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王炸
安排完黄公辅后,崇真又问道,“黄道周、阎应元、张煌言都在哪?”
黄道周是一张实打实的王牌。
如果说田贵妃是六边形战士,书法武艺精通,黄道周就是十二边形战士,几乎无所不能。
黄道周此人应该成为李白杜甫一样的人物,在浩然的史书中,成为课本中为数不多需要记忆背诵的人物之一。
黄道周,字幼玄,号石斋,世人尊称石斋先生。是明末有名的大学者、大书画家、大文学家、民族英雄。他通天文、数理,工书善画,尤其诗文、隶草自成一家,先后在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业等大学当教授,培养了无数有学问有气节的才子。
但他早年中进士,在宦海也是沉沉浮浮多年。
原大学士钱龙锡在袁崇焕案中被牵连,赐了死罪。整个朝廷没有一个敢站出来为钱龙锡辩护的。只有黄道周义愤填膺,半夜起草奏疏向皇帝申冤。
这封奏疏可谓胆大包天,核心内容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国家至此,都是你皇帝的过失,换大臣如换衣服,杀阁臣如杀草鸡,你还怪罪给别人,钱龙锡这么有名的大学者,甩锅给谁也不能甩给他啊。”
朱由检被这封奏疏气得够呛,但也是黄道周的据理力争,才救下了钱龙锡,而黄道周自己却被贬三级。
这只是黄道周一生当中极小的一件事情。在他一生中,他还做过很多这样的事情。
仗义执言,不计后果是他耿直一生最贴切的描述。
有一次黄道周请病假,请假就请假吧,非得顺带着指出皇帝的问题,让他远小人近君子,好像自己生个病不在朝堂中的功夫,皇帝就被小人有机可趁了一样。
皇帝三番两次被他骂,关键每次骂还都骂到痛处,这次又被骂,哪里受得了,一气之下便罢了他的官。
没想到黄道周也不计较,跑到渐江教书去了,这一教还教出不少才子出来。
过了几年,黄道周的名气反而比朝堂之上更大了,皇帝就又把他召了回来,还给他升了官。
但黄道周有些事情就是看不惯,就得说,于是又被皇帝贬了。
后来黄道周预言的事都应验了,皇帝才发现这家伙是个高人啊,便又请了回来。
这次回来,黄道周看到朝廷每况愈下,已是无力回天,心灰意冷,干了两年,就辞官回家写书去了。崇真穿越过来的时候,黄道周这家伙正在家中写书呢。
后来皇帝死,大明亡,黄道周起任礼部尚书,后又成为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一力扛起了支撑南明的重担。
最后抗清被擒,清军出动了无数人来劝降,连洪承畴都出面了,黄道周不但拒不投降,反而将洪承畴骂得个狗血淋头,最后英勇就义。
史书上无数人为黄道周做出了至高的评价。
《明史》上称他“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
乾隆帝称他“不愧一代完人。”
徐霞客的评价最为夸张,评价黄道周为“至人惟一石斋,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宇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
这样的王牌,怎么能让他在家中写书呢?崇真必须把他薅出来,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礼部尚书,必须让他干到死。
黄公辅任吏部尚书,黄道周任礼部尚书,两人凑一块,绝对是一对王炸。
而阎应元和张煌言也一点都不逊色。
阎应元是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曾面对二十四万清军,孤城困守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最后英勇就义。
张煌言也是战绩辉煌,他曾率部连下清军占领的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后来郑成功这些人相继去世,他知大势已去,心灰意冷,才隐居了起来。后来被清兵抓住,于杭州遇害。
而此时的张煌言才刚刚二十出头,刚中举人,正是大好年华。
这两人好好用起来,未来的成就应该一点都不会比孙传庭差,凑一起也是一对王炸。
“他们已经都在京城了。”
崇真知道这三张牌的份量,“快宣!”
这三张牌到手,等于刘备找到了关羽张飞赵云。
蒋德璟将这三人带到崇真面前。
黄道周现在四十岁,阎应元三十多岁,张煌言二十多岁。
都是当打之年。
三人站到崇真面前,崇真仿佛看到了大明战力已剑指四方。
“三位爱卿舟车劳顿,可有好好歇息?”
