教授的回答,让记者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毫无疑问,他要的大新闻就在眼前。
“可是克雷尔教授,根据我们采访IBM集团前锂空气电池项目负责人得到的反馈是,他对这项技术的看法持怀疑态度,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克雷尔教授想了想,回答道:“震惊自然是很正常,因为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实验室宣称自己解决了锂枝晶问题,对于新技术保持谨慎是必须的。老实说,即便是现在,我依旧保持怀疑,因为投稿人在论文中并没有很确切描述技术细节,当然,这也许是出于商业保密的要求。但是,从现在的检测数据来说,很可能他的确彻底解决了锂枝晶问题。”
记者立刻追问道:“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会怀疑这篇论文?”
克雷尔教授:“以往我们现在主流做法是提高电解质的粘稠度,甚至直接采用固体材料。或者在锂负极上做个碳材料结构,放电时限制住锂金属生长后的外形,充电时也能保证锂全部进入正极后负极结构不塌陷。贺今朝博士采用的在负极材料上涂膜的设计,事实上在二十年前很多实验室就已经尝试过无数次了。而且……”
记者:“而且?”
克雷尔教授耸了耸肩:“而且他以往在数学上的成就更大一些。并且我对计算材料这门最近才出现的新兴学科不了解,但即便如此我也知道很多东西光是建立模型是不够的。”
然而就在这时,背后的实验室里,突然响起了欢呼声。
听到这声音之后,克雷尔教授和记者都愣了下。
记者:“发生了什么?”
克雷尔教授和自己的助手相视一眼,一脸古怪地看向了那个记者。
“不知道……也许是成功了?”
克雷尔教授的推测没有错。
当他快步返回实验室中,放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上的样品没有冒烟,没有爆炸,一切都好的令人惊讶。
通截取的几组SEM图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锂离子并没有逐渐沉积在具有改性PDMS薄膜和碳纳米小球保护的电极上,整个负极光滑如初。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锂负极并没有像其它锂电池中那样野蛮生长,发育出致命的枝晶,而是安静地躺在双层薄膜的下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任何变化。
现象并没有发生,或者它发生过,但却被疏导了。不出意外的话,这种状态会维持下去,一直到整个充电过程完成。
毫无疑问,他们成功还原了实验。
“难以置信……”
站在电脑的旁边,看着旁边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不断生成的图像,克雷尔教授连着说了三句难以置信,依然无法宣泄心中的震撼。
即便同样的图像在《Nature》期刊中已经贴出过,但远远没有亲眼见到那般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