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章医著大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校注说明

曹炳章(1878—1956),字赤电,又名彬章、琳笙,浙江鄞县人。20世纪初期著名的中医学家与中医药活动家。曹氏业医五十余年,医术精湛,熟谙药性,同时致力于医书的收藏与编纂,其汇编而成的《中国医学大成》为中医药历代文献的保存和整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除此之外,他的代表性医著及未刊刻手稿等尚有30余种,另有多篇论文发表在《绍兴医药学报》等医学期刊上,内容涵盖了医学史、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及中药学等多个领域。此次整理选择了曹氏在各个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共9部,以及正式登载在绍兴医药学报社出版的《医药丛书五十六种》中的文章,以期能够较为系统地反映出曹炳章先生的学术思想。

本次整理所选用的版本说明如下:

1.《(彩图)辨舌指南》

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该书编撰于1916年,现存最早版本为1917年绍兴育新书局石印本,并在1924、1926、1928、1933年多次重印。就整理者所见,有1921、1924、1928年数个版本,皆为石印本,封面或扉页皆有“古越王一寒”所题书名。1921年版书后印有“中华民国十年五月出版”,发行者为会文堂与大东书局,总发行所为绍兴育新书局;1924年版前有“民国六年正月绍兴育新书局石印”,但书后印有“中华民国十三年七月”字样,并注明为“三版”,仍由育新书局发行;1928年版书前印有“民国十七年集古阁印行”,书后有“中华民国十七年七月”及“四版”字样,仍为育新书局发行。此三版封面、版式、文字及图形皆完全一致,可以推测为一版重印。又按该书中的“周序”与曹氏“绪言”均写于民国九年(1920),且引用了1920年所出版的杂志(即《学生杂志》)的内容,因此怀疑1924年版书前“民国六年”可能有误,该书似应成于1920年,并于1921年首次刊行,且无论印行者为何,其版权皆在育新书局。此外,江苏人民出版社于1962年影印集古阁本,并请丁光迪先生做了校勘。本次整理以1921年育新书局本为底本,1924年育新书局石印本及1928年集古阁本为主校本,江苏人民出版社影印本及该书中引用的其他医书为参校本。

2.《瘟痧证治要略》

该书编撰于民国六年(1917),始载于绍兴之《越铎日报》,继刊于《绍兴医药学报》。1936年发行铅印本。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本书尚有马云程铅印本,但1936年铅印本首页题记署名之首即为马云程,故这两种版本可能实为一种,姑存疑待查,且此铅印本错讹较多。本书另有稿本,为《曹炳章先生遗稿》之一种,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书稿前有史久华(字介生)之1955年序,故本书书稿并非曹氏手书,而系史久华抄本。史久华(1896—1968)曾师何廉臣弟子毛凤冈,后又追随曹氏,为其誊抄医稿、校勘医籍及摘录资料,深得曹氏青睐。该手稿即为史氏1955年重行校正本书所抄,故虽抄写年代较晚,但错误较少,能真实反映曹氏之学术见解,弥足珍贵。本次整理以1936年铅印本为底本,抄本为主校本,并参考《痧症全书》《松峰说疫》《七十二翻》等书,予以校点。

3.《秋瘟证治要略》

编撰于民国七年(1918)。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该书共有3个版本:1918年余姚徐友丞校刻本;1918、1919、1929年绍兴和济药局铅印本;1918年余姚卫生书报社铅印本。整理者所见两种,为1918年余姚卫生书报社铅印本,于“中华民国七年冬节出版”,系徐友亟校印。此版书前并有“勘误表”,封面有十字架图样,可能徐氏刊印该书得到了当地基督教会的支持。另一版本由绍兴和济药局印行,于“中华民国七年十一月初版”,“中华民国十八年二月再版”。该版本与前述徐友丞本相比,无“勘误表”,有个别文字不同,1929年版的序言中对曹氏的著作又进行了补充,可与前版互参。本次整理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馆藏1918年余姚徐友丞校刻余姚卫生书报社铅印本为底本,1929年绍兴和济药局铅印本为主校本。

4.《暑病证治要略》

该书著于1948年,曾被刊登于《中国医药研究月报》,并在1954年经绍兴史久华加注并重抄,收入《曹炳章先生遗稿》丛书中。本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曹炳章先生遗稿》为底本,吉林省图书馆藏《中国医药研究月报》所载本书为校本。

5.《规定药品之商榷》

该书著于1916年。现存1916年丛书本与1927年单行本两种。丛书本即为裘庆元(字吉生)所编辑《医药丛书五十六种》中的第九种,由绍兴医药学报社铅印,“中华民国五年四月”出版,为该书的初版。单行本印有“中华民国十六年三月再版”字样,整理者所见此本当年为陈存仁所藏。二书的内部版式完全一致,但丛书本后有勘误表,纠正了书中的25处错误;单行本无勘误表,且勘误表中的错字不仅未在正文中修订,反又多出十几处明显错误,质量明显不如丛书本。本次整理以丛书本为底本,单行本为主校本。

