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诺贝尔奖的诞生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的葬礼在规模上堪比王室。在葬礼正式开始前一小时,就已经有好几千人自发聚集在了斯德哥尔摩大教堂(Stockholm Cathedral)门外。诺贝尔的亲友随着源源不断的人流会聚到了正厅。现场鲜花的摆放非常夺目,由好几排鲜花簇拥着的一条通道从教堂门口一直延伸到教堂内部的圣坛。正厅的几根柱子被长着宽大叶子的高大棕榈树遮蔽着,叶子的顶端正好触到了天花板,正厅俨然变成了一个长满棕榈树的森林。灵柩的上方是由两个绿叶花环交叉而成的十字架,上面挂着一只白色的鸽子,仿佛盘旋在灵柩之上。灵柩的棺木是由经过抛光的浅色木头制成,其中一头挂着一块银质牌匾,上面很简单地写着一行字:“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生于1833年10月21日,死于1896年12月10日”。棺材就像自由漂浮在鲜花的海洋上,但本身并没有被花圈所覆盖,而下面的那一片花海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花圈所组成。到了下午3点,所有的宾客都到齐了之后,葬礼正式开始了,由风琴演奏作为开场,接着是男声合唱团的演唱。然后,杰尔曼·戈兰松(Kjellman Göransson)牧师走到灵柩前面主持葬礼。仪式结束之后,所有的花圈都汇总到了一起。伴随着葬礼进行曲,没有任何鲜花装饰的棺材被抬到了等待出发的灵车上,而花圈则由敞篷马车来运送。到了下午4点半,游行就开始了。
在斯德哥尔摩很少会看到这样的送葬车队。在灵柩最前面站着火炬手们,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送葬车队,每一辆四轮大马车的车灯里都有火焰在熊熊燃烧。斯德哥尔摩市民倾巢出动,目送着送葬车队蜿蜒地向火葬场前进,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街道两边分成两队,沿着街道一直到诺图尔(斯德哥尔摩北部的关卡)。大批火炬手在火葬场外面迎接灵柩,在那里灵柩的盖子被移走,里面的白色棺材被抬出来,并被抬进火葬场。阿尔弗雷德在遗嘱中明确表示,他的遗体应火化。但是在这之前要等“我死了之后动脉被割开,当这一过程完成之后,由权威医生确认死亡迹象,我的遗体将被送到火葬场火化”。随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骨灰被存放在斯徳哥尔摩的诺拉·贝加夫宁斯广场(北部公墓)。
在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同年的12月14日,他的遗愿和遗嘱揭晓,内容非常引人注目。除了把一些遗产留给了诸如亲属、密友和仆人这样的个人之外,该遗嘱还包括了以下内容:
我所有遗留的不动产应按下列方式处置:我的资产,由我的遗嘱执行人投资于安全性高的证券后成立一个基金,其中的利息应每年作为奖金发放给在过去一年中对人类做出最有益贡献的人。这个利息将分成五等份,其分配方式如下:一份发给在物理学领域有重大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发给在化学领域有重大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发给在生理学或者医学领域有重大发现的人;一份发给在文学领域创作出最优秀的理想主义作品的人;还有一份发给为了国家之间的友爱、废除或减少常备军,以及举行并促进国际和平会议做出最多或最重要贡献的人。物理学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评选;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的瑞典文学院评选;和平奖则由挪威议会(Norwegian Storting)推举出五个人所组成的委员会进行评选。
我希望在颁奖时,不要考虑候选人的国籍,而应考虑这个人是否做出了最重大的贡献,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著名的遗愿和遗嘱奠定了诺贝尔奖的基础
年轻时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宣读遗嘱时见证这一过程的律师博·洛夫格伦(Bo Löfgren,当时年仅31岁)在回到家后见到妻子,告诉她:“我今天见证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件事情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份遗嘱不仅在瑞典,而且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了关注。在伦敦,它引起了轰动,《每日新闻》(Daily News)认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应该被看作和平的推动者,因为他是如此强烈地反对战争。尽管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研制了一些迄今为止可以给世界造成最严重破坏的东西。
在宣读遗嘱时,人们还无法准确估量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产价值,但在他去世之后不久,他的资产估值在3000万至3500万瑞典克朗。如果按当时的利率不超过3%来计算,那么可以分配给上述五份奖金的利息就有约90万瑞典克朗——换句话说,这绝对是一笔巨额财富了。人们论及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时,认为它是“给人类的礼物”。在经过大量法律细节上的完善后,这一“给人类的礼物”于1901年诺贝尔逝世那一天首次颁发。当时颁奖典礼于晚上7点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学院主厅举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挪威的克里斯蒂安尼亚(挪威地名,奥斯陆的旧称。——译者注)由挪威议会宣布,与此同时,给挪威国王和获奖者发送了电报。他们没有一个人出席典礼。奖金立即被送到获奖者手中,然后颁发了奖章和证书。挪威举行的仪式非常简单,只花了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