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淵源與創立
1.1.1. 問題所在
西明寺之淵源,應該放在整個中古時期的大歷史之中加以理解。通過此寺的沿革與發展,可以發現諸多足以反映大時代背影之相關歷史事件。因此對其建寺歷史的溯源就是題中應有之義,而該溯源對整個寺院源起與興建更具重要意義。因爲這是與此寺之主要宗教與政治職能、社會地位乃至今後的發展皆有密切關聯。以下就分兩節討論此寺建寺之前的歷史,以及創建的具體過程。
1.1.2. 西明寺史前史
西明寺建立之前的形態,最早可以追溯到隋代越國公楊素(卒於606)(1)的私宅,據唐韋述《兩京新記》中的記載:
次南曰延康坊。西南隅西明寺。本隋尙書令、越國公楊素宅。大業中,素子玄感誅後沒官。武德初,爲萬春公主宅。貞觀中,以賜濮恭王泰。泰死後官市之立寺。寺內有楊素舊井。玄感被誅,家人以金投井,後人窺之,釣汲無所獲。今寺眾謂之靈井,在僧廚院內。(2)
楊素的舊宅,是隋初他平定泉州人王國慶(卒於597)叛亂之後爲隋文帝楊堅(581—604)所賜。(3)對於此宅的建築時間,我們並沒有太多的材料支撑,但我們卻可以知道其規模非常巨大。因爲據載“家僮數千,後庭妓妾曳綺羅者以千數。第宅華侈,制擬宮禁。”(4)從這些我們都可以看到西明寺最初原址規模的巨大,這也爲我們理解它以後的建築形制提供了基礎。
但至隋煬帝(604—618在位)時,楊素之子楊玄感(571—613)(5)於大業九年(613)起兵叛亂;同年內就旋卽落敗身死,隋煬帝在平定叛亂後旋卽籍沒了楊家。此時已經是隋末兵亂之際,對此宅的命運我們也並不清楚。衹是知道等到唐武德年間(618—626),唐高祖李淵(566—635,618—626在位)將之賜給了其女萬春公主(?—724)。其後萬春公主的封號改爲長沙公主。萬春公主的丈夫就是唐初豪族豆盧懷讓(卒於643年後),兩人亡故皆陪葬於昭陵。我們衹能猜測將楊宅賜給他們夫妻之時是在唐初二人結婚之時。
但到了太宗(626—649在位)之時,他將此宅又轉賜給了其四子李泰(618—652);(6)其年代據說是在貞觀年間(627—649)。我們還可以將這個時間點作進一步的推測,因爲據《舊唐書》中的記載:
濮王[李]泰,字惠褒,太宗第四子也。……[貞觀]十年(636),徙封魏王,遙領相州都督,餘官如故。太宗以泰好士愛文學,特令就府別置文學館,任自引召學士。又以泰腰腹洪大,趨拜稍難,復令乘小輿至於朝所。其寵異如此。
[貞觀]十二年(638),司馬蘇勖(活躍於638—643)(7)以自古名王多引賓客,以著述爲美,勸[李]泰奏請撰《括地志》。[李]泰遂奏引著作郎蕭德言(558—654)、秘書郎顧胤(卒於663)、記室參軍蔣亞卿(活躍於7世紀上半葉)、功曹參軍謝偃(活躍於7世紀上半葉)等就府修撰。十四年(640),太宗幸[李]泰延康坊宅,因曲赦雍州及長安大辟罪已下,免延康坊百姓無出今年租賦,又賜[李]泰府官僚帛有差。(8)
唐代諸王自立王府是在15歲加冠就府。(9)故從上面李泰的經歷推算,有一定理由推測賜宅的李世民賜其宅第的時間點大致就是在他15歲(632)至636年他在府中設文學館之間。無論如何,賜李泰楊素舊府第的絕對下限是至貞觀十四年(640),史料中說該年唐太宗臨幸李泰府第,據此推測該年李泰府邸是在延康坊的楊素舊宅了。(10)
還可以發現,早年深得李世民寵愛的李泰(11)與楊素一樣,非常喜歡擴建修整自己的府第。(12)因此,有理由相信此一時期的楊素舊宅至少在規模上也獲得了很大程度的恢復,這也爲之後奠定西明宏大的規模提供了基礎。
