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 病案(例)分析
本站所占分值为技能考试中最高的部分,共2道试题,每题20分,共40分。考试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及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内容。要求考生在50分钟内完成,包含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题,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或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或中西医结合儿科学1题。
病案(例)摘要1:
陈某,男,73岁,已婚,退休。2019年1月20日初诊。
患者20年来常出现咳嗽咳痰症状,每年发作1~2次,多在冬春季节。近5年来咳嗽逐渐加重。住院多需要静脉应用“抗生素”“平喘止咳药”才能控制。2周前因咳喘、心悸胸闷、四肢轻度浮肿症状加重住院治疗,今出院来门诊调治。症见喘咳无力,气短难续,痰吐不爽,心悸,胸闷,口干,面色晦暗,唇甲发绀,神疲乏力。有40年吸烟史,平均每日20支。
查体:T 36.8℃,P 92次/分,R 22次/分,BP 120/80mmHg。慢性病面容,神清,桶状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湿啰音,心音遥远,心率92次/分,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口唇轻度发绀。舌淡暗,脉细涩无力。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2×109/L,中性粒细胞64%。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紊乱,两肺野透亮度增高,心影向右扩大。心电图示肺型P波。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增大,右心房增大。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喘证。
中医证候诊断(2分):气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2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有吸烟史40年。②咳喘、咳痰、心悸、胸闷,四肢轻度浮肿。③桶状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减弱,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④血常规检查无异常。胸部X线示两肺纹理紊乱,两肺野透亮度增高,心影向右扩大。心电图示肺型P波。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右心房增大。
中医治法(2分):益气活血,止咳化痰。
方剂(2分):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6g,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4.5g,赤芍6g,牛膝9g,桔梗4.5g,柴胡3g,枳壳6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呼吸锻炼;②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③家庭氧疗。④积极治疗和改善基础支气管、肺疾病,延缓基础疾病进展。⑤去除急性加重的诱因。
病案(例)摘要2:
王某,女,73岁,已婚,退休教师。2017年12月28日初诊。
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10余年,近5日于活动后感到心悸,伴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现症:心悸,胸闷气塞,心痛时作。
查体:BP 120/75mmHg,P 50次/分,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暗,脉结代。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心肌缺血,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节律。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心悸。
中医证候诊断(2分):心脉痹阻证。
西医诊断(2分):缓慢性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有冠心病史10余年。②活动后心悸,伴胸闷、胸痛、呼吸困难5日。③心率减慢,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④心电图示心肌缺血,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节律。
中医治法(2分):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剂(2分):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4.5g,赤芍6g,牛膝9g,桔梗4.5g,柴胡3g,枳壳6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药物治疗:阿托品0.5~1mg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4μg/min静脉点滴,将心室率控制在50~70次/分。②为保证适当的心室率,可植入起搏器。
病案(例)摘要3:
魏某,男,67岁,退休工人。2019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5年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眼睑及颜面浮肿,经休息后症状好转。但每遇劳累或外感后症状复现,每次尿常规检查均可见镜下血尿和尿蛋白,近半个月加重。现症:恶心,呕吐,小便量少,下肢浮肿,面色晦暗,口唇紫暗,腰痛固定,双上肢麻木。
查体:T 36.3℃,P 84次/分,R 20次/分,BP 160/95mmHg。神志清,双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舌紫暗有瘀点,脉细涩。
辅助检查:尿常规示尿蛋白(++),红细胞25~30/HP,透明管型3~5/HP;血常规示红细胞3.5×1012/L,血红蛋白92g/L;肾功能示血肌酐540μmo1/L,尿素氮20.9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9mmol/L,钙1.62mmol/L,磷3.67mmol/L。双肾彩超示双肾萎缩,髓质界限不清,回声增强。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关格。
中医证候诊断(2分):血瘀证。
西医诊断(2分):慢性肾衰竭。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有浮肿病史。浮肿每遇劳累或外感后复现。②高血压。双下肢水肿。③尿常规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血常规示贫血。肾功能示血肌酐、尿素氮上升。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高磷、低钙。双肾彩超示双肾萎缩,髓质界限不清,回声增强。
中医治法(2分):活血化瘀。
方剂(2分):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桃仁9g,红花6g,当归9g,川芎6g,白芍9g,熟地黄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营养治疗:限制蛋白、低磷、低盐饮食;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治疗。②药物治疗: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和水、电解质紊乱(NaCl每天2~3g);高血压的治疗(ACEI、ARB等);贫血的治疗(补铁,必要时用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低钙血症(骨化三醇)、高磷血症(限磷,口服磷结合剂);防治感染(抗生素)。
病案(例)摘要4:
周某,女,27岁,职员。2016年1月12日初诊。
患者平素身体虚弱,近1年来常感疲乏无力。近日因公司加班劳累,自觉乏力、头晕,遂来就诊。现症:乏力,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头晕,活动后心悸、气短、牙龈渗血。
查体:T 36.2℃,P 100次/分,R 18次/分,BP 110/70mmHg。面色苍白,唇淡,肝脾未及。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75×109/L,中性粒细胞34%,血红蛋白67g/L,红细胞2.07×1012/L,血小板34×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3fL,网织红细胞计数0.4%。骨髓活检示骨髓增生重度减低。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虚劳。
中医证候诊断(2分):气血两虚证。
西医诊断(2分):再生障碍性贫血。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牙龈渗血。②面色苍白,唇淡,肝脾未及。③血常规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活检示骨髓增生重度减低。
中医治法(2分):补益气血。
方剂(2分):八珍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人参10g,白术10g,白茯苓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防止患者与任何对骨髓造血有毒性的物质接触;禁用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注意休息,防止交叉感染等。②支持疗法:控制感染、止血。③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雄激素(丙酸睾酮、司坦唑)、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免疫抑制剂(抗胸腺球蛋白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A等)。④骨髓移植。
病案(例)摘要5:
田某,男,55岁,已婚,工人。2019年11月21日初诊。
