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成为优等生的秘诀(共9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 有效沟通
快速让对方觉得你懂他

打破障碍,是高效沟通的基础

沟通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思想与情感交流的过程。在生活中,有效的沟通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在工作中,有效的沟通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在学习中,有效的沟通可以增强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可以说,沟通能带给我们无限的好处。

然而现实生活中,人际沟通的障碍无处不在,严重影响了沟通的质量。沟通障碍是指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交流意见及传递信息时所存在的困难。沟通障碍导致沟通效率下降,甚至可能导致无效交流,引发误会,从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所以说,如何降低沟通障碍产生的不良影响或者说克服沟通障碍,实现有效而又高效的沟通对于人际交往来说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有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沟通中顺利“破冰”。

学会倾听,是沟通的前提

沟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倾听。但是,倾听常常被很多人忽略。

有些人觉得,我跟这个人说他听不进去,我跟那个人说他没什么反应。整个交流下来,没有什么成果。

每个人在沟通的时候都是想先把自己的立场表达清楚:我想要怎样,我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但其实这样是无法良性沟通的。

如果真正想要跟他人建立长时间的良性沟通,从某种程度上讲,你要成为对方的朋友,不然对方不可能敞开心扉对你表达他真正的所思所想。如果他成了你的朋友,就会听你说话。

我们都知道,人人都喜欢愿意听自己说话的人。

举一个我在电视台开会的例子:我曾经主导策划过一个节目,因为节目的很多细节需要落实,我和台领导沟通了很多次,次次长达两三个小时。可能有人会想,这是多大的一个节目,用得着聊这么久?但其实我们在聊天的时候,碰撞出了很多创意。虽然很多次沟通的时候大家都有跑题的感觉,但这些沟通依然让我们对节目的价值观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同步了上下级观念。反思聊天的过程,其实我并没有说太多,主要是对方在讲,但每次聊完以后,我都能学习到很多新东西,而台领导每次都很开心,对节目也越来越有信心。

所以,在跟工作中的领导、合作伙伴,以及生活中的爱人、朋友等沟通的时候,你首先要学会倾听。只要你真正听进去他们讲的话,就能让他们感觉到你的诚意。

而且倾听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这个忙碌的世界里,真正能当好“倾听者”的人并不多。如果你能成为一个“倾听者”,一定会变得非常非常受欢迎。

控制情绪,刻意练习

在沟通过程中,人的情绪会影响双方接收和反馈消息的方式,从而改变信息的表达和理解程度。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觉得紧张或者愤怒时,语言表达会有些失控,大脑所想的和口中表达出来的不太一样。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沟通障碍,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会激发双方的矛盾。因此,人要学会控制情绪。

很多人在情绪化的时候说了一些过头的话,说完立马就后悔了,甚至一年以后还在回想,如果当时能控制住情绪就好了。倘若控制好了情绪,那么事情的结果可能就会大不一样,跟对方的关系就不会弄僵。

因此,我要给所有人,尤其是刚刚步入职场、年轻气盛的毕业生一个建议:话到嘴边留半句。面对事情的时候,要保持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不仅会让自己做的事有好结果,还会给其他人一种沉着、能干大事的印象。

当然,真正地控制好情绪,是需要时间的磨砺的。从现在开始锻炼,刻意练习,可以让自己更快地成长,而且这份收益会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断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消除偏见,拒绝“贴标签”

偏见是因为事物与自己的主观观点不符,加上感情的偏好,所造成的消极态度倾向。

当沟通的双方处在不同视角时,不仅会阻碍双方进行相互了解,还容易根据表象做出刻板判断。这样会导致自己对对方产生偏见,从而使得自己留给对方的印象不够正向。

比如说,有人问我怎么考上的哈佛大学。当我告诉他,我是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去的,他一脸质疑,表示难以置信,甚至还说,长得好看就够了,学习好不如长得好。这种偏见,我觉得是最应该摒弃的。这种随意给别人“贴标签”的行为,就相当于戴上了偏见的有色眼镜,会影响自己对事情的判断,也会给别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所以,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点:要用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事物,但是绝不要用“贴标签”的形式去判定。即使一件事情有人定义过,你也要多听、多观察,理性评估以后,再做判断。

也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丢掉对事物或人的固有印象、标签以及偏见,才不会给别人一种狭隘的感觉,从而促成和他人的一次高效、客观、公平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