唐王室中有不少皆與佛教信仰存有聯繫,李泰也不例外。此一方面,目前存世的最爲重要的資料就是著名的《伊闕佛龕之碑》(或名褚遂良碑、三龕記)。此碑卽是在李泰生平達到頂峰的貞觀十五年(641)十一月刻於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壁賓陽洞內。此碑由岑文本(595—645)撰,褚遂良(596—658或659)書丹,碑文共三十二行,行五十二字。(13)李泰之母文德皇后長孫氏(601—636)於貞觀十年(636)去世後,李泰在龍門賓陽洞開鑿佛窟爲其母追薦冥福,落成後卽在洞中摩崖刊記。這件事本身,也是李泰爲了討取其父皇歡心,以爲爭奪儲位的手段之一。(14)此碑落成後,唐太宗就於這一年的十一月辛卯親自“大閱於伊闕”。(15)選擇了這一地點,也很明顯與這個與太宗感情深厚的妻子有聯繫的規模巨大的佛教建設工程有關。
然而,僅僅兩年之後李泰就因爲奪嫡失敗,卽在貞觀十七年(643)被李世民“降封東萊郡王。……改封[李]泰爲順陽王,徙居均州之鄖鄕縣”。(16)徹底退出了大唐政治舞臺的中心位置。但他的命運並非最差,因爲其父唐太宗對其一直比較掛念,甚至僅僅衹是四年之後的貞觀二十一年(647)就再次將他進封爲濮王,而此時離太宗的生命盡頭已經衹剩下兩年了。在兩年後唐高宗(628—683,649—683在位)卽位之後,對這位過去的政敵也非常寬厚,但李泰還是於唐高宗卽位不久的永徽三年(652)就死於貶所均州。(17)
我們現在並不清楚李泰在643年被貶至外地,一直到十年後的652年去世之間他在長安王府的情況。唯一知道的是在他去世之後,高宗朝將之買下來作爲寺院,衹是此時的寺名不彰,事跡也不顯。(18)
1.1.3. 西明寺的創立
在李泰去世並由官方將其故宅購下立寺之後的四年,也就是顯慶元年(656),西明寺終於以現在所知的寺名得以重建。(19)對此,在《慈恩傳》卷十有著詳細的記載:
顯慶三年(658)正月,駕自東都還西京,[玄奘]法師亦隨還。秋七月,再有勅法師徙居西明寺。寺以元年秋八月戊子十九日造。先有勅曰:“以延康坊濮王故宅爲皇太子(李弘,652—675)分造觀、寺各一,命法師案行其處。”還奏地窄,不容兩所。於是總用營寺,其觀改就普寧坊。仍先造寺,其年夏六月營造功畢。其寺面三百五十步,周圍數里。左右通衢,腹背廛落。青槐列其外,淥水亙其間,亹亹耽耽,都邑仁祠此爲最也。而廊殿樓臺,飛驚接漢,金鋪藻棟,眩日暉霞。凡有十院,屋四千餘間。莊嚴之盛,雖梁(502—557)之同泰[寺]、魏(386—534)之永寧[寺],所不能及也。(20)
上面的記載非常清楚,這座以李泰故宅爲基礎爲李弘建寺、觀各一,並請玄奘來勘察地形。玄奘認爲此塊地域不足建兩座宗教建築,在獲得高宗李治允肯之後就獨建了這座西明寺。建造時間爲從顯慶元年八月,(21)直至顯慶三年夏六月,歷時約兩年的時間。其眞正的施工負責人是吳興人將作少監沈謙之(其他情況不明)。(22)這位沈謙之的生平與經歷皆遍尋未得,我們衹知道他似乎是出自吳興沈氏這個中古時期的望族,並且在唯一一處記載有“少監”頭銜,這一定是指“將作少監”,乃執掌宮室、陵寢等宮廷與政府土木建築的機構。由這樣的人來執掌西明寺的建造,也表明這座大寺的營建乃是皇家與政府行爲。
在寺院建成之後,還“遂賜田園百頃,淨人百房,車五十兩,絹布二千匹。”(23)也就是說,這就爲西明寺的日常運營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對於這座寺院的名稱,在此也略說幾句,此寺的命名至今依然撲朔迷離。“西明”是否卽如有些學者猜測,是因爲佛法來自於“西方”的印度與西域,(24)抑或這裏的“西”是指西方淨土,其實都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25)我們在此似乎可以換一個思路,卽查找一下歷史之中是否還有與之有著類似名稱的寺觀。首先讓我們想到的就是與鳩摩羅什(Kumārajīva,生於344—350,卒於409—413)的譯經相關之地卽爲姚秦時長安的逍遙園與西明閣。(26)然而非常不幸的是,這是我們能夠查到的唐代以前與宗教場所相關的唯一一種“西明”命名,並且,至今我們也並不清楚這座“西明閣”命名的原因所在。
