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5章 贾斐忧心

“御史们远来是客,吾尚且未尽地主之谊,如今却是先由御史宴请于吾。

实在是心有惭愧啊,吾明日定然如期赴宴,与御史们畅饮叙情!”

不管内心如何诧异揣测,贾全的表面上还是表现得十分受宠若惊,连连称是。

“贾兄言重了,同为朝臣,均是为陛下效劳,饮宴之事谁主谁次又有何区别?

贾兄且先处理政事,明晚定要不醉不归!”

汤阳客套一番,便拱手告辞而去,只留心内狐疑的贾全徒自思虑。

至于手头的政事么,却也是无心再兼顾了。

所幸汤阳来的时辰已经不早,贾全在案上空耗了一阵后也到了回家的时辰,

草草收拾了一下案首苏纸,贾全便坐上了回家的马车。

随着车夫将马车缓缓停下,一栋气派恢弘有不失雅致情韵的宅邸便出现在贾全眼前,正是其贾氏祖宅。

“咸阳御史邀尔前去赴宴?”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对着贾全反问。

佝偻的身形和不时发出的咳嗽声都表明其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正是,那汤阳身为御史团此行副手,却亲自前来向儿递交请柬。

儿虽是受宠若惊,却也不免有些疑惑,何至于此?

再者,此前儿也多次表露出欲要以私下身份宴请诸位御史的倾向。

但无论是那为首的邹知秋,还是这汤阳等普通御史,均是含糊其辞,不肯应允,如今却一反常态,实在反常。”

贾全将自己的疑惑毫无保留地对这老者倾泻了出来。

这也是他面临难以决策问题时的习惯,毕竟这老者是他的父亲,更是曾经作为楚国封君,对这官场之事十分熟悉。

“昔日苦求其等赴一私宴尚不可得,如今却以御史之尊亲自递送请柬,

前倨而后恭,其必是有所意图,决不止于一宴耳。

全儿,这御史近来可曾有何作为?”

贾斐空自沉吟之后缓缓开口,却是先给此次宴会定了调,继而才向向自己这骤然登于一郡之长尊位的儿子询问。

“这...儿近日忙于郡内事务,那赵卓、杜欢又屡屡从中阻挠作梗,儿却是有些忽视了那御史一行人的动向。

不过其此行肇始于长公子扶苏被刺杀一事,又闻得殷通之死,此时应正是焦头烂额,不会插手会稽郡内之事罢?”

贾全并不知道邹知秋一行人的真实目的。

嬴政当时委派其前来会稽之时所颁发的旨意,明面上只写了调查包庇桓楚等一众刺客的幕后主使。

至于迁徙豪族、澄清吏治、调查郡内反秦复楚暗藏势力的任务,却是只在御史团内部流传,就连殷通、杜欢等人都不知情。

当然,随着殷通身死,邹知秋等人自然也增添了调查这前任郡守死亡真相的任务。

不过并不能与之前几项重要程度比较,毕竟这不是他们专长。

“骤然得于高位,却是失了往日分寸,连御史动向竟也无从得知!”

贾斐看着眼前被自己问懵的长子,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尔是觉得这御史此行使命无非是在于那项梁、殷通等人,故而心中无所畏惧,反倒是窃喜于能一尝这会稽郡守的滋味罢!

若这御史团真仅仅是为那长公子遇刺一事而来,又岂须如此大费周章特意有此一行?

只消派遣一二信重之人督行便足以!”

贾全听着自己父亲的指责,却仍是不以为然:

“毋论那御史一行人有何目的,只要吾持身足正,又有何烦忧?!

吾又不是那殷通,私自串联项燕之子,吾贾氏更非那虞氏,至今仍死忠于那项氏一族!

父亲休要多虑,此次宴请虽是有所奇怪,但想必不会有何差池,这会稽郡,如今还离不了儿!”

贾斐看着自己这个意气风发的长子,心中充满了懊丧:

“全儿因势得此高位,实在是祸非福,悔不该将其推于此郡丞之位。”

但眼下木已成舟,贾斐只能尽力补救:

“以吾观之,这御、史团所负必然有更为隐秘重要之事,或许与日前豪族迁徙一事有关,吾儿务必谨慎应对才是。

若真是因前者迁徙之事而来明察暗访,吾贾氏恐有不保。

那殷通毕竟已然暴卒,虽有吾儿暂代其职,却也怕是根本难以取信于朝廷。

待到诸事暂罢,定然还有那嬴政亲近之臣前来,

吾儿之前所托词殷通专掌迁徙之事故而不知,怕是难以说服来者。

若最终事有不测,吾贾氏要离开这世代所长的会稽吴县去为那嬴政守陵,吾儿与吾又如何向辛苦搏来如今势位的列祖列宗交代?!”

不怪贾斐如此忧心,对于这些世代成长于会稽局内的封君们来说,

先祖传下的基业是宁死也要保留的,不然根本对不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注1)

别说嬴政并没有给迁徙豪族开出任何优渥的条件,

即便是赏赐田宅爵位,这些世代传家的豪族怕是也不愿离去,除非是暴富不久的商贾之族。

当然,以法家之术治国的秦朝不把他们这些豪族直接打成刑徒押往咸阳,已然是考虑到维护统治稳定的需要了。

像后世一众西汉皇帝迁徙时开出的优厚条件是绝无可能的。(注2)

“父亲且宽心,豪族迁徙一事已然尘埃落定。

那顾、张二氏如今怕是已然快行至咸阳,又如何会再生事端?

至于宴会之上,孩儿自会谨言慎行。”

贾全对自己老父亲的担忧并不在乎。

在他看来,有着家族势位和政治权力的双重加持,自己和贾氏在会稽郡内的地位稳若泰山。

注1: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本就是形容楚国以一介卑微爵位奋斗的艰辛历史。

注2:西汉王朝对于迁徙豪族到陵邑都开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赏赐土地、府邸、铜钱等等。

《史记·孝景本纪》:“五年春正月,作阳陵邑。夏,募民徙阳陵,赐钱二十万”

《汉书·武帝纪》:“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汉书·宣帝纪》:“以水衡钱为平陵徙民起第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