患者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心悸,未就诊。今日活动后突然感到心悸,伴胸闷,出冷汗。现症:心悸不安,胸闷不舒,胸中剧痛时作。
查体:T 37.0℃,P 98次/分,R 20次/分,BP 130/86mmHg。心音低钝,闻及早搏4~5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脉结代。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提早出现宽大、畸形QRS波形。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心悸。
中医证候诊断(2分):心脉瘀阻证。
西医诊断(2分):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心悸。②心悸,胸闷,出冷汗。听诊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③心电图示提早出现宽大、畸形QRS波形。
中医治法(2分):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剂(2分):桃仁红花煎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红花6g,当归6g,桃仁9g,香附6g,延胡索6g,赤芍6g,川芎6g,乳香3g,丹参12g,青皮6g,生地12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美西律、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②非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病案(例)摘要6:
崔某,男,35岁。2015年5月25日初诊。
患者于2010年2月15日无明显原因出现突然跌倒,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喉间痰鸣,四肢抽搐,发作时间持续1~2分钟,唤醒后,嗜睡无力。此后发作次数逐渐增多,每次发作症状与上述相似,来求系统诊治。
查体:T 36.4℃,P 80次/分,R 16次/分,BP 120/80mmHg。反应迟钝,精神不佳。舌苔白腻,脉弦滑。
辅助检查:头颅CT正常,脑电图广泛中度异常。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痫证。
中医证候诊断(2分):阳痫。
西医诊断(2分):癫痫。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突然跌倒,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发作时间持续1~2分钟,唤醒后,嗜睡无力。反复发作。②反应迟钝,精神不佳。③头颅CT正常,脑电图广泛中度异常。
中医治法(2分):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息风。
方剂(2分):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黄连9g,黄芩6g,黄柏9g,栀子9g,明天麻3g,川贝母3g,半夏3g,茯苓3g,伏神3g,胆南星15g,石菖蒲15g,全蝎15g,僵蚕15g,琥珀15g,陈皮21g,远志21g,丹参6g,麦冬6g,朱砂15g(水飞),人参9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药物控制:首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次选丙戊酸钠。②神经外科治疗:手术。
病案(例)摘要7:
王某,女,42岁,已婚,工人。2017年4月23日初诊。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全腹胀满,伴双下肢轻度水肿。近年来饭后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减退。现症:腹大坚满,面目肌肤发黄,恶心欲呕,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查体:T 37.5℃,P 88次/分,R 20次/分,BP 130/80mmHg。慢性病容,颈部见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黄染。腹部明显膨隆,腹壁静脉显露。液波震颤(+)。双下肢水肿(+)。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3.5×1012/L,白细胞8.5×109/L。血总胆红素48.5μmol/L,直接胆红素23.2μmol/L。白蛋白(A)27g/L,球蛋白(G)36g/L,谷丙转氨酶(ALT)38U/L,谷草转氨酶(AST)58U/L,HBsAg(+)。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鼓胀。
中医证候诊断(2分):湿热蕴脾证。
西医诊断(2分):肝硬化。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乏力、全腹胀满,双下肢轻度水肿。②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减退。③颈部见蜘蛛痣。巩膜黄染。腹部明显膨隆,腹壁静脉显露。液波震颤(+)。双下肢水肿(+)。④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升高。A/G倒置,AST升高,HBsAg(+)。
中医治法(2分):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剂(2分):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白术3g,人参3g,炙甘草3g,姜黄3g,茯苓6g,干姜6g,砂仁6g(后下),泽泻9g,橘皮9g,知母12g,黄芩36g,黄连15g,半夏15g,枳实15g,姜厚朴30g,茵陈18g,栀子12g,大黄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休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禁酒,慎用巴比妥类镇静药;少盐或无盐等。②药物治疗:水飞蓟素、维生素类药物,慎用损伤肝脏药物,酌情抗病毒治疗。③腹水的治疗:限制钠、水的摄入;利尿剂(螺内酯、呋塞米联合应用);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放腹水同时补充白蛋白等。
病案(例)摘要8:
焦某,女,38岁,已婚,工人。2019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1周前因连续加班,出现尿急,尿痛,尿频,小腹及腰部疼痛。现症:小便频数,灼热刺痛,色黄赤,小腹拘急胀痛,口苦,大便秘结。
查体:T 38.9℃,P 98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双肾区叩痛(+)。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75%。尿常规示白细胞15~30/HP,红细胞5~10/HP,尿蛋白(+)。尿培养示菌落计数≥105/mL。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淋证。
中医证候诊断(2分):膀胱湿热证。
西医诊断(2分):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尿急,尿痛,尿频,小腹及腰部疼痛。②高热,双肾区叩痛(+)。③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多。尿常规示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真性菌尿。
中医治法(2分):清热利湿通淋。
方剂(2分):八正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车前子9g(包煎),瞿麦9g,萹蓄9g,滑石9g(先煎),山栀子仁9g,甘草9g,木通9g,大黄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勤排尿。②口服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等。
病案(例)摘要9:
辛某,男,60岁,已婚,经理。2015年3月11日初诊。
患者高血压史二十余年,近5年稍劳则感心悸、气急,甚则夜间不能平卧。近日饮食稍减,上述症状突然加重来诊。现症:心悸不宁,胸闷气短,夜间不得平卧,伴阵咳,呼吸急促,咳吐泡沫痰,面肢浮肿,脘痞腹胀,形寒肢冷,小便短少,大便溏泻。
查体:T 36.8℃,P 120次/分,R 24次/分,BP 130/70mmHg。端坐呼吸,两肺底细湿啰音,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0次/分,律齐。舌淡苔白,脉沉弱。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低平。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两肺淤血征象。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心悸。
中医证候诊断(2分):阳虚水泛证。
西医诊断(2分):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有高血压史二十余年。②心悸、气急,夜间不能平卧。③端坐呼吸,两肺底细湿啰音,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0次/分。④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低平。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两肺淤血征象。
中医治法(2分):益气温阳,化瘀利水。
方剂(2分):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2分):茯苓9g,芍药9g,白术6g,生姜9g,炮附子9g(先煎),葶苈子9g,大枣4枚。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去除或缓解基本病因;去除诱发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及定期随访。②药物治疗: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ACEI、β受体阻滞剂;改善血流动力学:利尿剂等。③非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病案(例)摘要10:
刘某,男,35岁,已婚,工人。2017年4月2日初诊。
患者反复发作喉中哮鸣8年。3天前因气温骤降,喘息又作,并逐渐加重,喉中痰鸣,胸膈满闷如塞,咳痰不爽,痰稀薄色白,面色晦滞,口不渴,形寒畏冷。
