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中医类)专业(中级)考前冲刺3000题(202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

一、A1型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阳的是

A.酸、苦、咸

B.辛、甘、淡

C.辛、甘、酸

D.辛、苦、甘

E.辛、淡、咸

2.下列属“相侮”传变的是

A.肾病及心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肺

D.心病及脾

E.心病及肝

3.具有腐熟功能的脏腑是

A.肝

B.心

C.脾

D.胃

E.大肠

4.属于“母病及子”的脏病传变是

A.心病及肺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脾

D.心病及肝

E.肾病及心

5.主血脉的脏腑是

A.心

B.胆

C.脾

D.肾

E.肝

6.肺主一身之气,与下列哪项的生成关系最密切

A.元气

B.清气

C.精气

D.阳气

E.宗气

7.对全身水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是

A.肾之蒸腾气化

B.小肠之泌别清浊

C.脾之运化水液

D.肝之疏泄功能

E.肺之通调水道

8.肝能调畅情志的依据是

A.调节血量

B.贮藏血液

C.肝藏魂

D.肝用阳

E.肝主疏泄

9.下列关于五脏外合五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合脉

B.肝合爪

C.脾合肉

D.肺合皮

E.肾合骨

10.五行相侮的基本概念是

A.某行之气亢盛传及母脏

B.某行之气亢盛传及子脏

C.某行之气虚衰传及“所胜”

D.某行之气亢盛侵及“所不胜”

E.某行之气虚衰传及子脏

11.阴阳不能相互维系的表现是

A.阳胜生热,阴胜生寒

B.阳虚生寒,阴虚生热

C.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D.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E.阴虚阳亢,阳虚阴盛

12.生成胆汁的物质基础是

A.心之营气

B.肺之宗气

C.脾之谷气

D.肝之精气

E.肾之精气

13.与神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A.肝

B.肺

C.肾

D.脾

E.心

14.肺“通调水道”功能正常的生理基础是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司呼吸

C.肺输精于皮毛

D.肺朝百脉

E.肺主宣发和肃降

15.下列不是胆腑名称的是

A.中精之府

B.中清之府

C.精明之府

D.清净之府

E.中正之官

16.保证肺能吸入自然之清气,所依赖的主要功能是

A.宣发

B.肃降

C.疏通

D.调节

E.朝百脉

17.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18.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生理病理的中心是

A.精

B.气血

C.经络

D.五脏

E.六腑

19.五脏的生理特点是

A.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E.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20.血液流行不畅,最主要的是

A.脾不健运

B.心阳不振

C.肺气不宣

D.脾不统血

E.三焦气化失司

21.“元气”所根于的脏是

A.肺

B.心

C.脾

D.肾

E.肝

22.治疗血虚病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药,如黄芪之类,其理论依据是

A.气能行血

B.气能生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为气母

23.在津液的代谢过程中,“散精”功能依靠的脏是

A.脾

B.胃

C.肺

D.肾

E.心

24.散于体表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之中的物质是

A.津

B.血

C.液

D.营气

E.卫气

25.气机失调,下降不及时,可形成的是

A.气闭

B.气陷

C.气逆

D.气脱

E.气滞

26.“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气是

A.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元气

27.气机指的是

A.气的变化

B.气的升降

C.气的运动

D.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互化

E.气的运动形式

28.体内物质的转化和能量转化有赖于气的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气化作用

E.营养作用

29.“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

A.气为血帅

B.血为气母

C.汗为心液

D.津血同源

E.气能行津

30.十二经脉中足太阴脾经在肢体的循行部位是

A.下肢外侧中线

B.下肢内侧中线

C.下肢内侧后线

D.下肢外侧前线

E.下肢内侧前线

31.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两经交会的部位是

A.胸部

B.胸胁

C.肝中

D.肺中

E.腹部

32.七情致病最先伤及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33.下列不是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A.湿性重浊

B.湿性凝滞

C.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D.湿性黏滞

E.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34.最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是