此外,该书虽为曹氏代表作,却非完璧。曹氏“绪论”中说明该书为两卷,共6个部分,但经整理者查找,确实只有上卷付印,而下卷不知所终,只能抱憾于读者。

6.《增订伪药条辨》

《伪药条辨》一书,原由闽县郑肖岩所著,成书于1901年,但并未印行,而是寄于曹氏,请其增补指正。曹氏保留了原书的全部内容,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增订,而成《增订伪药条辨》一书。曹氏所补充的内容超出原书约2倍,且多有阐发纠正,因此该书亦可看作曹氏在中药学上的代表作。该书由绍兴和济药局印行,民国十七年(1928)十一月发行初版;后在1959年1月由科技卫生出版社整理印行了新1版,主要对书中部分有关年代的用法进行了调整。本次整理以1928年绍兴和济药局铅印本为底本,1959年科技卫生出版社新1版为主校本。

7.《鹿茸考》

本书最早撰于民国十五年(1926),其部分内容曾在1929年《康健杂志》上登载,最后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增订,为曹氏存世的众多有关药物考证的稿本之一,未经正式出版。本次整理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馆藏、据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所藏1946年稿本《国产鹿茸考》制作的蓝晒本为底本。

8.《鸦片瘾戒除法》

该书为曹炳章愤于当时社会鸦片流行而致国贫民弱之弊,为申明鸦片之流毒、传广戒烟之方药所编著。首次刊行于清代宣统末年(1911)。据书前牌记记载,该书于宣统三年(1911)三月由绍兴浙东印刷局印刷,同年五月正式出版,由绍兴墨润堂、奎照楼及明强药局同时发行。又据《中国中医图书总目》,该书另有1931及1936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传世。本次整理以1911年绍兴浙东印刷局铅印本为底本。

9.《医界新智囊》

该书为曹氏摘录当时各类报刊上登载的西方及日本在医药学上的新知识、新发现,部分加以评述而汇编成的医话集。对于研究当时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有一定价值。该书编撰于1916年,同年六月作为绍兴医药学报社刊行的《医药丛书五十六种》中第十四种出版。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该书尚有1918年铅印本,可惜未见。本次整理以此丛书本为底本。

10.《医药丛书五十六种》

此次整理除曹氏著作外,尚辑录了其在绍兴医药学报社刊行的铅印本《医药丛书五十六种》中所撰写的文章,进行校点注释。本次整理以此丛书本为底本。

(1)《医药问答》

本书原为《绍兴医药学报》上所设的关于求医问药的栏目汇编。目的为收集各处寄来的问题,组织中医学者回答讨论,最后汇集成书。为《医药丛书五十六种》中第二十八种,于1917年10月出版。该书中收集了曹氏所答的10个问题,其中5个关于中药,5个关于临床治疗,解析颇详。

(2)《医药学说》

本书包括初集、二集,为《医药丛书五十六种》中第三十一种,1917年10月出版。其中初集共25篇文章,中有曹氏文章2篇,此次整理收录。

(3)《药物学集说》

本书为《医药丛书五十六种》中第四十种,1918年1月出版。主要为中药学方面的论文集,共16篇,其中曹氏所撰2篇,首篇《中华药学源流考》为其代表性的论文。

此次整理,具体校注原则如下:

1.本次整理依据的底本大多为民国时期的铅印本,皆有句读。此次整理尽量依据原书格式,统一将繁体字、异体字改为规范简化字,并采用现代标点方法。但对体现当时文字使用特点的个别用词(如豫防、莺粟等)根据情况予以保留,并酌情出注说明。

2.凡底本、校本附有“勘误表”的,据其径改,不出校。

3.底本中原用于表示版面位置的“右”“左”径改为“上”“下”。

4.对当时常见的用字和药名不规范情况,酌情径改,并于首处出校记说明。

5.对于西文及当时的音译,如化学元素、有机物、西药名称等,一般保留原貌,不做改动,能考证出其准确含义者出注说明。数字和符号的形式亦遵原貌,除个别情况(如统计表),一般不改为阿拉伯数字。

6.底本中仅表示停顿而无特别意义的符号如“○”“●”“◎”等径删,或根据文义用空格代替。

7.原书目录与正文不一致处,目录与正文标题互勘,主要根据正文对目录进行修订与调整;如正文标题存在明显缺失或错误,则按目录与上下文进行补充修改。《(彩图)辨舌指南》一书,由于篇幅较长,原卷四至卷六前各有分卷目录,此次整理,将分卷目录统一置于卷首,并将原卷四前所附的“《辨舌指南》彩图刊误表”置于卷五末。原文中出现的图示保留在原处,“辨舌各论”中的舌象彩图统一置于全书卷首,以便查阅。

8.原《(彩图)辨舌指南》各卷后署“鄞县曹赤电炳章撰述 绍兴周炳墀越铭参订(校)”,《秋瘟证治要略》卷首题“鄞县曹炳章赤电氏撰述 余姚徐有成友丞氏校刊”,《暑病证治要略》卷首题“鄞县曹赤电炳章编撰 绍兴史久华介生参订”,《增订伪药条辨》各卷首提“闽县郑奋扬肖岩遗著 鄞县曹赤电炳章集注”,《鸦片瘾戒除法》卷首题“鄞县曹炳章赤电氏撰述 山阴何廉臣炳元氏评阅 会稽徐承谟昂士仝校订”等,今删。