三人受宠若惊,连连谢恩。
这三人中,以黄道周资历最老。
寒暄了一阵,崇真问道,“我大明如今内忧外患,众爱卿有何治国良策?”
黄道周虽然被皇帝贬来贬去,但问起国事,依然毫无保留,“陛下,臣以为我大明国力依然强大,只是国力未能全部掌握在朝廷手中,多为地方格局势力所控,不能为陛下所用,才会导致反贼横行无法消灭,外敌入侵无法驱逐。”
这个看法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中华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君和臣、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史。
朱元璋立明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最终导致君强臣弱,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百官备受打压,地方多受朝廷节制。
但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和博弈,这种情况已经反转了,中央形同虚设,地方已经自成一派。
其实大明本身还有不少兵力,打反贼,打外敌都是绰绰有余。
但这些兵其实已经都被地方势力当成自己的军队了。对于他们来说,仗打输了自己实力被削弱,仗打赢了自己又得不到好处,所以主帅首先就不想打。而下面的士兵更不想打,毕竟打不打仗都没有军饷,不打仗还能得过且过混一天,一打仗命都保不住。
这样一群从主帅到士兵都不想打仗、只想投机倒把的军队,上了战场除了逃跑就只剩投降了。
甚至还出现了守城官吏闻风而逃,守城募兵充当内应,大开城门迎接农民军的情况。
所以很多史学家都认为,明亡不能把所有罪名都安在朱由检身上。
这种情况就是洪武大帝再世也会大伤脑筋。
崇真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
“那爱卿以为当如何为之?”
“陛下,应改革吏治,提拔人才,用新鲜血液替换尸位素餐之人,逐步加强朝廷节制地方的能力,徐徐图之,越十年,我大明便可恢复清天明日。”
徐徐图之……
崇真心道哪有那么长时间让我徐徐图之,但黄道周的主张,还是让崇真很满意的。
“好,既然爱卿有此主张,那朕就着你为礼部尚书,为朕好好发掘人才,储备力量。”
礼部尚书主管教育选贤任能,黄道周有这样的理念,入主礼部尚书简直不要太合适。
黄道周原本官位就不低,提升礼部尚书也不算太夸张。
黄道周没想到崇真这么看得起自己,当下拜倒连连谢恩。
崇真扶起黄道周,勉励了一阵后,又问阎应元,“反贼现在越来越猖狂,对我大明威胁越来越大,爱卿可有应对良策?”
阎应元说道,“陛下,那反贼虽有数十万之众,但都是草莽出身,多有败坏,虽然一时势大,但不能长久,若能一边正面进攻,一边釜底抽薪,必能快速瓦解。”
“如何釜底抽薪?”
“反贼以均田免赋引诱百姓入伙,这就是他们立足的根基,若咱们也效法行之,必能釜底抽薪。”
崇真大喜,“爱卿之意甚和朕意。”
崇真何止是要效法,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早就在他心中盘桓许久了。
要改变土地兼并,地方割据的局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将土地收归国有,加强中央集权,这才是真正釜底抽薪的办法,任何地主乡绅土豪从此都不可能再屯田屯地,也不可能再对中央产生威胁,更不可能始终骑到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但这个办法却隐藏了太多的危险。
因为现在的这片土地上,横亘着无数根深蒂固的“钉子户”,他们是在这片土地上深耕细作发展了好几辈的地主土豪,扎根深,势力大,要打倒他们,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朝堂上的贪官污吏,崇真有权有人,使点手段就能瓦解惩治。
但大明版图如此广博,有多少钉子户需要拔除都不得而知,更遑论将他们一网打尽了。
而且这些钉子户的根基可能比崇真的根基都要深厚。
崇真身边的太监,宫女,侍卫,搞不好都有他们的力量渗透进来了。
如果真的效法李自成“均田免赋”,说不定自己就会像上几任一样,离奇驾崩。
崇真继续说道,“若着爱卿掌兵,能否北退李自成,南拒张献忠。”
阎应元大喜,纳头便拜,“谢陛下栽培,臣若能带兵,必生擒张献忠,活捉李自成。”
“你有这份气概,值得嘉奖,但是爱卿切不可轻敌,反贼势入破竹,占领了大明半壁江山,力量还是非常强大的。”
“是,陛下,臣谨遵陛下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