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大道:雷军的运营逻辑与商业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雷军从来没有洞察时势引领风气之先,也没有站在风口上飞升腾达一夜成名,他总是小步快跑,顺势而为。

1992年初,雷军加盟金山,从程序员一路打拼做到CEO。2007年12月19日,雷军退出金山,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华丽转身。2010年4月6日,雷军创办小米,41岁重新创业。 2018年7月9日,小米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值达543亿美元。2019年7月下旬,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世界500强排行榜,小米凭借26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468位,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成就全球商业史上又一个奇迹。毫不夸张地说,小米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最炙手可热的现象级公司之一,雷军也成为新经济企业家的代表者。

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始于2007年,当年乔布斯携iPhone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到小米诞生时iPhone 4手机即将发布,此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亿部,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2.77亿户。雷军并非中国最早做智能手机的先行者,也谈不上具备哪些后发优势,但他擅长慢思考,快行动。小米取代山寨手机成为消费者疯抢的“iPhone替代品”,这才是其高速成长、强势崛起的真正原因。雷军并没有站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上,但他确实抓住了中国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机会,并且成功复制小米模式打造生态产业链。这让雷军成就一家全球伟大企业的理想无限接近可能。

雷军不是未卜先知的天才,却是擅长布局的围棋高手,顺势而为,行棋无悔。小米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成为国民品牌。就像当年索尼之于日本、三星之于韩国,小米也会改变全世界对中国制造的印象,成为全球品牌。

到2022年4月6日,小米成立整整12年。雷军历经沉浮兴衰,尝尽毁誉褒贬,终于从站上风口的跟随者到引领潮流的造风者。今天的小米已不是人们熟悉的手机公司小米,也不是纯互联网公司小米。走过12年风雨,小米已完成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小米诞生之初,雷军将“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的商业模式总结为“铁人三项”,以“流量分发,服务增值”来实现盈利。在这个战略中,MIUI系统和米聊软件是雷军最为倚重的秘密武器。2010年12月10日,小米仅用1个月开发的米聊上线,到2012年8月8日晚上10点,米聊同时在线用户数量突破100万,累计用户超过1 700万,雷军欣喜若狂。然而张小龙宝刀未老,与米聊非常相似的微信横空出世,2011年1月21日上线,2012年9月17日用户突破2亿,超过米聊10倍。

雷军被迫调整战略,学习苹果走单品扩张之路,一年之内陆续发布电视盒子、路由器、智能电视、平板电脑,其中标志性事件是2013年7月31日发布红米手机,雷军不惜食言“不考虑中低端配置”。与此同时,小米进军中国香港和台湾市场,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国家全面铺开。

多元化扩张并不顺利,海外布局举步维艰,雷军意识到自身能力局限和小米实力不足,无法同时在多个战场快速获取胜利。他发挥投资人的优势,通过投资入股打造“生态链”。2014年11月,雷军宣布未来5年投资100家智能硬件公司。

2014年12月3日,金山、小米联合向世纪互联注资近2.3亿美元,这意味着小米开始战略布局云服务和大数据领域。小米通过“生态链”连接智能设备,接入点越多护城河就越稳固,平台价值就越高。大量终端数据汇聚小米,最终建成一个数据采集、服务中心。小米将成为一家数据公司。

然而,危机正悄然而至。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4.341亿部,仅增长2.5%。小米的坠落速度比行业雪崩的势头更快,从出货量第一跌至第五。内忧外患源于三大问题:第一,小米线下实体店很弱,在四线城市和县城、乡镇根本不知道小米;第二,小米“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商业模式和高性价比、粉丝经济的营销策略被广泛借鉴,竞争对手用“小米模式”与小米贴身肉搏;第三,手机行业的比拼已经从软件服务到核心技术,尤其是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的竞争,小米处于劣势。

雷军意识到危机重重,他提出“补课、降速、调整”战略,做出三大核心调整:加速布局线下店小米之家,摆脱低端品牌形象,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16年无疑是小米的转折点,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快显现。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误区有必要澄清。此时,小米不只是一家手机公司,还是围绕智能硬件生态链布局的控股集团。截至2016年年底,小米共投资77家智能硬件生态链公司,其中30家发布产品,16家年收入过亿元,3家年收入过10亿元,4家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2016智能生态硬件收入150亿元,连接超过5 000万台智能设备。雷军兴致勃勃地说:“我们以手机为切入点,来实现我们的商业梦想,所以三年前我们开始生态链计划,只要你产品做得好就可以纳入小米生态链。”

小米手机已不能完全代表小米,尽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手机仍为小米主业,但随着小米智能生态链范围不断扩大,小米手机对小米的影响力将逐渐降低。到那时,小米才是雷军心中想做成的小米,也是到那时,小米才真正走向成功。

智能硬件生态链是关乎小米兴衰成败的核心战略,是小米手机能否战胜竞争对手的关键之战,总结而言小米有四大优势:第一,小米孵化的公司覆盖全部智能硬件领域,包括可穿戴设备、家用机器人、智能家居、VR、车载硬件等,都是围绕智能硬件布局的相关多元化扩张,符合“科技界”定义;第二,小米向被孵化企业输出价值观、方法论,利用小米自身的电商平台、小米之家、供应商体系、品牌美誉度等资源提供支持,这对被投资的创业公司来说价值非凡;第三,小米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法已经被验证成功,小米的成功可以在智能硬件领域被复制;第四,中国已进入消费升级时代,年轻人对智能硬件的消费需求巨大,低质低价的商品会被淘汰,高性价比的产品将深受喜爱。

当然,智能硬件生态链和新零售两大战略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当100家智能硬件公司都做到行业数一数二,当1 000家小米之家和中国第三大电商公司小米网联手打通线上线下销售体系,小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孵化生态系统和效率最高的零售连锁集团。

一个比小米手机更值得期待的热血创业故事在2021年春天被公布。在3月底的小米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小米将在10年内拿出100亿美元全资造车,他说:“这是小米全体合伙人反复考量的结果,也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根据计划,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上半年量产。

小米汽车给了支持雷军的人们无限想象空间,它不仅将赋能智能硬件生态链和新零售两大战略,而且自身就具备成为另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可能。当然,从产业趋势和竞争格局而言,造车是雷军不得不勇敢面对的必然之战。雷军再次用行动证明,创业者需要内心强大,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小米正在从优秀走向卓越,并奔赴一场更精彩也更艰巨的冒险之旅。雷军已年过半百,却依然是斗志旺盛、初心不改的少年。雷军和小米已经取得足以载入商业史册的不凡事业,但他还会以超越自我的方式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