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历史人物故事:春秋人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经世济民,尊王攘夷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管仲的经典语录之一,意思是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百姓丰衣足食了,才能知道荣辱。这也是管仲的施政理念。所以,管仲特别注重利用齐国临海的地理特点,借助鱼盐之利,帮助百姓富足、国家强盛。很快,齐国就成为诸侯各国中最富庶、最有战斗力的国家了。

在外交上,管仲也是特别善于权衡轻重,故常常因祸得福、转败为功。

有一次,齐桓公与夫人蔡姬乘船出游。蔡姬摇晃船只,与齐桓公嬉闹玩耍。哪知齐桓公是旱鸭子,被摇晃的船只吓得脸都白了,数次责令蔡姬住手。蔡姬呢,偏偏玩心比较重,晃得更起劲了。这个恶作剧可真真儿惹恼了齐桓公。

齐桓公一怒之下,把蔡姬送回了蔡国娘家。蔡国虽然是小国,但嫁出去的女儿被夫家给送了回来,蔡侯的脸上很是挂不住。老岳父一生气,干脆直接把女儿改嫁他人!齐桓公并没打算休妻,只是想给蔡姬一个教训,如此一来,可就弄巧成拙了。

名篇摘选

故其称曰:“仓廪[1]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2]则六亲[3]固。”

【注释】

[1]仓廪(lǐn):储存粮食的仓库。

[2]服度:遵守礼法。

[3]六亲:一种说法指父、母、兄、弟、妻、子。

恼羞成怒的齐桓公率各路诸侯联军攻打蔡国,蔡国当然不堪一击,很快就溃不成军。只是,堂堂大国这样欺负小国,未免太让人看笑话了。如果齐军就这样回国呢,摆明了国君就是因为一个女人而大动干戈,齐桓公的名声可就太难堪了。

管仲赶紧出主意,让齐桓公干脆继续率军南下,攻打楚国。面对来势汹汹的齐军,楚王表示很无辜。他派遣使者来到军中质问:“君王在北方,我在南方,哪怕是我们两国走失的牛马也不会到达对方的境内。君王为何不顾迢迢远路,侵犯我的土地?”

管仲理直气壮地回答:“赐给我们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我代表周天子来问问你,楚国为什么不向王室进贡包茅?”包茅,一种祭祀用的茅草,以楚国所产最好。楚国历来要向周王室进贡包茅。但是,周王室东迁之后,势力一落千丈,地盘也好,实力也罢,已经不足以与诸侯国相抗衡,因此大多数诸侯早就不向周王室进贡了。

管仲以“包茅不入”为齐国讨伐楚国的正当理由,实际上是打着“尊王”名义代替周天子行使权力,为出师正名。楚王当即表示:“这件事情的确有,寡人有罪。”齐楚随即签订盟约,握手言和。

既然主张“尊王”,就得“攘夷”,这两件事情是连在一起的。擎起“尊王攘夷”的大旗,齐国不断对外扩张,取得号令诸侯的地位。

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山戎进攻燕国,燕国向齐国告急。齐桓公立刻带兵解救燕国,讨伐山戎,一直打到北边的孤竹国。差点儿被灭国的燕国对齐国很是感恩戴德。燕君亲自送齐国军队回国。燕君和齐桓公边走边聊,很是投机,一不小心,走出了燕国的国境,进入了齐国。这可麻烦了。按照西周的礼仪,一国国君送另一国国君,是不能出境的。燕君无意中违反了礼制,怎么办呢?

管仲替齐桓公想了一个主意,让齐桓公顺便就把燕君多走的这些土地慷慨送给燕国,这样,燕君就不算越境。管仲乘机让感激不尽的燕君回去修仁政,并按照西周以前的规矩,向周天子纳贡。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鲁、郑、卫、许、宋、曹等国的国君会盟,史称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向齐桓公赐胙(zuò,王室祭祀祖先的福肉)、弓箭、车乘,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他也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就这样,在管仲等的襄助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尊王攘夷”,开创了自周平王东迁以来中原少有的安定团结局面。管仲因此被齐桓公尊称为“仲父”,被孔子评论为“如其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