查体:T 36.7℃,P 95次/分,R 22次/分,BP 120/85mmHg。意识清楚,胸廓饱满,双侧触诊震颤减弱,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可闻及哮鸣音。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7.9×109/L,中性粒细胞65%。呼吸功能检查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粗。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哮病。
中医证候诊断(2分):寒哮证。
西医诊断(2分):支气管哮喘。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反复发作喉中哮鸣8年。3天前因气温骤降,喘息又作,并逐渐加重,喉中痰鸣。②意识清楚,胸廓饱满,双侧触诊震颤减弱,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可闻及哮鸣音。③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无异常。呼吸功能检查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粗。
中医治法(2分):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剂(2分):射干麻黄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射干9g,麻黄9g,生姜12g,细辛3g,紫菀9g,款冬花9g,大枣3g,半夏9g,五味子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重复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在第1小时每20分钟吸入1~2喷。随后每3~4小时1~2喷。②糖皮质激素:尽早口服泼尼松龙或等效剂量的其他激素。
病案(例)摘要11:
梁某,女,45岁,已婚,工人。2015年4月5日初诊。
患者2周前自觉恶心,乏力,食欲减退,并逐渐出现皮肤、巩膜及小便发黄,遂来就诊。现症:身目发黄,色泽鲜明,口干苦,恶心,厌油,头身困重,胸脘痞满,大便干。
查体:T 36.6℃,P 95次/分,R 16次/分,BP 115/70mmHg。神清,面黄鲜明,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肝肋下2cm可及,质软,轻压痛,肝区叩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辅助检查: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2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40U/L,总胆红素52μmol/L,结合胆红素23μmol/L。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黄疸。
中医证候诊断(2分):阳黄。
西医诊断(2分):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恶心,乏力,食欲减退,皮肤、巩膜及小便发黄。②面黄鲜明,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肝肋下2cm可及,质软,轻压痛,肝区叩痛(+)。③肝功能示ALT、AST、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均升高。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
中医治法(2分):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方剂(2分):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茵陈18g,栀子12g,大黄6g,飞滑石15g(先煎),淡黄芩10g,石菖蒲6g,川贝母5g,木通5g,藿香4g,连翘4g,白蔻仁4g,薄荷4g(后下),射干4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清淡饮食,进食易消化食物,补充维生素、蛋白质,热量。②病原治疗:急性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一般不用抗病毒治疗。③对症治疗:非特异性护肝药(维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肝泰乐等);降酶药(甘草甜素、联苯双酯、苦参碱等);退黄药物(丹参注射液、苯巴比妥等)。
病案(例)摘要12:
郑某,女,66岁,农民。2019年4月4日初诊。
患者反复关节肿痛十余年,加重伴关节变形2年,未系统治疗。现症:关节肿痛变形,屈伸受限,肌肉刺痛,痛处不移,肌肤紫暗,面色黧黑,肘关节处可触及皮下结节,肢体顽麻。
查体:精神疲乏,双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双腕关节、双手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痛,关节变形,活动受限,双肘关节尺骨鹰嘴下方可触及皮下结节,四肢皮肤可见散在皮下色素沉着。舌暗红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辅助检查:类风湿因子448IU/mL,血沉21mm/h,C反应蛋白2.68mg/dL。双手正位X线片示双腕关节间隙狭窄,双腕、手关节骨质疏松,部分关节面模糊不清。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痹证。
中医证候诊断(2分):痰瘀互结证。
西医诊断(2分):类风湿关节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反复关节肿痛十余年,加重伴关节变形2年。②关节肿痛变形,屈伸受限。③双肘关节尺骨鹰嘴下方可触及皮下结节,四肢皮肤可见散在皮下色素沉着。④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双手正位X线片示双腕关节间隙狭窄,双腕、手关节骨质疏松,部分关节面模糊不清。
中医治法(2分):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剂(2分):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五灵脂6g(包煎),香附3g,牛膝9g,地龙6g,茯苓6g,枳壳3g,半夏12g,风化朴硝1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营养支持、适度休息、急性期关节制动、恢复期关节功能锻炼、配合适当物理治疗等。②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及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等);糖皮质激素;植物药制剂(雷公藤总苷等);生物制剂。③外科治疗:滑膜切除术。
病案(例)摘要13:
白某,男,33岁,已婚,工人。2015年10月13日初诊。
患者2天前出现发热,恶风,鼻塞,咳嗽,自服感冒药、止咳化痰药物,症状不减。近日咳嗽,咳痰加重来诊。现症:咳嗽频剧,气促,痰黄稠,咳吐不爽,口微渴,发热重,恶寒轻,头痛,鼻塞。
查体:T 39℃,P 100次/分,R 22次/分,BP 120/75mmHg。面红,右下肺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湿啰音。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片状浸润阴影。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2分):邪犯肺卫证。
西医诊断(2分):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上呼吸道感染2天。②发热、咳嗽、咳痰。③面红,右下肺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湿啰音。④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多。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片状浸润阴影。
中医治法(2分):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剂(2分):桑菊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桑叶7.5g,菊花3g,连翘5g,薄荷2.5g(后下),苦桔梗6g,生甘草2.5g,苇根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保证有足够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鼓励饮水,监测神志、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及尿量等,防止休克。②病因治疗:首选青霉素G。③支持疗法:适当用止咳化痰药,可酌情给予小剂量可待因,予祛痰剂祛痰;高热不退可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药。④局部治疗:将抗菌药物和液体混合雾化吸入。
病案(例)摘要14:
李某,男,66岁,已婚,干部。2016年3月1日初诊。
患者近2年来经常出现胃脘疼痛,初发时表现为胀痛,部位不固定,未予重视,后逐步呈针刺样痛,固定于剑突下,伴有泛酸,嗳气,服用法莫替丁疼痛可缓解,但病情反复。近3天来症状加重,遂来就诊。现症:胃痛如刺,痛处固定,汗出。
查体:T 37.0℃,P 67次/分,R 16次/分,BP 120/70mmHg。腹平软,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舌质紫暗,脉涩。
辅助检查:胃镜示胃窦部见1.5cm×1.5cm溃疡,幽门螺杆菌(+)。腹部B超示肝胆胰脾未见异常。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胃脘痛。
中医证候诊断(2分):瘀血停胃证。
西医诊断(2分):消化性溃疡(胃溃疡)。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胃痛2年,初为胀痛,后逐步呈针刺样痛,固定于剑突下,伴有泛酸,嗳气,服用法莫替丁疼痛可缓解。②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③胃镜示胃窦部见1.5cm×1.5cm溃疡,幽门螺杆菌(+)。
中医治法(2分):活血化瘀,通络和胃。