但是我們還應注意到與西明寺同時所建的還有一座東明觀,《兩京新記》卷三中載:
次南曰普寧坊(南街西出通開遠門)。坊西街有漢太學餘址。其地本長安故城南安門之外焉。次東漢辟雍。漢元始四年所立。東南隅,東明觀。明慶元年,孝敬升儲所立。規度擬西明之制。長廊廣殿,圖畫雕刻,道家館舍,無以爲比。(27)
從上面明顯可以看到,並且前面也已經提到高宗曾讓玄奘去勘查李泰舊宅,以建寺觀各一座,但玄奘勘查之後覺得地幅不廣,不足建兩座宗教建築,就使得同一時間要建的道觀易址而建了。而此處則顯示此一同時所建之道觀名爲“東明”,恰好可與“西明”相映成趣。
這裏我們先要排除一種可能性,卽“西明寺”之得名乃是因爲它座落在長安中軸線朱雀大街之西,並且鄰近“大唐西市”之故。雖然這看起來是非常合理的解釋,並且在漢魏時洛陽城西也有一座“西明門”,而南朝首都建業(或稱建康)的西明門也在西方。但是,如果我們將唐長安西明寺與東明觀相比,就非常清楚“東明觀”甚至比“西明寺”的地理位置更要靠西,因爲它處在整個長安最西北角的普寧坊,而“西明寺”的位置在“東明觀”東邊的兩個街區,故而我們可以排除“西”或者“東”是指長安地理方位。考慮到唐代佛道二教對峙,以及這兩座寺院道觀同時建造的原因,我們基本可以猜想傳統將“西明”中的“西”理解爲西方(指印度與西域)的說法是大體可靠的,因此“西明”也卽“西方之明”(佛),而“東明”也就是“東方之明”(道),二者交相輝映,也正代表了大唐對於東西方文明的兼包並容。
唐高宗夫婦爲太子李弘(28)建立了這座西明寺。有意思的是,這位太子另在東都洛陽爲父母祈福而建了一座寺院,卽敬愛寺。(29)高宗替太子李弘立西明寺的因由是此年,原太子李忠(643—665)被廢,而李弘被新立爲皇太子,立寺正是爲此事慶祝並祈福,李弘也正是一直穩坐太子大位,一直到他自己充滿疑問地去世爲止。
這座大寺在顯慶三年六月建成之後,馬上成爲了大唐帝都中諸寺之冠。西明道宣這位當事人,在《集古今佛道論衡》(30)卷丁之中對於這座大寺落成之後的慶祝活動作了極其詳細的記錄。據其記載,顯慶三年六月十二日,西明寺正式落成,當天整個寺院之中就已經僧俗雲集。到了第二天早晨,是一整天的慶祝活動。從皇城至西明寺十多里的大街上人們塞得水洩不通。這天早上,唐高宗親自登上皇城的西向的安福門上,(31)郡公僚佐皆列隊於下。然後從皇城中排出各種繡像長旛,整個遊行的隊伍卽出安福門朝南,通過西市,再往南卽爲西明寺。遊行至西明寺後,眾人纔散去。高宗尋卽下勅,宣僧道各七人進宮城中太極宮中的百福殿。內官請僧人站在東面,道士站在西邊。皇帝讓雙方共相辯論,一直到最後因爲天熱纔各回寺觀。而這天,玄奘法師因爲在西明寺中度僧,就沒有參與到佛道論衡之中。(32)
玄奘法師當天的活動也得到其他文獻的證實,據載高宗爲了西明寺中的僧人,已經先讓有司挑選了高僧大德五十人,每人各有一位侍者來充西明寺僧。除此之外,還挑選了一百五十位童子,就在十三日僧道在百福殿辯論之際,於新建成的西明寺內度僧,高宗欽點玄奘法師看度。
