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新基建:赋能产业新机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1 “信任”正在慢慢地被重视

说到信任,我个人最有感触的其实是在个人和企业方面,记得前几年有过一个移动App对个人数据隐私获取的评测报告。

报告中提及非常多的我们常用的App在非法收集个人信息。记得2020年年底我在中国联通北京总部给员工做区块链技术培训时,说到区块链解决个人隐私数据信任问题的案例,就有同学直接提到了一个观点,“区块链能解决这个问题我明白了,但我感觉现在大众其实也不关心个人隐私数据啊,你看各种App其实都在获取个人数据,这个已经是常态了”。我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如果我们的技术解决的是大众不关心的问题,那这个技术在推广和落地上会遇到非常大的阻碍。

那么让我们换个方式来描述这个问题吧。如果今天你直接在路上找一个人询问,或者做网络调查,以了解人们是否关心自己的隐私数据,是否关心自己的隐私数据被盗取使用了,那么他们一定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肯定关心啊,自己的隐私数据当然不能被别人非法使用。但在日常生活中,在点击App相关的“我个人同意xxx协议”选项的时候,99%的用户可能根本就没有看过协议便直接勾选通过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着急用这款App,而不关心自己的隐私是否被侵犯吗?当然不是。社会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飞速发展,现阶段人们对隐私数据是有保护意识的,只不过这个意识刚刚形成,这就和一个人的三观思想一样,是一个慢慢成熟转变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久的未来,个人就会对自己的隐私数据更加重视,也会重新定义对于每一款App的“信任”。现在那些在乎自己隐私被买卖但无所作为的人,可能在若干年之后会直接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这就是保护意识成熟的一种体现。

现阶段大部分信任都来自于主体信用背书,比如你今天用一个产品,可能是因为你相信阿里、腾讯、百度、字节跳动、拼多多等企业本身,而不是因为相信这款App。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思想的进步和成熟,仅仅依靠主体背书会变得并不是那么可信。瑞幸事件大家也都看到了,上市到退市一共410天,创造了历史上最短上退市的纪录。瑞幸是一家企业,一个主体,也许了解其背后融资模式以及商业模式的专业人士能看得明白其本质,但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谁又懂得这些?受害的最终还是老百姓。未来问题的聚焦点可能是:“大公司侵害了我们利益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回答说:“不可能的,大公司都是有诚信、有责任、有担当的,不会骗人,不会跑路,政府也会协助做保障的。”但是谁又敢拍胸脯这样说呢?所以未来的信任更多的是需要依靠“主体背书+技术保障”,这个时候就需要依靠我们的区块链技术。当数据在一条链上,这些数据不再是一家企业中心化控制的,当所有平台的身份都需要实名制,无法修改和删除用户评价,用户的预付款存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上的时候,信任才真正地建立起来,才能真正地造福整个社会。

信任危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爆发,前不久就有这样一个鲜活的案例。主角是“老干妈”和“腾讯”。2020年,腾讯已经不再是当初那只小企鹅了,竟然被三个人,是的,你没有看错,仅仅三个人伪造了公章就让腾讯面临了舆论危机,简直难以置信。这个事件背后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现在还要用实体公章这种麻烦并且容易出错的方式呢?(当然,合作流程本身肯定也有一定的问题。)公章盖章的流程既烦琐也容易遗失或者伪造,可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所以公章电子化是势在必行的。但单纯的电子化还不够,依旧容易出现伪造的问题,所以电子化上链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由企业或者政府主导一条公章电子化的链,企业盖的公章只能通过使用链上的电子章这样唯一的渠道,那么也就从根源上杜绝了伪造。我们再来说下关于考试中篡改分数、替考的问题。考试是人类社会最应该维持公正的行为模式之一,但在现有的流程中其实有很多暗箱操作,也的确出现过不少考生与分数错误挂钩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耽误一个人的一生。本质上考生除了我们之前说的“主体信任”以外,并没有技术手段去保证这个流程的公正性,比如:

■ 如何保证答卷是本人答的。

■ 如何保证批改卷子是公正的。

■ 如何保证分数没有被篡改。

■ 如何保证分数和人是对的上的。

那么这时我们需要的是依靠技术手段去进一步加强主体信任,同时也避免很多非法操作。例如从学生ID开始,到批阅试卷,到最后的分数,将考试的全流程都实行上链,而这根链的节点则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或者企业里。那么现阶段存在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信任”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相对的。处于人生的不同阶段,处在社会的不同时期,每个人对于信任的诉求都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和社会都是在进步的,对信任的诉求只会越来越大,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回到之前在联通那位同学的问题,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区块链现阶段还处于早期,无论是区块链的落地还是大众对于个人隐私数据的意识都需要时间来沉淀和改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世界早晚都会要求技术来保障安全和信任,而不仅仅是相信某个人、某个企业或者主体。如果你同意这点,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钻研、落地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