方剂(2分):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丹参15g,五灵脂6g(包煎),蒲黄6g(包煎),檀香3g,砂仁3g(后下)。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精神放松,定时定量进餐,忌辛辣食物,戒烟,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有损害的药物。②根除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四联疗法。③抗酸药物治疗: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④保护胃黏膜(硫糖铝、胶体次枸橼酸铋等)。
病案(例)摘要15:
方某,男,55岁,已婚,干部。2019年12月7日初诊。
患者糖尿病5年,3年前间歇出现头痛,测血压增高,最高达160/96mmHg。现症:头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头晕阵作,心前区痛,偏身麻木。
查体:T 36.5℃,P 75次/分,R 16次/分,BP 165/95mmHg。神清,口唇发绀,心率75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腹软,舌紫,脉弦细涩。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尿常规未见异常。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头痛。
中医证候诊断(2分):瘀血阻窍证。
西医诊断(2分):原发性高血压。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有糖尿病史5年。②头痛,BP 165/95mmHg。③口唇发绀,心率75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腹软。④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尿常规未见异常。
中医治法(2分):活血化瘀。
方剂(2分):通窍活血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赤芍3g,川芎3g,桃仁9g,红花9g,老葱6g,鲜姜9g,红枣5g,麝香0.15g,黄酒25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
(1)治疗原则:①改善生活行为:减轻体重,减少钠盐、脂肪摄入,补充钾盐,戒烟,限制饮酒,减轻精神压力,增加运动,必要时补充叶酸制剂。②开始用降压药物治疗。③控制血压至130/80mmHg以下。
(2)降压药物:①利尿剂:氢氯噻嗪、氯噻酮。②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③联合应用降压药。
病案(例)摘要16:
古某,男,48岁。2019年2月28日初诊。
患者1周前与人争执后出现胸闷不适。近日夜间每因胸痛而醒,胸痛较剧,呈刺痛,持续10分钟左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现症:胸痛较剧,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加重,伴有胸闷。有吸烟史10年,既往有“血脂异常”3年。
查体:T 36.8℃,P 78次/分,R 18次/分,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舌质紫暗,脉弦涩。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4导联ST段压低0.1mV,T波低平。肌钙蛋白Ⅰ(-)。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胸痹。
中医证候诊断(2分):心血瘀阻证。
西医诊断(2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有血脂异常、吸烟史。②情绪激动后胸闷不适。胸痛呈刺痛,持续10分钟左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4导联ST段压低0.1mV,T波低平。肌钙蛋白Ⅰ(-)。
中医治法(2分):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剂(2分):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4.5g,赤芍6g,牛膝9g,桔梗4.5g,柴胡3g,枳壳6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立刻休息。②药物治疗:硝酸甘油可用0.5mg,置于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可用5~10mg,舌下含化。
病案(例)摘要17:
田某,男,55岁,自由职业。2016年3月17日初诊。
患者平素嗜食烟酒,肥甘厚味。近半年来,口干多饮,多食易饥,乏力,肌肉酸胀,四肢沉重,胸闷腹胀,困倦。
查体:T 36.8℃,P 78次/分,R 16次/分,BP 130/70mmHg。形体肥胖,舌质暗,苔厚腻,脉滑。
辅助检查:空腹血糖9.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消渴。
中医证候诊断(2分):痰瘀互结证。
西医诊断(2分):糖尿病。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平素嗜食烟酒,肥甘厚味。②口干多饮,多食易饥,乏力。③形体肥胖。④空腹血糖9.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
中医治法(2分):活血化瘀祛痰。
方剂(2分):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苍术120g,厚朴90g,陈橘皮60g,甘草30g,生姜2片,大枣2枚,桃仁9g,红花6g,当归9g,川芎6g,白芍9g,熟地黄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饮食治疗:补充足够的热量,合理分配糖类、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②口服药治疗:双胍类,多用二甲双胍。③若口服药治疗无效则用胰岛素治疗。
病案(例)摘要18:
张某,男,45岁,已婚,工人。2019年12月6日初诊。
患者近年来逐渐出现怕热多汗,以胸前、后背和腋下明显,伴有兴奋失眠,烦躁易怒,心悸胸闷,胁腹痛,食欲增加,腹胀,大便次数增多,体重2年内减轻10kg。
查体:T 37.5℃,P 105次/分,R 20次/分,BP 155/65mmHg。神清,营养不良,眼裂增宽,双侧甲状腺中度肿大,听诊有血管杂音,心界不大,心率105次/分,心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两肺呼吸音清,腹软。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弦滑。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房性早搏,ST-T段改变。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瘿病。
中医证候诊断(2分):气滞痰凝证。
西医诊断(2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怕热多汗,低热,兴奋失眠,烦躁易怒,心悸胸闷,食欲增加,体重减轻。②眼裂增宽,双侧甲状腺中度肿大,听诊有血管杂音,心率增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③心电图示房性早搏,ST-T段改变。
中医治法(2分):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剂(2分):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甘草4.5g,当归9g,茯苓9g,芍药9g,白术9g,柴胡9g,半夏15g,橘红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休息,解除精神压力,避免精神刺激和劳累过度。加强支持疗法,忌食辛辣及含碘丰富的食物,少喝浓茶、咖啡。②药物治疗:分为硫脲类和咪唑类,常用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甲巯咪唑和卡比马唑;辅助药物为普萘洛尔、碘化物。③手术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④131I放射性治疗。
病案(例)摘要19:
赵某,男,55岁,已婚,工人。2019年10月24日初诊。
患者既往有吸烟史15年,反复咳嗽、咳痰10年,每年持续3个月,白天多于夜间。现症:咳嗽,咳声重浊,痰多色白而黏,胸满窒闷,纳呆,口黏不渴。
查体:T 37.2℃,P 96次/分,R 24次/分,BP 140/80mmHg。肺部叩诊呈过清音,肺底部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舌苔白腻,脉滑。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5.8×109/L,中性粒细胞82%。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2分):痰浊阻肺证。
西医诊断(2分):慢性支气管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既往有吸烟史15年。②反复咳嗽、咳痰10年,每年持续3个月,白天多于夜间。③肺部叩诊呈过清音,肺底部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④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双肺纹理增粗。
中医治法(2分):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方剂(2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半夏15g,橘红15g,白茯苓9g,甘草4.5g,芥子9g,紫苏子9g,莱菔子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控制感染:口服阿莫西林、罗红霉素或左氧氟沙星。②祛痰、镇咳:口服盐酸氨溴索、盐酸溴己新或氯化铵棕色合剂。③解痉平喘:口服氨茶碱或茶碱缓释剂,应用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如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或溴化异丙托品。④缓解后加强体质的锻炼;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的吸入;也可使用卡介苗肌肉注射,预防感冒。
病案(例)摘要20:
林某,女,42岁,已婚,工人。2019年8月18日初诊。
患者1年来自觉容易疲乏,活动耐力下降,记忆力较前明显下降,怕冷。之前未曾诊治。近1个月来,困倦感明显加重。现症: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月经停闭。
