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十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版片修补

版片在印刷过程中,有时需要修版,若有损坏或丢失还要补版。现存的宋刻本大多数是后印有修甚至有补的本子,很少有初印本。时间一长,一次一次地不断修补,就出现所谓“递修本”。开始是宋代本朝修补,版片传到后世就有元代甚至明代的修补。

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宋刻“南北朝七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和《北周书》,俗称“眉山七史”),版片存世很久,到明末还在修补刷印,今天流传的本子大都是明代中后期印本,叫做“三朝本”。后印本历经修补,宋刻版片所剩无几,磨损严重,字迹模糊,元、明补版字体明显不同,讹误很多,甚至缺叶。整部书斑驳烂漫,一片糊涂,人称“邋遢本”。如今不仅宋代印本难以见到,即使元代印本也是稀世的珍宝。当年傅增湘先生在琉璃厂买到一部《南齐书》的较早的印本,开始还没有注意,后来章钰借其书校勘,发现其中有四叶为明代印本所无,断定是元代印本[12]。看看张元济先生在《校史随笔》和《百衲本二十四史》所附有关题记中对这些情况的说明,我们就能理解,宋刻宋印本特别值得珍爱,不仅仅是藏家因其少见而矜贵,还有更为重要的文献价值。

当然版片经过修补也不都是每况愈下。宋建安余仁仲刻《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和《春秋穀梁经传解诂》初为淳熙抚州公使库刊刻,绍熙四年(1193)重修。以《公羊》为例,清嘉庆、道光间扬州汪氏藏有前者,曾影刻行世;常熟瞿氏藏有后者。瞿氏通过对校,列出汪刻多处讹误,与后者不同[13]。现用汪藏宋本复核,上述讹误绝大多数是汪刻的失误,宋本不讹。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后者经过校勘修版,改正了初刻的讹误。说明余氏刻书态度严肃负责,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版片经过修补,讳字和刻工就会有所不同,这就给断代带来很多麻烦。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字本来不阙笔,后来剔去一笔,变成讳字。“南北朝七史”不同时期的版片刻工名不同。鉴定版本时,这些情况都需要明辨,以免做出错误的结论。

《南齐书》 宋刻宋元明递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