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妈妈背后的那个人更重要
我懂点心理学,所以找我咨询育儿问题的家长很多。孩子的成绩问题被很多家长重视,我也确实在短期内帮助一些孩子提升了成绩。但是更多地,我认为妈妈背后的那个人更重要。
一、怎么让孩子的成绩"他/她想要,就能要到"
Cindy的女儿丹丹,今年上高二。高一下学期的时候,班主任对丹丹进行了劝退。丹丹对老师横竖看不顺眼,总是给老师"找麻烦":做指甲,头发染得五颜六色,有谈恋爱的迹象,影响其他人学习,顶撞老师……当然,最重要的是成绩下滑严重,拉低了班级的平均分。
丹丹的爸妈在她六年级的时候离婚了,丹丹跟着妈妈。妈妈从小就给了丹丹很多的"爱",因为觉得亏欠了丹丹,在物质生活上更是有求必应,并把所有时间都给了丹丹。可是丹丹的欲望好像永远填不满,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要了球鞋、运动衫,还要手机、iPad……
我和丹丹沟通了一次,听丹丹详细描述了她对生活的各种不满,就连老师上课时的音调,对于丹丹来说,都是非常刺耳的。说真的,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听到她那些奇葩的言论,我可能也会忍不住要反驳她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和丹丹聊完以后,我告诉她妈妈:丹丹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虽然她对有些事情的看法的确失之偏颇,但是总体而言,情况并非特别严重。我着重强调了,妈妈平时经常不理解丹丹的苦心,比如丹丹与继父之间有矛盾,那是因为她想保护妈妈。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丹丹是非常爱妈妈的,我便给了妈妈一个建议,应该先给丹丹道歉。
妈妈听到需要给丹丹道歉,情绪立马变得十分激动,认为明明自己没有错,为什么要给丹丹道歉?平时在和丹丹相处的过程中,自己做出的让步已经够多了,丹丹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得到了很多爱就会满足,反而在变本加厉。
我们先来想一下,为什么要给孩子道歉呢?是在助长孩子"嚣张"的气焰,还是还希望达到我们的期望和目的呢?我们希望的是能够打开孩子的心结,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我们难道真的不应该给孩子道歉吗?我们真的懂孩子吗?我们真的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吗?孩子看上去很坚强,平时说话都像是小大人,好像什么都懂,但如果她真的什么都懂,那么为什么会被班主任劝退?我们是不是哪方面没做到位呢?
关键要看我们需要在哪方面给孩子道歉。例如,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自己"没能在孩子非常需要的时候出现""没能理解孩子,当她恐惧、害怕的时候没能给她精神上的支持""没能真的无条件地爱她"而向孩子道歉呢?
妈妈被我说服以后,尝试着给丹丹写了一封致歉信。离婚的时候,妈妈没有关注到孩子内心的迷茫和害怕;在重组家庭的时候,没有先告知未来生活可能存在的困难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丹丹看到信后大哭了一场,其他什么都没说。
在随后的学习中,丹丹改变了对待他人的态度,从浑身是"刺"变得宽容忍耐,不再对外界充满仇恨。以前她总是觉得学校的每位老师都不好,处处针对她,所以非常不喜欢上课。当丹丹内心的"刺"被拔除以后,她觉得外界都对她变得和善了,她上课时也变得注意力集中了,两个月后的期末考试,她从倒数考到了班里的第六。老师也讶异于她的变化。
Yoyo的女儿乐乐,五年级。妈妈在我的指导下,开始陪她阅读,协助她归纳错题,数学成绩在半个月内,从及格到了良好,又上升到了优秀。后来,每次妈妈想"狮吼"的时候,就会想到我说的"怒火要在别处发泄,孩子真的不懂,需要我们手把手教。再耐不住性子,也必须忍耐,回头找别处发了怒火,才是正确的方式"。
二、妈妈是个"感性"人,帮她"撑腰"的人很重要
孩子的能耐有多大?每次孩子惹你生气的那件事情真的那么重要吗?有多少次,妈妈都是因为工作问题、生活琐事,甚至和孩子爸爸之间发生了矛盾,当时压住了火,但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被孩子点燃了怒火?如果有一个人提前排解了妈妈的怒气,即便同样的事情发生了,相信妈妈的怒火也不会那么轻易被点着。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这种存在就是我们的"理性"和"感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生活时代不同导致的代沟,是我们"想要的"和"需要的"之间的不匹配。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都是寻求不到两全其美的"中间地带",最终只能是有一方做出妥协。
而孩子是那个还没有发育完全的、不懂事的小家伙,我们做父母的,总是会比他们更有远见。但是,妥协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很憋屈的,都是需要压着火的。当我们压着火的时候,自然做不到客观理性,这是人性,没有人可以违背。
这就要求妈妈先平衡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去"育人",所以协助妈妈平衡好自己情绪的这个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始终"以理服人",承接住妈妈的非理性和火气,并且始终能够比较中正地表达清楚更远大的目标。
这个人可以是爸爸,可以是妈妈的好友,也可以是专业人士。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妈妈把无名火都排解掉。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不会在一夜之间就长大。即便因为某件事"开窍"了,生活好像越来越往主干道上走,但是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突发因素,会随时改变孩子的状态。而妈妈就要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并时刻关注孩子状态的变化,这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育儿的成功,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作者:赵竹君,情感博主@赵芸菲,健康管理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学硕士。擅长孕期饮食搭配、体重管理,孕期增重9kg,一直运动到产前10小时,产后28天恢复孕前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