查体:T 36.1℃,P 92次/分,R 18次/分,BP 100/66mmHg。手背及胸背部皮肤干燥、粗糙、皲裂,眼睑浮肿,唇厚舌大,双下肢轻度水肿。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而缓。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红细胞3.0×1012/L,白细胞8.2×109/L,Hb 100g/L。FT4 5.15pmol/L,FT3 1.54pmol/L,TSH 5.83μU/mL。心脏彩超示少量心包积液。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体积缩小。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瘿病。
中医证候诊断(2分):脾肾阳虚证。
西医诊断(2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自觉容易疲乏,活动耐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怕冷。②手背及胸背部皮肤干燥、粗糙、皲裂,眼睑浮肿,唇厚舌大,双下肢轻度水肿。③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降低,FT4降低,FT3降低,TSH增高。少量心包积液。甲状腺体积缩小。
中医治法(2分):温补脾肾。
方剂(2分):右归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烊化),杜仲12g,肉桂6g,当归9g,制附子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甲状腺激素补充或替代:首选左甲状腺素(L-T4)。②对症治疗:贫血者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③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治疗:即刻补充TH,首选左三碘甲腺原氨酸(L-T3);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保温,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根据需要补液;控制感染,防治体克,治疗原发病。
病案(例)摘要21:
路某,女,53岁,已婚,会计。2019年12月1日初诊。
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伴恶心呕吐,肛门排气减少,无排便。自服药物效果差,患者症状无缓解,现腹痛阵作,胀满拒按,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无剖宫产术史。
查体:腹部膨隆,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辅助检查:立位腹平片,小肠扩张,可见积气及气液平面。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肠结。
中医证候诊断(2分):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2分):肠梗阻。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无剖宫产术史。②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少量排气2天。③腹部膨隆,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④立位腹平片,小肠扩张,可见积气及气液平面。
中医治法(2分):行气活血,通腑攻下。
方剂(2分):桃仁承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桃仁12g,大黄12g(后下),桂枝6g,甘草6g,芒硝6g(冲服)。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治疗原则:解除局部的梗阻和纠正因梗阻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②非手术治疗:禁食与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常用静脉输注葡萄糖等渗盐水,酌情补充必要的电解质;防止感染和毒血症:抗生素;灌肠疗法:常用肥皂水500mL灌肠;穴位注射阿托品,腹部推拿按摩等。③手术治疗:如应用非手术疗法病情不见好转,则采取手术治疗。
病案(例)摘要22:
崔某,女,32岁,已婚,工人。2019年10月12日初诊。
患者既往月经正常,近半年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周期15~60天,经期3~4天,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食少纳差。末次月经:2019年10月9日。
查体:T 36.1℃,P 92次/分,R 22次/分,BP 110/82mmHg。基础体温双相型。面色萎黄,舌淡。脉缓弱。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2.43×1012/L。B超检查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尿妊娠试验阴性。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月经不调。
中医证候诊断(2分):脾气虚证。
西医诊断(2分):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近半年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周期15~60天,经期3~4天,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食少纳差。②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降低。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尿妊娠试验阴性。
中医治法(2分):健脾益气,固冲调经。
方剂(2分):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黄芪18g,甘草9g,人参6g,当归3g,橘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治疗原则:生育期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和促排卵为主。②一般治疗:补充铁剂、维生素C、蛋白质。③促进卵泡发育:口服妊马雌酮、戊酸雌二醇或氯米芬。④促进LH峰形成(肌注hCG)。⑤黄体功能刺激疗法(隔日肌注hCG)。⑥黄体功能替代疗法(注射黄体酮)。
病案(例)摘要23:
王某,女,26岁,已婚,无业。2018年3月1日初诊。
患者平素月经正常,于2018年2月24日因“巨大儿,胎膜早破”行剖宫产,术中出血不多。2天前突然出现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肛门坠胀,恶露量少,色紫暗如败酱,有臭气。心烦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
查体:T 38.9℃,P 108次/分,R 27次/分,BP 112/76mmHg。神志清,急性面容。下腹部压痛(阳性),以右侧为甚。反跳痛(阳性),肌紧张。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6.9×109/L,中性粒细胞88%,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彩色超声提示子宫增大,于子宫右后方可见包块。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产后发热。
中医证候诊断(2分):感染邪毒证。
西医诊断(2分):产褥感染。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行剖宫产术后2天,出现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异常恶露。②右下腹部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肌紧张。③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彩色超声提示子宫增大,于子宫右后方可见包块。
中医治法(2分):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剂(2分):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金银花30g,野菊花12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12g,紫背天葵子12g,五灵脂6g(包煎),蒲黄6g(包煎)。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支持疗法: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纠正电解质紊乱。②处理感染灶:清除宫腔残留物,脓肿切开引流,采取半卧位以利引流。③应用抗生素:短期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④手术治疗。
病案(例)摘要24:
安某,女,10岁。2019年1月6日初诊。
患儿发病前2周因着凉,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经治疗,症状消失。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水肿,继而四肢及全身水肿,尿少,伴发热,恶风,咳嗽,肢痛。
查体:T 37.8℃,P 80次/分,R 20次/分,BP 150/90mmHg。眼睑、四肢及全身水肿,皮肤光亮,压之凹陷,随手即起。苔薄白,脉浮。
辅助检查:尿常规示尿蛋白(++),红细胞10~12/HP,颗粒管型0~2/HP。血常规示白细胞14×109/L,血红蛋白110g/L,血清总补体下降。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水肿。
中医证候诊断(2分):风水相搏证。
西医诊断(2分):急性肾小球肾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儿发病前2周有呼吸道感染史。②尿少,眼睑、四肢及全身水肿,皮肤光亮,压之凹陷,随手即起。③血压升高,蛋白尿、血尿、颗粒管型尿。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总补体下降。
中医治法(2分):疏风宣肺,利水消肿。
方剂(2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麻黄6g,连翘9g,杏仁9g,赤小豆30g,大枣12枚,桑白皮10g,生姜6g,炙甘草6g,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休息2~3周。②饮食:限盐及限水,限制蛋白摄入,限制高钾食物。③防治感染:应用青霉素10~14天。④利尿:氢氯噻嗪。⑤降压:口服卡托普利、硝苯地平。
