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基本概念梳理
第一节 院校专业组
1.什么是“院校专业组”
2016年7月13日,《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第13期聚焦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刊登了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刘玉祥老师关于新高考改革下高校招生“投档到志愿单位”的重要文章。在文中提到了上海新政的重要特点:上海市作为国家高考改革试点省份,自2017年起执行新高考。在新高考方案中,考试招生机构投档和高校录取“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考生在统一高考中应具有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应具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由考生根据本人情况自选的3个科目的成绩。投档成绩为上述6个科目成绩之和。其中,数学科目不再分文理;外语科目实行一年两考,以较高那一次的成绩计入投档总分。由于考生可以在传统的文理各科目中任选3科形成组合,使得按文理科分别投档的传统模式无法继续执行,并产生了如何精确投档、确保考生有序录取的新问题。
在新政下,秋季高考普通本科阶段以院校专业组的方式展开招生,院校专业组由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是本科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一个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一定是相同的。我们可将每个专业组视为一所虚拟的大学。一所高校可以分出一个或多个专业组,比如复旦大学1、复旦大学2、复旦大学3。选考科目要求不一致的专业,一定是在不同的专业组中;但选考科目要求一致的专业不一定是在同一专业组中,比如华东政法大学1、华东政法大学2、华东政法大学3,三个专业组的选科要求均为999(不限科目),那么尽管华东政法大学1中的“法学(卓越民商法治人才实验班)”、华东政法大学2的“知识产权(卓越人才实验班)”、华东政法大学3的“公共管理类”选科要求一致,但依然归为不同的专业组之中。更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有些院校的不同专业组中,含有选科要求一致、且招生专业名称也一致的专业,但它们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招生专业,其培养模式或细分专业方向存在差异,所以可以归属到不同的专业组中。比如综评批次复旦大学03有“数学类”,复旦大学04也有“数学类”,两者选科要求和招生专业名称完全一致,但复旦大学03中的“数学类”的备注是“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而复旦大学04中的“数学类”备注为“英才试验班”,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要求报考“复旦大学数学英才试验班”的考生,须在高中阶段获得数学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及以上奖项(获奖名单以中国科协公示为准,公示网址:gs.cyscc.org)。所以,在实际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全面查看招生简章、招生目录,核对专业组代码与专业代码,以免填错。
除此之外,同一招生专业(类)应归入一个专业组中,不会出现在不同的专业组中。考生在选择专业组时,一定要和自己所选的选考科目相匹配。考生可以选择不同院校的不同专业组,也可以选择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组。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组之间没有捆绑填报的逻辑关系,而且同一专业组在志愿表的同一批次中只能出现一次,不可重复填报。在实际填报中,考生并不是填入专业组对应的文字,而是填入专业组对应的编码,即专业组代码。每个专业组都有自己的专业组代码,由五个数字(或字母)构成,其中,第一位表示批次,同一个专业组,在不同批次中的代码是不同的,这是需要注意的。比如综合评价批次的复旦大学1的代码为Z0101,提前批次的复旦大学1的代码为00101,本科普通批次的复旦大学1的代码为10101。我们以同一个批次为单位,专业组代码的前三位数字(或字母)代表其所在院校,第4、5位数字为该专业组在该院校内的编码。比如:本科普通批次的复旦大学1的专业组代码为10101,其中,101为复旦大学的代码,而第4、5位的01为复旦大学1在复旦大学内的编码,以此类推,本科普通批次的复旦大学2的专业组代码为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