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攻法门径
一、当归贝母苦参丸——从痰瘀互结看肿瘤的核心病机
1.从《灵枢·百病始生》说起
很可惜古人对于肿瘤的治疗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理论或相关的专著供我们参考,但古人对于类似于恶性肿瘤零星的记载以及认识,哪怕是寻章摘句,也都有助于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或给我们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灵枢·百病始生》的这段话对于当今认识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有着很好的启发。
“黄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黄帝曰:其成积奈何?岐伯曰: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䐜胀,䐜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卒然中外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俞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从该段条文的论述来看,此处的“积”与腹腔肿瘤非常吻合,类似于胃肠道的肿瘤,而“积”的发生与“寒”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积之始生,得寒乃生”,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寒”在这段话中是狭义的“寒”还是广义的“寒”?如果只是一个狭义的“寒邪”,那我们用温寒药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很显然,肿瘤的病因绝非一个六淫之“寒”就能解释,此处的“寒”字无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各种邪气。而我们从文义和行文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下文出现的“寒气”和“寒”指的才是狭义的寒邪。因此,此处的“寒”包括了“厥气”“卒然多食饮”“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寒气”“卒然中外于寒”和“若内伤于忧怒”等几个方面。在这里,“厥气”不是指寒气,而是指上逆之气、乖戾之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总之,以上所指出的“积”的病因,包括了中医病因学中的六淫、七情、饮食、起居、劳伤等方面。
这段论述给我们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它细述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认为这是对于肿瘤发病病机的认识。如果从病机角度看,这段话至少包括了“血脉凝涩”“汁沫迫聚不得散”“络脉伤”“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六俞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几个方面。这对我们认识肿瘤是不无裨益的。
从中我们不难总结出三个方面的病机:首先是血瘀,如“血脉凝涩”“络脉伤”和“凝血蕴里而不散”等论述。其次是痰凝,如文中“汁沫迫聚不得散”“津液涩渗”等即是津液异常停聚而成痰患。最后是“汁沫与血相搏”,如笔者认为最后的这点非常重要,可谓点睛之笔,这条病机是对前两者病机的综合和升华,“汁沫与血相搏”即痰瘀互结。肿瘤的形成,也必然要痰瘀互结之后乃能成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