病案(例)摘要25:
宋某,男,35岁,干部。2015年7月19日初诊。
患者长期劳累,饮食不节,时觉中上腹胀痛不适,未予重视。昨晚饮酒后开始上腹部胀痛加重,持续不止,今晨腹痛移至右下腹,急来就诊。现症:右下腹痛,痛势剧烈,按之尤甚,腹胀,恶心纳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查体:T 39.2℃,P 110次/分,R 22次/分,BP 120/80mmHg。神清,心率110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3.5×109/L,中性粒细胞85%。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肠痈。
中医证候诊断(2分):湿热证。
西医诊断(2分):急性阑尾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上腹部胀痛加重,持续不止,腹痛移至右下腹。②高热,心率增快,律齐,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有反跳痛,腹肌紧张。③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医治法(2分):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剂(2分):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柴胡12g,黄芩9g,枳壳9g,川楝子9g,大黄9g,玄胡10g,白芍10g,蒲公英15g,木香6g,丹参6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手术治疗:阑尾切除术。②对症治疗:若有脓液,则进行腹腔引流。③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饮食不节及食后剧烈运动。
病案(例)摘要26:
刘某,男,8岁。2019年7月18日初诊。
患儿今晨起在室外玩耍汗出后,进入空调室内纳凉,并喝冰镇冷饮1瓶,1小时后,脐周痛甚,肠鸣,恶心,大便初干后稀,呈水样夹有泡沫便,下午来院就诊。现症:大便清稀,无脓血,伴发热,头痛,流清涕,小便正常。
查体:T 37.8℃,P 90次/分,R 20次/分。神志清,皮肤弹性可,心肺未闻及杂音。剑突下及脐周压痛,麦氏点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9×109/L,中性粒细胞71%,淋巴细胞27%。红细胞2~3/HP,脂肪球(++)。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小儿泄泻。
中医证候诊断(2分):风寒泻。
西医诊断(2分):小儿腹泻病。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儿受凉、饮冷后脐周痛甚,肠鸣,恶心,大便初干后稀,呈水样夹有泡沫便。剑突下及脐周压痛,麦氏点压痛(-)。②血常规检查显示无异常。红细胞2~3/HP,脂肪球(++)。
中医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方剂(2分):藿香正气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大腹皮3g,白芷3g,紫苏3g,茯苓3g,半夏曲6g,白术6g,陈皮6g,厚朴6g,苦桔梗6g,藿香9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饮食疗法:先采用半流质易消化饮食,然后恢复正常饮食。②液体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可口服补液盐。③药物治疗:控制感染(微生态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等菌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粉),补锌。
病案(例)摘要27:
章某,男,72岁,已婚,退休工人。2016年8月19日初诊。
患者半年前始出现小便频数不爽,滴沥不尽,尿少热赤,伴有神疲乏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咽干口燥。
查体:形体消瘦,手足心热。直肠指诊示前列腺如鹅卵大,质地硬韧,中央沟消失。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辅助检查:B超示前列腺Ⅲ度增大,回声均匀,膀胱残余尿量60mL。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精癃。
中医证候诊断(2分):肾阴亏虚证。
西医诊断(2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小便频数不爽,滴沥不尽。②直肠指诊示前列腺如鹅卵大,质地硬韧,中央沟消失。③B超示前列腺Ⅲ度增大,回声均匀,膀胱残余尿量60mL。
中医治法(2分):滋补肾阴,清利小便。
方剂(2分):知柏地黄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知母6g,黄柏6g,熟地黄24g,山萸肉12g,干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炼蜜为丸,每服6g,温开水送下。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戒烟禁酒,忌食辛辣,避免受凉,预防感染,保持心态平和,多饮水,不憋尿。②药物治疗: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阿夫唑嗪、坦索罗辛)、植物药(太得恩)。③手术治疗(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等)。
病案(例)摘要28:
张某,女,7岁。2016年10月10日初诊。
患儿3天前出现双下肢皮疹,逐渐加重。现见双下肢及臀部较密集红色瘀点、瘀斑,色泽鲜艳,压之不褪色,伴瘙痒,有阵发性腹痛,大便干燥。
查体:T 36.8℃,P 90次/分,R 22次/分。双下肢及臀部皮肤可见较密集红色瘀点、瘀斑,呈对称性分布。心肺听诊(-),腹软,肝脾未触及,无明显压痛,肠鸣音活跃。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9.0×109/L,中性粒细胞69%,淋巴细胞28%,血小板180×109/L。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紫斑。
中医证候诊断(2分):血热妄行证。
西医诊断(2分):过敏性紫癜。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双下肢及臀部较密集红色瘀点、瘀斑,呈对称性分布,伴瘙痒,腹痛。心肺听诊(-),腹软,肝脾未触及,无明显压痛,肠鸣音活跃。②血常规检查无异常。
中医治法(2分):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剂(2分):犀角地黄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犀角30g(水牛角代,先煎),生地黄24g,芍药12g,牡丹皮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对症治疗:针对腹痛应用654-2、阿托品等解痉药物,限制粗糙饮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钙剂及抗组胺药降低过敏反应强度,缓解病人腹痛症状。②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应用泼尼松,或甲基泼尼松龙。③抗凝治疗:阿司匹林、潘生丁。
病案(例)摘要29:
徐某,女,3岁。2016年12月1日初诊。
患儿10天前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咳嗽,气促,就诊于外院,静脉滴注青霉素1天,现仍咳嗽而来诊。现症:咳嗽无力,动则汗出,喉中痰鸣,时有低热,食欲不振,大便溏。
查体:T 36.6℃,P 115次/分,R 25次/分。面白少华,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中、细湿啰音。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6×109/L,中性粒细胞73%,淋巴细胞20%。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右肺可见散在斑片状阴影。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肺炎喘嗽。
中医证候诊断(2分):肺脾气虚证。
西医诊断(2分):小儿肺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儿发热、咳嗽、气促。②心率增快,面白少华,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中细湿啰音。③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多。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右肺可见散在斑片状阴影。
中医治法(2分):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方剂(2分):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人参1.5g,白术2.5g,白茯苓1.5g,五味子1g,麦冬1.5g,炙甘草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病因治疗:宜采取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②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咽分泌物和吸痰,使用祛痰剂,雾化吸入;保证液体摄入量,有利于痰液排出。
病案(例)摘要30:
白某,男,67岁,退休工人。2018年12月1日初诊。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少量鲜血,血附于大便表面,并带有黏液,当时未就诊,自行外用痔疮膏未见好转。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排便不尽感。现症:腹胀,气短,乏力,食欲不振,便下脓血,里急后重。
查体:T 37.2℃,P 88次/分,R 20次/分,BP 135/85mmHg。面黄,腹痛拒按,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患者膝胸位,齿状线上方2cm直肠后壁可扪及菜花样肿物,指套表面有血和黏液。舌胖嫩,苔黄腻,脉细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7.5×109/L,中性粒细胞0.68,血小板290×109/L。大便隐血试验呈强阳性。尿常规(-)。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脏毒。