A.风邪

B.燥邪

C.湿邪

D.暑邪

E.寒邪

35.下述不属于气虚出血特点的是

A.出血多见于身体下部

B.血色淡、质清稀

C.伴有气虚症状

D.出血伴有刺痛拒按

E.出血时间较长

36.瘀血证所出现的疼痛特征是

A.游走性疼痛

B.胀痛

C.绞痛

D.酸痛

E.刺痛

37.“痰阻于胃”可见的症状是

A.喘咳咯痰

B.胸闷心悸

C.恶心呕吐

D.半身不遂

E.眩晕昏冒

38.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易伤阳气

B.主收引

C.多易伤肺

D.易生风动血

E.易引起流行

39.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的因素是

A.喜

B.怒

C.思

D.惊

E.悲

40.产生“薄厥”的病因是

A.过度恐怖,恐则气下

B.过度喜笑,喜则气缓

C.过度愤怒,怒则气上

D.过度悲哀,悲则气消

E.过度思虑,思则气结

41.决定疾病发生的是

A.体质强弱

B.六淫性质

C.正邪斗争的胜负

D.居住环境

E.饮食情志

4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的是

A.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B.邪气伤人,正气必然受损

C.正气充足,与邪相争,祛邪外出

D.正气旺盛,邪气难以入侵

E.正气虚弱,邪气不足

43.“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主要指的是

A.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B.邪气伤人,必伤人体的正气

C.正气不足,邪气易于侵犯人体

D.正气不足,邪气亢盛

E.正气虚弱,邪气不足

44.引起“水土不服”的发病因素是

A.地域因素

B.气候因素

C.先天禀赋,体质较弱

D.生活、工作环境

E.精神状态

45.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是

A.正气与邪气的斗争

B.邪盛而正未衰

C.邪气存在

D.正气不足

E.正衰邪盛

46.患者五心烦热,两颧潮红,盗汗,继见畏寒肢冷,大便溏泻。该病证的病机是

A.阴盛格阳

B.阳盛格阴

C.阳损及阴

D.阴损及阳

E.阴阳亡失

47.阴胜则阳病所出现的病理表现是

A.虚寒

B.实寒

C.实热

D.虚热

E.寒热错杂

48.所谓“寒从中生”指的是

A.外感寒邪,影响脏腑功能

B.寒邪直中脏腑

C.阳气虚,温煦功能减退

D.恣食生冷,内脏受寒

E.寒邪从肌表而入,渐侵脏腑

49.“内风”产生的机理是

A.体内气机之逆乱

B.体内阳气之变动

C.体内阴血之不足

D.体内筋脉之失养

E.周身络脉之失濡

50.“故水病者,下为腑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理基础是

A.心肾功能失常

B.脾肺功能失常

C.脾胃功能失常

D.肺肾功能失常

E.肝肾功能失常

51.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出现的病机是

A.由实转虚

B.虚实夹杂

C.真虚假实

D.真实假虚

E.因虚致实

52.机体阳气不足最多涉及的脏腑是

A.肝、肾

B.肺、脾

C.脾、肾

D.脾、肝

E.心、脾

53.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其病理变化是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格拒

E.阴阳亡失

54.阳偏衰的病机指的是

A.阳气虚损,热量不足,功能减退

B.阴损及阳,机体阳气虚损

C.阴邪侵袭,伤及阳气,阴盛则阳病

D.阴寒直中脏腑,导致阳气受损

E.脏腑阴阳失去平衡

55.最容易产生内燥病变的脏腑是

A.肺、胃、三焦

B.胃、肾、三焦

C.肝、胃、大肠

D.肺、胃、大肠

E.肺、脾、肾

56.以下各项,不属于“内生五邪”的是

A.风气内动

B.寒邪直中

C.湿浊内生

D.津伤化燥

E.火热内生

57.“大实有羸状”所描述的病证最准确的是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58.正治的定义是

A.调整阴阳的治疗法则

B.顺从疾病的某些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C.逆着疾病现象而治的治疗方法

D.扶助正气的治疗方法

E.正确的治疗法则

59.因脾虚运化无力而导致脘腹胀满,治疗应选用的治法是

A.通因通用

B.寒因寒用

C.热因热用

D.塞因塞用

E.实则泄之

60.治疗瘀血所致的崩漏,应选用的治法是

A.收涩止血法

B.塞因塞用法

C.益气摄血法

D.通因通用法

E.温补肝肾法

61.下列各项,不属于治法的是

A.利湿

B.活血

C.攻下

D.化瘀

E.扶正

62.阳气不足之人,慎用寒凉药物,根据的治则是

A.因时制宜

B.因人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扶正祛邪

63.气虚患者,复感外邪,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治其标

B.治其本

C.标本兼治

D.先治标后治本

E.先治本后治标

64.治疗阴虚证时,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以补阳药的治法是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平补阴阳

65.适用于“从治”的是

A.寒者热之

B.实者泻之

C.热者寒之

D.虚者补之

E.热因热用

66.下列各项,不适宜使用“塞因塞用”的是

A.脾虚腹胀

B.气虚便秘

C.肾虚小便不利

D.血枯经闭

E.气郁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