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大道:雷军的运营逻辑与商业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 打一场降维战争

2010年11月的一天,雷军正要出门,被一位同事拦住。同事给他演示了一款基于手机系统的即时聊天软件,雷军只看了15分钟,立马意识到这是机会,他说:“OK,go ahead。”

这个议案在小米内部的研讨会上引起了大家热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不是做不做,而是如何做,如何定位的问题。当时,手机通信软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超级短信工具,这种软件取代了传统手机的短信服务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服务;还有一种模式,则是社交类通信软件,这类软件的共同点是通信只是切入点,它的根本作用还在于像facebook一样,建立一个网络的社交平台。

会议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打造一个手机网络社交平台更有前景。于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小米软件工作室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对于长期浸染在软件行业的小米人来说,这样一款软件的开发并没有什么难度,所以仅用了短短一个月,米聊就开发成功了。2010年12月,米聊作为小米的第二块主打招牌被推向手机软件应用市场。

让人感到尴尬的是,米聊并没有在用户群中掀起热烈反响,在上市后的几个月时间里都表现得平平淡淡,不温不火。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消息传来,即时通信领域的统治者腾讯很有可能进入手机网络社交平台。但是作为金山公司的股东,腾讯并不希望与雷军发生过于激烈的对抗和矛盾,所以留给小米的时间只有三个月。

面临即将到来的压力,雷军力主创新,因为一直循规蹈矩发展下去,米聊只有死路一条。在巨大的压力面前,米聊工作室爆发出极强的战斗力,很快他们就研发出“语音对讲”功能,米聊从一款普通的社交软件演变成一款可以语音交流的对讲机。2011年5月,“语音功能”的推出为米聊迎来爆炸式发展阶段,米聊会员呈倍数增长。

作为国内第一款手机社交语音平台,米聊在2011年5月之后一举奠定了在移动互联领域的地位,成为小米公司第一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品,而雷军这个昔日PC软件行业的老兵也开始借此在移动互联领域声名鹊起。

2011年7月中旬,雷军才正式对外界确认小米科技由他亲手创办,并将在下半年推出自有品牌手机。消息传开后在IT行业炸开了锅,人们都认为未来趋势是软件时代,雷军从软件行业进军硬件,这不是逆流而动吗?

在小米公司,无论战略定位如何,米柚和米聊将成为雷军进军移动互联网的两款重要的工具。小米手机不过是雷军进军移动互联领域的载体罢了。如果说雷军想要实现做一家伟大公司的梦想,做智能手机几乎是最好的机会。

到2010年的时候,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势不可当,网络信息入口已经被这三家瓜分殆尽。属于其他人的机会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到来的时候逐渐显现,随着PC被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取代,人们不再只是坐在办公室或者待在家里上网,联网的场景开始多样化。因此,信息入口之争不再局限于大平台上的信息入口,而是具体在某一场景下的信息入口之争,也就是场景之争。所有的场景下都离不开一个平台,那就是手机,因此,雷军选择做手机,其实是抓住了互联网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转换的短暂时间窗口期。

小米手机问世之前,雷军在一次小米的内部会议上说过这样一番话:“百度的搜索是免费的,可是它现在的赚钱能力却是互联网里数一数二的。腾讯的聊天产品也是免费的,可是它的规模是金山公司的几倍。我们做手机,可以学学百度和腾讯,最初赚不赚钱不要紧,以后有的是机会。”

2010年,摩根士丹利曾经做出这样的预测,他们认为随着手机智能化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可能达到100亿台。根据这个预测,雷军做出这样的判断,便携的手机将会极大地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未来的十年时间里,这种发展势不可当。到那时,移动互联网将是传统互联网规模的十倍,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将带来十倍于现在的互联网用户,这是一个令人疯狂的巨大市场。

创新工厂创始合伙人汪华认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将会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做基础软件的、技术应用的公司将会在移动互联网初期大获全胜;到第二阶段时,那些积极提供游戏、娱乐、社交的公司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角;最后一个阶段,随着用户人数的不断增多,提供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本地生活的相关应用服务的公司将成为领头羊。

此时,国内很多手机厂商还没有意识到危机的来临。对于小米,他们仍旧看不懂,没有意识到自身已经被卷进一场难以获胜的战争。如同迅雷联合创始人邹胜龙所说:“雷军从一开始打的就是一场三维的战争,玩法完全不同于传统手机厂商,小米把中国手机行业的竞争,从冷兵器时代直接带到了现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