中医证候诊断(2分):脾虚湿热证。
西医诊断(2分):直肠癌。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少量鲜血,血附于大便表面,并带有黏液,排便不尽感。②患者腹胀,食欲不振,便下脓血,里急后重。③腹痛拒按,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患者膝胸位,齿状线上方2cm直肠后壁可扪及菜花样肿物,指套表面有血和黏液。④血常规检查无异常。大便隐血试验呈强阳性。尿常规(-)。
中医治法(2分):清热利湿,理气健脾。
方剂(2分):四妙散合白头翁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白头翁15g,黄柏9g,苍术9g,牛膝9g,薏苡仁9g,黄柏9g,黄连9g,秦皮9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手术治疗:无手术禁忌证、可以切除的直肠癌,应尽可能早期实施根治术。②放射治疗。③化疗:5-FU加左旋咪唑或亚叶酸钙或联合铂类。
病案(例)摘要31:
于某,女,48岁,干部。2018年4月8日初诊。
患者于2年前双手遇热后突发剧烈瘙痒,此后遇热或肥皂水烫洗后则双手皮肤局部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现症: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月经史无异常。
查体:皮损色暗,粗糙肥厚,边界清楚,对称分布。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湿疮。
中医证候诊断(2分):血虚风燥证。
西医诊断(2分):湿疹。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2年前双手遇热后突发剧烈瘙痒,此后遇热或肥皂水烫洗后则双手皮肤局部剧烈瘙痒。②皮损色暗,粗糙肥厚,边界清楚,对称分布。
中医治法(2分):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剂(2分):当归饮子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当归9g,白芍9g,川芎9g,生地黄9g,白蒺藜9g,防风9g,荆芥穗9g,何首乌5g,黄芪5g,甘草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治疗原则: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②常用药物:局部治疗常用5%~10%复方松馏油软膏、10%~20%黑豆馏油软膏、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等。全身治疗常用组胺类药物(如扑尔敏、赛庚啶、息斯敏等)、镇静剂(5%溴化钠、冬眠灵等)、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
病案(例)摘要32:
李某,女,28岁,职员。2015年4月25日初诊。
患者平素月经正常,现停经53天,阴道不规则出血3天。末次月经2015年3月3日。停经后明显有早孕反应,3天前阴道有少量出血,色淡红,质稀薄,曾服安络血效果不明显。现症:停经53天,阴道少量出血,小腹空坠隐痛,腰酸,神疲肢倦,心悸气短。
查体:T 36.6℃,P 86次/分,R 21次/分,BP 122/80mmHg。面色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无力。
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示宫内妊娠,胚胎存活。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胎动不安。
中医证候诊断(2分):气血虚弱证。
西医诊断(2分):先兆流产。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停经,阴道不规则出血,停经后有早孕反应。小腹空坠隐痛,腰酸。②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示宫内妊娠,胚胎存活。
中医治法(2分):益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剂(2分):胎元饮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人参6g,当归6g,杜仲6g,芍药6g,熟地6g,白术9g,炙甘草3g,陈皮3g,黄芪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适当休息,禁止性生活。②若出现黄体功能不全,应黄体酮肌注每日或隔日1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隔日1次;也可口服维生素E保胎。③若症状不缓解或反而加重,应进行B超及血hCG测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病案(例)摘要33:
刘某,女,23岁,未婚,职员。2016年1月24日初诊。
患者12岁月经初潮,周期26~31天,经期5~6天,量中。6个月前暴怒后突然月经停闭,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拒按。
查体:T 36.4℃,P 76次/分,R 18次/分,BP 112/80mmHg。营养良好,第二性征正常。舌边紫暗有瘀点,脉沉弦而涩。
辅助检查:内分泌六项正常;超声提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正常。尿妊娠试验阴性。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闭经。
中医证候诊断(2分):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2分):闭经。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12岁月经初潮,周期、经期、经量正常。因暴怒致月经停闭6个月。②营养良好,第二性征正常。③内分泌六项正常;超声提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正常。尿妊娠试验阴性。
中医治法(2分):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剂(2分):血府逐瘀汤。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4.5g,赤芍6g,牛膝9g,桔梗4.5g,柴胡3g,枳壳6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提高机体体质,供给足够营养,保持标准体重,耐心心理治疗。②激素治疗、促排卵、溴隐亭及其他激素治疗。
病案(例)摘要34:
朱某,男,8岁。2019年3月23日初诊。
患儿1周来乏力,纳呆,低热,近2天感双侧耳下及颌下漫肿疼痛,触之痛甚,张口和咀嚼困难。2周前班内有多名学生有类似症状。
查体:T 37.9℃,P 100次/分,R 19次/分。双侧颊部可见以耳垂为中心的局部肿胀,边缘不清,表面皮肤不红,有触痛,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部轻度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口腔第2臼齿处颊黏膜可见腮腺口红肿,挤压颊部后未见液体流出。心率100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清,腹平软,无压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5×109/L,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52%。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痄腮。
中医证候诊断(2分):邪犯少阳证。
西医诊断(2分):流行性腮腺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2周前有接触水痘患儿史。②双侧耳下及颌下漫肿疼痛,触之痛甚,张口和咀嚼困难。③双侧颊部可见以耳垂为中心的局部肿胀,边缘不清,表面皮肤不红,有触痛,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部轻度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口腔第2臼齿处颊黏膜可见腮腺口红肿。④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
中医治法(2分):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剂(2分):柴胡葛根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柴胡3g,天花粉3g,干葛3g,黄芩3g,桔梗3g,连翘3g,牛蒡子3g,石膏3g(先煎),甘草2g,升麻1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治疗原则: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特殊治疗药物。②对症治疗:物理降温或使用解热药。
病案(例)摘要35:
刘某,女,8岁。2015年1月9日初诊。
患儿2天前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偶咳,自服感冒冲剂效果不佳,1天前发现皮肤皮疹,胸背部皮肤瘙痒,部分结痂。
查体:T 38.2℃,P 96次/分,R 24次/分。精神可,面红润,躯干部可见散在红色丘疹及疱疹,疱浆清亮,少许结痂,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6×109/L,中性粒细胞45%,淋巴细胞53%。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水痘。
中医证候诊断(2分):邪郁肺卫证。
西医诊断(2分):水痘。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2天。②躯干部可见散在红色丘疹及疱疹,疱浆清亮,少许结痂,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③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稍低。
中医治法(2分):疏风清热,解毒利湿。
方剂(2分):银翘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连翘30g,金银花30g,苦桔梗18g,薄荷18g(后下),淡竹叶12g,生甘草15g,荆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对症治疗:胸背部瘙痒处应用炉甘石洗剂。②抗病毒治疗:若病情加重,应及早使用抗病毒药,首选阿昔洛韦。早期应用α-干扰素可促进疾病恢复。