之所以選擇六月的這幾天加以慶祝,我們還要看看另外一個關鍵性因素。據《舊唐書》卷二《唐太宗本紀》,高宗李治的出生日爲“六月庚寅”,(33)也卽六月十五(陽曆628年7月21日)。也就是說此寺之所以趕在“夏六月營造功畢”,是爲了搶在當朝皇帝的三十一歲(三十週歲)壽辰之前。而六月十二日落成,自十三日開始三天慶祝活動,直至六月十五的生辰正日爲止。過去學界有認爲唐代皇帝生日千秋節/天長節一般循例舉行僧道辯論實起源於玄宗朝,(34)不過,從西明寺的落成儀典來看,則至少還可以上溯到高宗之世。這種習俗在此後的兩百多年中,就逐漸形成定制,卽在帝誕之日以三教講論來助興,並且還會對優勝之僧人賜以封號,如“三教首座”或“僧錄”等虛實職銜。(35)但無論如何,高宗朝這種將一座特定的寺院落成,與帝國天子個人的生日聯繫在一起的作法也同樣體現了這座寺院本身的皇權與政治意味。至少在初唐之際,宗教與政治之間從來就密不可分。
一個月後的七月十四,則是極其正式的迎僧入寺的慶祝遊行。此時高宗還特下勅書,讓西明寺給玄奘法師一間上房,並讓剛剛新度的十名沙彌來充任玄奘的弟子。在西明寺建成的初期,高宗對於玄奘極其尊崇,據載“中使朝臣問慰無絕,施綿帛、綾錦,前後萬餘段,法服、納、袈裟等數百事。”(36)
這座寺院不僅規模巨大,它本身從一開始時,就是集結諸多藝術精英的所在。據張彥遠(815?—875?)《歷代名畫記》卷三記載:
西明寺玄宗朝南熏殿學士劉子皋[712—756]書額。入西門南壁,楊廷光(活躍於8世紀上半葉)畫《神》兩鋪,成色損。東廊東面第一間《傳法者圖讚》,褚遂良(596—658)書。第三間《利防》等,第四間《曇柯迦羅》,並歐陽通(卒於691)書。(37)
此處所涉及的幾位重要藝術人物中,劉子皋除此處提到的信息外,其他事跡不詳。楊廷光則是當時非常重要的佛教壁畫畫家,在同書同卷之中,還記載他畫了安國寺的“西廊南頭院西面堂內南北壁,並中三門外東西壁梵王、帝釋”以及“東北《涅槃變》”;道教開元觀的“西廊院天尊殿前《龍虎君》《明眞經變》及西壁”;咸宜觀的“殿外東頭東西二《神》,西頭東西壁”;東塔院的“門屋下內外面楊廷光白畫《鬼神》”;化度寺畫“《本生經變》”。(38)褚遂良是唐初最爲重要的書法家,但他是在西明寺落成當年去世,故此書當爲初落成之前所書。而歐陽通與其父歐陽詢(557—641)在書法史上並稱爲“大小歐陽”。另外中唐以降著名的書法家柳公權(778—865)也曾經在西明寺中撰寫了《金剛經》的石碑,並且是他最爲得意的作品之一。(39)這些名書與名畫,就成了點綴西明寺的藝術珍品,並且也提升了其整體藝術品味。(40)
西明寺的改建與設備添置,在此後依然繼續進行,其中比較浩大的工程,比如就有麟德二年(665),皇太子李弘又爲高宗夫婦祈福,而在西明寺之中施鑄了一座一萬斤重的巨大銅鐘。(41)我們在後面還會提到,這口鐘此後就與此寺休戚與共,見證了西明寺在終唐一代的興衰。
1.1.4. 小結
從本節的歷史重構我們可以發現,西明寺爲隋代重臣楊素之故宅,規模巨大。其子楊玄感謀反失敗,此一宅第卽被沒官。唐初,高祖李淵將此隋代故宅賜給了其女萬春公主。而到了唐太宗繼位之後,他又將此宅又轉賜給了他極爲寵愛的四子李泰。這位皇子很快就因爲參與奪嫡失敗,而被流放在外。李泰在失意中去世之後,這座王宅又爲高宗買下。到了公元656年,高宗改立李弘爲皇太子,卽於同年下敕爲這位尙爲幼童的皇太子改建西明寺。這座寺院趕至658年夏天高宗生日前,竣工落成。從這座寺院的前史與興建,我們可以發現它自始至終都與皇權、政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此寺的名字與高宗及後來早亡的太子李弘聯在了一起,這也就注定了它在未來數十年,乃至此後數個世紀之中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