病案(例)摘要36:
高某,女,45岁,已婚,工人。2019年2月8日初诊。
患者双侧乳房肿块伴胀痛6个月。肿块和胀痛月经前明显,经后肿块稍有缩小,疼痛减轻,乳头有时有白色溢液,月经量少色淡,腰酸乏力。月经史无异常。
查体:双侧乳房有结节样及片块样肿块,按之疼痛,肿块质韧不硬,表面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B超提示双侧乳房内散在多个不均匀的低回声区。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乳癖。
中医证候诊断(2分):冲任失调证。
西医诊断(2分):乳腺增生病。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双侧乳房肿块伴胀痛,月经前明显,经后肿块稍有缩小,疼痛减轻,乳头时有溢液。②双侧乳房有结节样及片块样肿块,按之疼痛,肿块质韧不硬,表面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③B超提示双侧乳房内散在多个不均匀的低回声区。
中医治法(2分):调理冲任,温阳化痰,活血散结。
方剂(2分):二仙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仙茅9g,淫羊藿9g,巴戟天9g,当归9g,黄柏4.5g,知母4.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疏导情志,配合药物局部外敷、针灸、激光照射、磁疗等。②药物治疗:维生素类药物(口服维生素B6、维生素E、维生素A)、激素类药物(黄体酮、达那唑、丙酸睾丸素等)。
病案(例)摘要37:
罗某,女,28岁,已婚,干部。2016年8月14日初诊。
患者于2016年8月8日停经49天在某医院门诊行人流术,手术顺利,见绒毛,出血量多,术后阴道流血3天。于8月12日开始下腹部疼痛拒按,自服抗生素无效,遂来就诊。现症:下腹部疼痛拒按,发热,带下量多,黄稠臭秽,大便溏,小便短赤。
查体:T 38.9℃,P 94次/分,R 20次/分,BP 100/70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下腹压痛,轻度肌紧张,反跳痛阳性。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分泌物量多,色黄,味臭,子宫水平位,宫体稍大,活动度差,压痛明显,两侧附件片状增厚,压痛阳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9.6×109/L,中性粒细胞93%。B超示盆腔积液。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带下病。
中医证候诊断(2分):湿热瘀结证。
西医诊断(2分):盆腔炎性疾病。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有人流术史,术后阴道流血3天。②高热,下腹压痛,轻度肌紧张,反跳痛阳性。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分泌物量多,色黄,味臭,子宫水平位,宫体稍大,活动度差,压痛明显,两侧附件片状增厚,压痛阳性。④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多。B超示盆腔积液。
中医治法(2分):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剂(2分):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白芷6g,贝母6g,防风6g,赤芍6g,当归尾6g,甘草6g,皂角刺6g,穿山甲6g,天花粉6g,乳香6g,没药6g,金银花9g,陈皮9g,薏苡仁9g,冬瓜仁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药物治疗:抗生素。②手术治疗。
病案(例)摘要38:
陈某,女,30岁,已婚,教师。2016年5月24日初诊。
患者于3天前感觉左乳房胀满、疼痛,逐渐加重。左乳房外侧红肿、触痛,范围约核桃大小,未予处理,逐渐增大,疼痛加重。昨日开始发热,食欲缺乏。现症:局部皮肤焮红灼热,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搏动性疼痛,壮热不退,口渴喜饮。患者为初产妇,产后1个月,哺乳中。
查体:T 39.0℃,P 90次/分,R 20次/分,BP 130/85mmHg。左乳房外侧明显红肿,边界不清,范围约4cm×4cm,触痛,波动感(-)。左乳头、皮肤未见明显破损。左腋窝可触及质韧淋巴结1枚,约1.5cm×1cm,轻度触痛。右乳房及右腋窝未见异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15.8×109/L,中性粒细胞86%。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乳痈。
中医证候诊断(2分):热毒炽盛证。
西医诊断(2分):急性乳腺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左乳房外侧红肿、触痛,范围约核桃大小。②局部皮肤焮红灼热,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搏动性疼痛。③左乳房外侧明显红肿,边界不清,范围约4cm×4cm,触痛,波动感(-)。左腋窝淋巴结肿大,轻度触痛。
中医治法(2分):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剂(2分):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金银花30g,野菊花12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12g,紫背天葵子12g,皂角刺5g,黄芪12g,山甲(代用品)3g,川芎9g,当归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患乳暂停哺乳,用吸乳器定时吸出乳汁,促使乳汁排出通畅。用胸罩托起乳房,患部行湿热敷,每次20~30分钟,每日3~4次。用淡盐温开水清洁乳头。②应用足量广谱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红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③脓肿形成后,宜及时切开排脓。
病案(例)摘要39:
辛某,女,48岁,已婚,职员。2016年7月14日初诊。
患者3天来带下量多,呈灰黄色泡沫状,伴外阴及阴道口瘙痒,尿频、尿痛。现症:外阴瘙痒,头晕目胀,心烦口苦,胸胁、少腹胀痛,小便黄,大便秘结。
查体:T 37.2℃,P 95次/分,R 20次/分,BP 125/90mmHg。外阴皮肤有抓痕,阴道黏膜点状充血,后穹隆有多量灰黄色稀薄脓性分泌物。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辅助检查:取分泌物查滴虫阳性。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带下病。
中医证候诊断(2分):肝经湿热证。
西医诊断(2分):阴道炎症(滴虫阴道炎)。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者3天来带下量多,呈灰黄色泡沫状,伴外阴及阴道口瘙痒,尿频、尿痛。②外阴皮肤有抓痕,阴道黏膜点状充血,后穹隆有多量灰黄色稀薄脓性分泌物。③取分泌物查滴虫阳性。
中医治法(2分):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方剂(2分):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9g,泽泻12g,木通6g,当归3g,生地黄9g,柴胡6g,生甘草6g,车前子9g(包煎)。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全身用药:口服甲硝唑或替硝唑。②性伴侣的治疗:性伴侣应同时治疗。治愈前避免无保护性行为。
病案(例)摘要40:
李某,女,6岁。2019年4月15日初诊。
患儿4天前在学校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5℃,流清涕。社区医院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以治疗(具体不详)。体温每天波动在37.6~39.5℃。2天前,患儿手掌、足掌及臀部出现红色皮疹和小疱疹,精神不佳,进食减少,诉口腔疼痛,发热持续不退。现症:持续高热,烦躁口渴,口腔、手足、四肢、臀部疱疹,分布稠密,疹色紫暗,疱液混浊,口臭流涎,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查体:T 38.8℃,P 118次/分,R 38次/分。双手掌、足掌及臀部散在斑丘疹和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口腔内多处疱疹,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舌红绛,苔黄厚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16g/L,红细胞4.0×1012/L,白细胞6.2×109/L,中性粒细胞0.37,淋巴细胞0.63,血小板295×109/L。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中医疾病诊断(2分):手足口病。
中医证候诊断(2分):湿热蒸盛证。
西医诊断(2分):手足口病。
西医诊断依据(4分):①患儿4天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5℃。2天前,患儿手掌、足掌及臀部出现红色皮疹和小疱疹。②持续高热,烦躁口渴,口腔、手足、四肢、臀部疱疹,分布稠密。③双手掌、足掌及臀部散在斑丘疹和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口腔内多处疱疹,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④血常规示淋巴细胞比值增多,其余无异常。
中医治法(2分):清热凉营,解毒祛湿。
方剂(2分):清瘟败毒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分):生石膏24g(先煎),生地6g,乌犀角6g(水牛角代,先煎),真川连3g,生栀子6g,桔梗6g,黄芩6g,知母6g,赤芍6g,玄参6g,连翘6g,竹叶6g,甘草6g,丹皮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分):①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②对症治疗: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解热镇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